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澧宋玉的傳說是湖南省的地方民間文學。宋玉大約公元前260年間逐放臨澧的,在這裡生活了近40個春秋。他著書立說,倡教助學,其傳說真實地記錄了這段時間的歷史。 宋玉被逐居臨澧後,白天躬耕壠畝,夜晚秉燭苦讀,潛心創作,寫出萬世精典《九辯》和《招魂》,暇時,他在附近山上栽種了許多山花,後人就將這座山之稱為看花山,直至今日。 完成《九辯》、《招魂》之後,他懷著對屈原的思念,著手將老師的《離騷》與自己的新作《九辯》合編成冊,名為《楚辭》。他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編寫《楚辭》的人。後來,人們把他泊舟寫作的湖叫做放舟湖。 宋玉逐放臨澧後,為使楚文化在這裡發揚光大,他效法孔子,杏壇施教,在峪溪河南岸的高坡上,設立了“楚辭書院”,不僅收授很多慕名而來的學生,還將附近農戶漁家的子女,不唯貧賤全部免費收來書院進行啟蒙教育。從此,這裡倡教助學之風日盛,一時間,“山野窮覓無頑童,農舍盡聞吟書聲”。後人為紀念他倡教的功德,不僅為其建廟四季祭祀,還在他杏壇施教的地方募捐修建了一規模較大的“九辯書院”。清鹹豐四年,臨澧蔣光業等望士捐巨資重修當時已歷經唐、宋、元、明四代的“九辯書院”,一時傳為佳話。 “九辯書院”建成後,一度名揚四方,求學學子絡繹不絕。出於對宋玉敬仰,至今,在宋玉村一帶,仍保留有孩子啟蒙前,要先到宋玉廟或宋玉墓叩拜宋玉,然後進學校讀書的習俗。
宋玉故里有三種說法,湖南常德臨澧、湖北襄陽宜城、湖北荊門鐘祥。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澧宋玉的傳說
- 所屬地區:湖南·常德·臨澧縣
- 遺產類別:民間文學
- 申報日期:2007年
基本信息
申報人/申報單位:臨澧縣
遺產級別:市
傑出價值
學術價值
傳說的內容是以宋玉被逐居臨澧後開始,這一起源具有歷史的真實性。據《安福縣誌·外記》記載:周宋玉、屈原弟子,嘗居於邑,有城有廟,及看花山,放舟湖諸跡,後葬邑之峪溪河南岸。常德市方誌辦主任、研究館員應國斌先生在撰寫的《宋玉終於臨澧考》一文中從賜田、居邑、葬地等三個方面進行了詳細的闡述和論證。晚唐詩人李群玉在辨明真偽後也留下了“雨蝕玉文旁設點,至今誤認宋王墓”的詩句。至於《九辯》、《招魂》等作品,是其晚年在臨澧完成也是歷史無爭的事實。至於宋玉對臨澧這方水土的影響,不僅有民歌民謠佐證,歷代史書,特別是《澧州舊志》、《岳州志》及《安福縣誌》均有記載。因此,有關宋玉的傳說這一口頭民間文學,無論是對宋玉本人,還是對楚辭文化進行學術性研討都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
文學價值
現實教育價值
宋玉的傳說還有著更深層的涵意。從黃花魚兒的朝拜到學生啟蒙的叩拜,不單是推崇宋玉的學識修性,更是呼喚人們崇德好善,認真做人。因此,宋玉的傳說又具有較強的現實教育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