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湖大蒜,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臨湖大蒜種植歷史悠久,相傳西漢時期就有種植,至東晉已是食藥兩用的名菜。臨湖鎮產地土壤pH值5.5-6.5左右,排灌良好,水利資源豐富,境內氣候涼爽,雨量中等,光照充足,是臨湖大蒜生長的適合土壤條件。臨湖大蒜蒜頭扁圓形瓣形整齊,外皮呈淡紫紅色,肉白色性脆、芳香、辛辣味較濃。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臨湖大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湖大蒜
- 產地名稱:江西省上饒市玉山縣
- 品質特點:肉白色性脆、芳香、辛辣味較濃
- 地理標誌:國家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國家農業部公告第1699號
- 批准時間:2011年12月20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感官特徵:臨湖大蒜植株高50-60厘米,莖粗1-1.5厘米,蒜頭扁圓形,8-10個瓣,瓣形整齊,外皮呈淡紫紅色,肉白色,蒜頭重40-50克,性脆、芳香、辛辣味較濃。
品質指標:蛋白質含量6.7%-7.10%,脂肪0.70%-0.75%,鈉60.10毫克/100可 -63毫克/100克,鈣75.4毫克/千克-82毫克/千克,鐵7.12毫克/千克 -7.8毫克/千克,維生素9.00-9.2毫克/千克。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臨湖鎮丘陵與山地占總面積的80%,土壤以林地粉紅土為主,次為山地黃壤。土壤耕作層較厚,土質結構好,土質疏鬆、通透,有機質含量高,速效鉀豐富,產地土壤pH值5.5-6.5左右,排灌良好,是臨湖大蒜生長的適合土壤條件。
水文情況
臨湖鎮水利資源豐富,境內河流黃家溪和饒北河都是信江的源頭,產地特有優良水質是臨湖大蒜生長的適合水文條件。
氣候情況
臨湖鎮屬中亞熱帶濕潤季風區,年平均氣溫17.6度,極端最高氣溫29.2℃,極端最低氣溫5.4℃,境內氣候涼爽,雨量中等,年平均降雨量1901毫米。光照充足,年平均日照數1947小時,有利於臨湖大蒜的生長。
歷史淵源
臨湖大蒜種植歷史悠久,相傳西漢時期就有種植,至東晉已是食藥兩用的名菜。
相傳東晉昇平年間,朝廷關內侯、藥學家、煉丹術士葛洪隱居三清山煉丹時天天食用臨湖大蒜,精力充沛,從未得病。
乾隆下江南路經信州府時得瘧疾,隨行御醫醫治難奏效,尋訪村野郎中,告知用臨湖大蒜煮食和搗汁飲,不二日乾隆病體痊癒,龍顏大悅,賞銀百兩,要信州府歲歲上貢臨湖大蒜。
臨湖大蒜是江西特色農產品,為發展臨湖大蒜產業,玉山縣政府和臨湖鎮黨委、政府出台了相關扶持政策,加大了品牌建設力度。
生產情況
2011年,臨湖大蒜保護面積為1260畝,年產量為625噸。
2015年,臨湖鎮在市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帶動下,通過“公司+合作社+基地+農戶”的模式,連片種植了3000餘畝大蒜。
產品榮譽
2011年12月20日,原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臨湖大蒜”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臨湖大蒜產於江西省玉山縣西北30-40公里處臨湖鎮境內,地處東經117°51′-118°25′、北緯28°30′-28°56′之間,平均海拔410米。農產品地理標誌界定為臨湖鎮範圍內的臨江湖村、上坂村、院邊村、倉塢村、藻溪村、橫溪村、楊宅村、坊頭村、四甲村、塘西村、葉橋村、嶺山村、竹園村、竹嶺村、茗坑村等15個行政村。
質量技術要求
- 安全要求
臨湖大蒜產地環境嚴格執行NY 5010-2002 無公害食品 蔬菜產地環境條件;產品符合標準NY 5001-2007 無公害食品 蔥蒜類蔬菜。
- 特定生產方式
1、產地選擇:選擇土質較好、土層深厚、疏鬆肥沃、通透性好的地塊,水澆地要求灌排方便。
2、品種選擇:選擇具有代表性的當地品種“臨湖大蒜”,選用瓣形整齊,無病蟲、紫衣、蒜味濃的大蒜。播種前用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或25%多菌靈水劑,加水配成500倍稀釋水溶液,將種瓣浸泡24小時後撈出,晾乾表面水分,立即播種。
3、生產過程管理:為保證臨湖大蒜的品質特色,應重點加強以下幾個環節的管理:
① 整地施基肥:大蒜是淺根性作物,可淺耕10-15厘米,然後每667平方米施腐熟畜圈糞5000千克、過磷酸鈣50千克、餅肥100千克,三者混勻後撒施。而後做畦,畦寬1.3-1.7米,畦溝寬30厘米,深13-17厘米。
②播種:A、播種時間:一般是9月下旬至10月中旬,也即日平均溫度為20℃-22℃時播種為宜。B、種植密度:由於臨湖大蒜株形較直立,蒜頭相對較小,一般每667平方米種植3-5萬株。C、播種方法:按行距15-20厘米開溝,株距10厘米,深5厘米,種蒜瓣擺在溝中,然後覆土蓋種。
③田間管理:出苗期:為達到早出苗、苗全、苗齊的目的,播種時如果土壤乾燥,可在播種後灌一次跑馬水,播種後如遇大雨,應及時排除田間積水。幼苗期:當幼苗長出2-3片葉時施一次提苗肥,每畝施腐熟人畜雜肥2000千克,鋪上蕨草500千克,即可控制雜草生長,又冬保暖夏保濕。花莖伸長期:這個階段主要是追肥,其次是適當灌水(視土壤乾濕程度而定),以促進花莖生長的需要,當蒜薹露尾時,結合灌水(澆水)每667平方米施尿素20-25千克。鱗莖肥大期:在蒜薹採收後,可每667平方米施速效尿素10-15千克,同時葉面噴施2%磷酸二氫鉀。防治病蟲害:a、輪作換茬,避免與大蔥、洋蔥、韭菜等作物連作。b、及時撥除病株,清除田間雜草。c、作好田間清溝排漬降低田間濕度,改善通透條件。d、以農業防治為主,輔以化學防治、物理防治及生物防治。
④產品收穫:當蒜葉色澤開始變為灰綠色,上部尚有3-4片綠色葉片,假莖變軟,外皮乾枯,蒜頭莖盤周圍的鬚根已部分萎焉時便可採收。或者一般在蒜蕊採收後25天左右就可採收蒜頭。收穫的鮮蒜要曬3-5天,待蒜稈已充分乾燥後紮成小捆,堆在陰涼處,待涼透後移至貯藏室。
⑤生產記錄要求:對產品生產地點,土壤耕作茬口,所使用農機具,所施用肥料名稱、施肥方式、施肥時間、施肥量,施用農藥名稱、施藥方式、施藥時間及施藥對象,產品收穫、倉儲、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進行詳細的記錄,存檔備案。
⑥貯藏:大蒜收穫後,去掉破蒜,在通風陰涼處自然溫度狀態下貯藏,有冷藏庫時,可先把蒜頭在室內或防雨棚下貯藏一段時間,待蒜頭生理休眠結束,外界溫度開始下降時移進冷藏庫貯藏,冷庫內溫度控制在0℃±1℃,空氣相對濕度70-75%。
專用標誌使用
該地域範圍內的臨湖大蒜生產經營者,如需要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已獲登記保護的農產品地理標誌,事先要向玉山縣農村經營管理站提出申請,並按照相關要求規範生產和使用標誌,統一採用“臨湖大蒜”名稱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
1、包裝:使用紙箱分等級包裝。紙箱上應清楚標明:品名、產地、等級、重量、日期。
2、運輸:用汽車貨櫃運輸。要求清潔衛生、乾燥無異味,有防雨、防潮設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