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潭縣清真南大寺

臨潭縣城關是回族聚居較多的地區。據史載,伊斯蘭教在這裡的傳播是從明代開始。特別是明初,有大批的回族跟隨回族將領沐英西征而來。在長期的融合與繁衍中人數有了很大的發展。

清真南大寺初建大殿為磚木結構。占地400平方米,分正殿與前廳,典雅莊重。大殿北面院落,東百兩面修同一式樣的瓦房,東北角修建水堂。正北房作講經室。全寺占地面積5畝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 臨潭縣清真南大寺
  • 地址:甘肅省臨潭縣城關鎮
  • 年代:1945年
  • 郵編:747500
基本信息,清真寺歷史,清真寺布局,清真寺阿訇,

基本信息

臨潭縣清真南大寺
地址:甘肅省臨潭縣城關鎮
郵編:747500
年代:1945年
據1988年底統計,清真南大寺有教民332戶,1780人。

清真寺歷史

1940年左右。臨潭縣舊城的一部分回族民眾接受東鄉馬萬福(俗稱果園哈吉)“憑經立教、遵經革俗”學說,尊奉伊黑瓦尼教禮。1944年這部分人從上寺分出,另立折麻提,在教場現南寺東北角幾間平房裡臨時聚眾禮拜。經過一年多的準備,於1945年修起了禮拜大殿,取名清真南大寺,時有馬景山先生依據寺名,題楹聯曰:“清潭映素月,不染塵垢明性心,真理寓玄機,透徹色妙悟本然;南針指迷津,衝風破浪登道崖,寺字朝至尊,克己復禮希天爵。”
1958年清真寺關門,改為糧倉。“文革”中清真寺竟然被拆毀。

清真寺布局

1980年,根據宗教活動的需要,清真南大寺經過認真籌備,在張國俊等的倡導下,於1983年正式開工重建,經過一年多時間,建起了具有民族特色的清真寺禮拜大殿,大殿面積504平方米。1985年3月完工後舉行了落成典禮。1986年上半年又修建了一棟樓房,供講經和住宿之用,竣工後聘請岷縣知名阿旬劉生俊前來開學,現在學經的滿拉有40多人。近幾年來,在黨的教育方針的指引下,回族民眾的智力結構發生了明顯的變化,一些受過高等教育的青年,已不滿足現有水平,為了交流中西文化,有的在國外求學,有的在高等院校深造。現在南大寺折麻提中有二人在巴基斯坦學習,有一人在北京大學東方語言系攻讀碩士學位畢業,有二人在北京經學院學習伊斯蘭經典。一代新型的、具有中阿文化的青年學者正在成長起來。

清真寺阿訇

清真南大寺的第一任開學為創立人馬六十五阿訇。該阿訇品學兼優,任教期間以身作則,重視依麻尼的說解。馬阿訇去世後又從青海搬來敏萬清阿訇開學。敏阿訇廣聞博學,擅長經文書寫,會通中阿文化,尤為人稱道的是,能對整本《古蘭經》全部背誦。此後的接任者是著名經師,臨夏高家莊的劉志忠阿訇,在他身邊慕名前來習經的有50多人。這個時期,可以說是清真南大寺創建以來的鼎盛時期。在劉阿訇的精心培養下。有:敏紹貴、冶發榮、王而力、苟阿旬、劉生華、劉生俊、金正學、馬尤士夫、素來么乃等阿訇穿衣後,分布在蘭州、臨夏、東鄉窯街、岷縣及青海各大清真寺開學。其中除個別阿訇外,近幾年多數已去麥加朝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