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自尊自貴,才是真貴
- 創作年代:戰國
- 作品出處:《孟子》
- 文學體裁:語錄體散文
- 作者:孟子及其學生
作品原文,作品注釋,作品譯文,作品讀解,作品出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自尊自貴,才是真貴
孟子曰:“欲貴者,人之同心也。人人有貴於己者,弗思耳。 人之所貴者,非良貴也。趙孟①之所貴,趙孟能賤之。《詩》云: ‘既醉以酒,既飽以德②。’而飽乎仁義也,所以不願③人之膏粱④之 味也;令聞廣譽施於身,所以不願人之文繡⑤也。”
作品注釋
③願:羨慕。
④膏粱:肥肉叫膏;精細色白的小米叫粱, 而不是指今日的高粱。
⑤文繡:古代要有爵位的人才能穿有文繡的衣服。
作品譯文
孟子說:“希望尊貴,這是人們的共同心理。不過,每個人自 己其實都有可尊貴的東西,只不過平時沒有去想到它罷了。別人 所給與的尊貴,並不是真正的尊貴。趙孟使你尊貴,趙孟也同樣 可以使你下賤。《詩經》說:‘酒已經醉了,德已經飽了。’這是說 仁義道德很充實,也就不羨慕別人的美味佳肴了;四方傳播的好 名聲在我身上,也就不羨慕別人的繡花衣裳了。”
作品讀解
“天上天下,唯我獨尊。”
佛主慈悲,一語道破天機,開悟眾生。
實際上,佛主所說,與孟子這裡所說倒有了相通之處。
自尊者人尊之,自貴者人貴之。相反,自經溝讀,自慚形穢, 妄自菲薄者人賤之。
因此,人以自尊自責為貴,千萬不要“拋卻自家無盡藏,沿 門持缽效貧兒。”用我們通俗的話來說,叫做“端著金飯碗討。”
要不端著金飯碗討口,關鍵是要自己知道所端的是金飯碗,認 識它的價值。要自尊自貴,關鍵是要知道自己有值得尊貴的東西, 這就是孟子所說“人人有貴於己者”。從後文來看,這種己所貴, 實際上就是仁義道德、令聞廣譽,與之相對的,則是膏粱文繡,也 就是金錢富貴。所以,在孟子看來,世上有兩種尊貴的東西,一 是外在的,即膏粱文繡,這是要靠別人給與的;二是內在的,即 仁義道德,這是不靠別人給與而要靠自己良心發現,自己培育滋 養的。前者並不是真正尊貴的東西,因為別人可以給與你也可以 剝奪你;後者才是真正尊貴的,別人不可剝奪的。正如盂子引曾 子所言:“彼以其富,我以吾仁;彼以其爵,我以吾義。吾何慊 (少)乎哉?”(《孟子·公孫丑下》)這是自尊自責的典範。說到 這裡,實際上又回到上一章所討論的“天爵”與“人爵”問題上 去了。
孟子的這些思想,對於我們今天文人們所提出的保持社會良 心地位,“抵抗”金錢與物慾的誘惑,是不是有積極意義呢?
作品出處
《自尊自貴,才是真貴》出自《孟子》的《告子章句上》。
《孟子》一書是孟子的言論彙編,由孟子及其再傳弟子共同編寫而成,記錄了孟子的語言、政治觀點(仁政、王霸之辨、民本、格君心之非,民貴君輕)和政治行動的儒家經典著作。孟子曾仿效孔子,帶領門徒週遊各國。但不被當時各國所接受,退隱與弟子一起著書。《孟子》有七篇傳世:《梁惠王》上下;《公孫丑》上下;《滕文公》上下;《離婁》上下;《萬章》上下;《告子》上下;《盡心》上下。其學說出發點為性善論,提出“仁政”、“王道”,主張德治。 南宋時朱熹將《孟子》與《論語》《大學》《中庸》合在一起稱“四書”,《孟子》是四書中篇幅最大的部頭最重的一本,有三萬五千多字.從此直到清末,“四書”一直是科舉必考內容。
作者簡介
孟子(前372年-前289年),名軻,字子輿(待考,一說字子車或子居)。戰國時期魯國人,魯國慶父後裔。中國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戰國時期儒家代表人物。著有《孟子》一書。孟子繼承並發揚了孔子的思想,成為僅次於孔子的一代儒家宗師,有“亞聖”之稱,與孔子合稱為“孔孟”。孟子的文章說理暢達,氣勢充沛並長於論辯,邏輯嚴密,尖銳機智,代表著傳統散文寫作最高峰。孟子在人性問題上提出性善論,即“人之初,性本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