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設備的操作人員自己對其所操作的設備進行必要的維護活動(清潔、緊固、潤滑)通過這些活動的開展預防並減少了設備劣化的現象,減少了大大小小的故障,和其他損失的發生。通過必要的改善和改進活動,使我們生產效率得以提升,我們員工技能也能得到全面提高。
自主維護的七大步驟:第一步、初期清掃;第二步、對問題根源的攻關對策;第三步、臨時基準與規範的編制; 第四步、總點檢;第五步、自主點檢;第六步、整理整頓及規範化;第七步,自主管理的深入。
自主維護閉環
自主維護閉環是三圈閉環的第一圈,從清掃開始,因為這就像是清晨的梳洗,是一切保養活動的起點。日本人曾經說過:“無人始於無塵。”是指一些“無人化工廠”,即機器24小時不停,白班有人上班,中班、夜班無人上班的自動化工廠,一切的一切是從無“塵”開始。
難道“塵土”那么重要嗎?是的!塵土如果放大看,是一粒沙,它進入滑動的設備部件里就會產生摩擦,讓部件表面產生劃痕,而劃痕放大就是溝槽,在滑動中將機器里的潤滑介質帶出,造成潤滑介質泄露,這就是我們常說的“漏油”現象。潤滑介質泄露就意味著潤滑不良,接下來就是設備的快速磨損,再接下來就是配合的鬆動,於是讓設備的振動加劇,反覆震動造成機械疲勞,內部疲勞應力就積聚起來,形成微裂紋,日久天長微裂紋連線在一起,就是裂紋,引起部件的開裂,這就最終造成設備故障發生。
如果溝槽不是發生在機器的滑動部位,這個溝槽就會可能吸收空氣中的水分,形成微電池的電化學反應,也叫做鏽蝕,長時間鏽蝕就會導致部件集體的削弱,最終導致斷裂故障的發生;如果灰塵落在電氣系統上,會影響散熱,直接或者間接導致電氣參數的改變,如電阻、電容、電感等電參數乃至晶片里的程式數字改變,最終導致電氣故障的發生。
自主維護的第二個環節是檢查和檢測,檢查主要依賴人的五感或者簡單測試工具;監測主要依賴數據採集系統、儀器、儀表和配套軟體,是人類五感的延伸。檢查監測的目的是得到設備第一手狀態信息。當獲得的信息顯示設備狀態正常,或者有小缺陷,操作員工可以自主解決這些問題,則轉到自主維修閉環的下一步,即自主維修閉環的第三個環節——記錄和分析。
記錄就是對設備狀態的記錄,包括正常和異常等;然後利用診斷分析工具對設備異常狀態進行分析,理清故障表征、現場與故障源頭的關係,使之成為未來診斷分析的依據,並做好隱患管理和性能劣化傾向管理。
在可以自主維護的條件下,如果設備的問題部位需要保養,就進入了自主維修的第四個環節——保養、保養的內容可以在緊固、潤滑、調整、更換、堵漏、防腐、對中、平衡等操作行為中選擇。有的部位也會選擇兩三個保養動作,一般需要一個動作,如潤滑加油,或者緊固螺栓,或者調整間隙等。
這樣就完成了自主維護的所有環節,然後再回到初始的清掃,周而復始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