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黃故城遺址

臨黃故城遺址

臨黃故城遺址是河南省地名,臨黃故城,為臨黃縣治所。臨黃縣,北魏初期設立,經北齊、隋、、唐,至宋代撤銷。縣城亦遭廢棄,漸漸沒落成為一個普通村莊,名為臨黃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黃故城遺址
  • 羅馬字母拼寫:Línhuánggùchéng Yízhǐ
  • 所屬地區:河南省
  • 所屬國家:中國
地名含義,歷史沿革,地理位置,民族人口,經濟發展,

地名含義

因其原為臨黃縣城,故名臨黃故城。

歷史沿革

臨黃故城,為臨黃縣治所。《濮州志》記載:臨黃城在濮州界,本漢畔縣地,北魏初置,太平真君三年(442)廢。魏太和十九年(495)復置,北齊廢。隋開皇六年(586)復置。唐武德四年(621),割莘縣、臨黃、武陽三縣置莘州,臨黃縣屬莘州。貞觀元年(627)廢莘、毛、澶三州,臨黃屬魏州,北宋併入觀城縣。故城在今范縣新城區南2公里,白衣閣鄉臨黃集村。1965年原址逐漸消逝。
自臨黃集村成立以來,1980年左右分開村委會,分為臨黃集南街,臨黃集北街。

地理位置

臨黃集位於范縣縣城南,距縣政府駐地南5.5公里,距白衣閣鄉政府駐地東南2.5公里處。臨黃集南街村南臨范縣高速路口,西臨范縣快車通道,東與東吳莊村為鄰,北與白衣閣鄉政府,范水河接壤。

民族人口

全村由漢族組成,共陳姓、胡姓、李姓、尚姓、葛姓,劉姓六姓,五個村民小組,246戶1065人,現有耕地1200餘畝。
臨黃集北街村有田、李、王、於、徐、韓、陳七姓,4個居民小組,247戶982人,耕地1136畝,坑塘50畝,林地90畝。

經濟發展

臨黃集南街村
20世紀60年代,多數居民以農業生產為生,溫飽問題難以解決。2016年縣級脫貧攻堅工作先進村,2017年全面工作先進村、2018年縣級脫貧攻堅紅旗村。2018年魅力村鎮紅旗村。2019年三面紅旗村。
臨黃集北街村
20世紀60年代,多數居民以種地為生,溫飽問題難以解決。2018年被評為縣級文明村、2019年被評為脫貧先進村。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