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制沿革
臨淮崗鄉原名
姜家湖鄉,也稱五里灣,屬灃河尾部,1950年建鄉,1957年與陳咀、汪集等鄉合併為萬民閘鄉,後又分開。1958年與姜家湖鄉合併為“七一”人民公社。後改為臨淮人民公社。上世紀五十年代末臨淮崗治淮工程上馬後,為了便於工程領導和管理,當時按照安徽省委書記曾希聖同志指示,臨淮公社劃切到阜陽地區潁上縣唐垛湖農場,到1962年春治淮工程結束,臨淮公社又回到霍邱縣。1968年新店公社、臨淮公社合併為新店高級社,1972年臨淮公社又從新店高級社分出獨立成社,後改為臨淮鄉,成為城郊區的一個鄉。1992年撤區並鄉時與姜家湖鄉合併稱姜家湖鄉,2003年更名為臨淮崗鄉。
地理位置
臨淮崗鄉位於霍邱縣北部,橫跨淮河兩岸,東與新店鎮相鄰,南與城關鎮接壤,西與城西湖毗鄰,北與阜陽市潁上縣相連,鄉政府駐地距縣城僅9公里,境內的姜家湖與阜陽市潁上縣的唐垛湖連圩,成為淮河流域首選的蓄洪區,該鄉也是我市最大的行蓄洪鄉鎮和唯一橫跨淮河的鄉鎮。現轄16個村委會,258個村民小組。
臨淮崗鄉位於水陸交通樞紐地帶,交通便捷,東有臨新路與310省道相通,南有慶發大道與霍邱城區相連,西有沿崗河,北有新老淮河水上運輸便利,境內的國家大型水利樞紐工程——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已全面竣工,新建的城西湖退水閘、十二孔深孔閘和改造後的臨淮崗船閘、四十九孔淺孔閘等宏偉建築將成為連線南北、貫通東西的大動脈,使崗灣兩區自然融為一體,新規劃的集鎮將成為霍邱與潁上的最佳中轉站,從此結束了數十年霍潁兩縣人民“隔河抬眼望,握手需半天”的歷史。
物產資源
臨淮崗鄉系灃河尾部,灃河與新淮河在臨淮崗交匯,灌溉便利、氣候適宜、土壤肥活、物產豐富、旱澇保收,一年稻麥兩季,畝產雙千斤,盛產小麥、水稻、大豆、花生、瓜果,尤其湖灘窪地盛產一種水陸兩棲植物——杞柳,這種“遠看象草、近看似蒿,編出東西輕又巧,賺取外匯是個寶”的杞柳,一年種植,多年收益,被當地民眾視為金根銀苗,每到收穫季節,湖區杞柳綿綿、麥稻登場,崗區機聲隆隆,金谷飄香。另外,湖區普遍飼養的皖西白鵝、波爾山羊,“四清河”里蓮藕滿塘,鰱鯉爭躍;崗區家家飼養生豬、雞鴨,大棚蔬菜,“九里河”里蛙鳴魚肥,蝦蟹鰲張。豐富的物產資源引得外地客商頻頻光臨。廣大農民經紀人,把家鄉的農副產品推出去,把外地資金引進來,加快了農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促進了農業產業化的發展。
經濟發展
近幾年來,臨淮崗鄉企業發展步伐加快,已經全面走向市場,成為該鄉經濟的主要增長點,特別是慶發集團、天華公司、霍邱縣第八建築公司等一批優秀企業。慶發集團始建於1986年,總部設在臨淮崗,現有職工2000人,總資產已達20億元,流動資金上億元,占地面積104000平方米,主要經營柳、草、竹、藤系列工藝品及土方工程、礦泉飲品、賓館、鐵藝、木藝、紙品製造,現有28個直屬分廠,56個生產點,柳編產業覆蓋沿淮十多個鄉鎮,輻射魯、豫、鄂、浙、粵等省市,形成了以貿易銷售為中心,基地+工廠+農戶為一體的農業產業化企業集團。產值、創匯、利稅由建廠初期的5萬元、1.7萬美元、0.2萬元分別增加到2009年的6億元、3000萬美元、5000萬元,產品由建廠初期的單一的柳條編織品發展到鐵藝、木藝、陶瓷、絹花等多個品種,居國內同行業之首,先後被授予“全國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安徽省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50強”、省“明星企業”、省“鄉鎮企業50強”、省“民營企業20強”、“全國雙優企業”等光榮稱號,董事長姜一勇連續兩屆當選全國人大代表。投資上億元的船舶工業園和科技生態園已列入省“861”計畫,初具規模,將成為該鄉的兩個新亮點。投資1.8億的慶發港已經通過環境評估和洪水影響評估,建成後將成為全縣糧油、砂石、鐵礦石粉集散中心,臨淮崗將成為全縣物流中心。糧食加工、建築建材業骨幹企業也有了長足的發展,個體經濟蓬勃興起,全鄉個體工商戶已達2000戶,私營企業200戶。2009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11.22億元,其中農業總產值1.97億元,企業總產值9.25億元,人均純收入4526元,財政收入1428萬元,年末農民儲蓄總額全縣第一,經濟綜合考評,動態指標全市第四,靜態指標全市第七名。
基礎設施
經過半個世紀的治淮戰鬥,臨淮崗鄉境內32.5公里的淮防大堤已經逐年加固,隨著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的竣工,防洪標準將達到百年一遇。崗灣的排灌系統日趨完備,姜家湖排灌站和臨淮崗新站已經完全解決了全鄉的灌溉和排澇問題,有力地保障了全鄉農業生產的需要;經過“八位一體”的農田小區治理,完成了臨淮圩的整治工程,開挖了下引河沖填占壓去的抗旱排水溝,整修了十六口當家塘,全鄉的抗旱排澇能力得到進一步加強,全鄉十幾所中國小校舍進行了全面維護,根除了教育危房,實現了校校有教學樓;農電改造正在進行,已完成了十六村1萬多戶的線路整改,建成110千伏變電所一座,全鄉民眾的用電條件明顯改善;村村通電話工程已經完成,裝機容量達到5000門。臨淮崗新鎮的規劃設計方案已經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審定和各級專家的論證,並在鄉人代會通過,被縣政府批准,現已初具規模。城鎮化率達53.8%。投資280萬元的柳編專業市場已建成,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淮河黃金水道運輸業發達。三橫六縱的寬闊街道與繁華的商業街相得益彰,鮮花綠草、相映成趣,工業區、商貿區、文教區布局合理。臨淮崗鎮的設立將對該地區的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建設和生態文明建設產生巨大影響。
社會事業
隨著物質文明的進步,該鄉的精神文明建設也取得同步發展。幾年來,鄉里先後投資200多萬元,整治和完善中心集鎮臨淮崗的配套設施,視窗行業、形象單位的文明程度不斷提高,全鄉的整體形象得到明顯改觀,廣大民眾的文明意識不斷加強。教育工作得到高度重視,教學管理進一步增強,教育教學質量明顯提高。實用技術推廣步伐加快,科技進步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計畫生育工作以穩定低生育水平為重點,抓服務、強基礎,基本上實現了良性循環,衛生初保工作得到加強,全鄉兩所衛生院,設備設施一流,醫生醫術精湛,鄉廣播文化站可以自辦節目,實現全鄉村村通廣播。安全生產、土地管理、民政生救、殯葬改革等社會事業都取得了長足進步,扶貧開發成績顯著,社會治安狀況良好,社會秩序穩定。
鄉鎮簡介
臨淮崗鄉原名姜家湖鄉,位於
霍邱縣北部,橫跨淮河兩岸,全鄉總面積 118平方公里, 16個行政村,耕地 3.68萬畝,是六安市唯一的行洪鄉鎮,也是淮河中游最大的水利樞紐工程——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主體工程所在地。
產業結構
臨淮崗鄉系
灃河尾部,土壤肥沃,物產
小麥、
水稻、大豆、
花生、瓜果、尤其湖灘地盛產
杞柳,被當地民眾稱為“金根銀苗”。龍頭企安徽慶發集團主營柳編,集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年產值超億元。集團董事長姜一勇獲“全國勞動模範”光榮稱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成為
淮河岸邊人民的驕傲。
特色產業
臨淮崗鄉系灃河尾部,土壤肥沃、物產豐富,盛產小麥、水稻、大豆、花生、瓜果,尤其湖灘地盛產杞柳,被當地民眾稱為“金根銀苗”,杞柳是該鄉特色,既是該鄉資源優勢,也是該鄉支柱產業,充分利用資源優勢,大力發展柳編產業,建立柳編基地和柳編專業市場,種植杞柳面積達3.5萬餘畝,從事柳編人員2.5萬人,實現柳編產值11億元,實交稅金2000多萬元。擁有龍頭企業安徽慶發集團主營柳編,集生產、銷售、服務於一體,年創產值7.5億元,企業產值10億元,從業人員9000多人,集團董事長姜一勇獲“全國勞動模範”光榮稱號,受到黨和國家領導人的親切接見,成為淮河兩岸人民的驕傲;龍頭企業安徽省天華工藝品有限公司主營柳編,產創產值2億元,企業資產1.5億元,從業人員2000人;年產值2000萬元以上的安徽省天藝工藝品有限公司以及年產值500萬元以下的張台村柳編廠、雙井柳編廠、姜家湖福利柳編廠等10家企業。
集鎮建設
臨淮崗鄉水陸交通便利,境內新建的安徽省城西湖退水閘、十二孔深孔閘、船閘、姜塘湖進洪閘將成為連線南北、貫通東西的動脈。根據工程建設的需要,全鄉遷移安置移民近萬人。按照縣委、縣政府“服務大工程,建設大臨淮,謀求大發展”的要求,高起點、大手筆地規劃了臨淮崗新鎮,總體設計 3平方公里,2008年新鎮建設已基本完成配套設施正在實施階段。30米寬的臨淮路 、臨豐路 、臨新路 、新街路 、淮康路、霍臨路六條街,呈現三橫七縱分布,內設12個小區,鎮直單位24個,建自來水廠2處,日供水 9000噸,建污水處理廠一處,沿主要街區和道路兩側,南護壩 、南灌渠成片綠化芳草遍地;橋頭公園、農民公園、假山、噴泉引人駐足,留連忘返;鎮區主次幹道路燈齊備 ,建有衛生院等。
工業發展
臨淮崗位於霍邱縣北部,臨新路、慶發大道穿鄉而過,臨淮崗洪水控制工程實施的淮河主河道疏浚工程擴大了通航能力,淮河將全鄉一分為二,水陸交通十分便捷。
臨淮崗船舶製造工業園位於臨準崗洪水控制工程下游,臨淮新鎮保莊圩外側,緊鄰淮河主航道,沿保莊圩外側灘涂寬闊,不破壞土地現狀,是興建船舶製造基地的黃金岸灘。
臨淮崗鄉黨委、政府立足天然資源,變害為利,2008年聘請安徽省港航勘測設計院進行了總體規劃、論證和設計,建設船舶工業園,設計新開挖航道6000米,占地3000畝,西起慶發港,東至甘花園村。航道開口190米、深6米,總土方400萬方。計畫在新鎮規劃建設用地範圍內,興建占地50畝的辦公區和服務區,以提升城鎮品位,推動船舶製造業發展,預計總投資1.2億元,已申報省861項目。新航道南側可建船台岸線5000米,可建標準船台300個,劃分為5個船舶生產小區,每個小區設船台60個,規劃分三期建設,三年完成。
一期工程2008年底啟動,開挖航道500米,新建岸線500米,設計船台60個,總土方量20多萬方,概算投資1000萬元。一期工程建成後,可年產2至5千噸級內河船舶100艘,安置就業人員600人,年創產值3.5億元。整個園區建成後,總產值每年可達17.5億元。
臨淮崗船舶製造工業園的建設,不僅可促進本地經濟大跨越,而且是全縣乃至全市的經濟發展的新亮點。
經濟建設
2007年工農總產值實現了14億元,比上年增長10.8%,其中工業產值11.5億元,財政收入1880萬元,人均純收入2910元,比上年增長17%。
新鎮的服務功能完善,各職能部門在黃金地段設立網點。供電所、信用社、慶發超市、八建商貿樓、天華工藝品交易中心等均為四層以上建築,占地 48畝的農貿市場和占 43畝的柳編大市場已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柳編是新鎮的特色,千家萬戶的柳編加工業,將使臨淮崗新鎮成為“中國柳編第一鎮”,交通是新鎮的優勢,淮河大堤搭起的淮河“橋”,十萬噸吞吐量的碼頭必將使新鎮成為淮河中流的水陸交通樞紐,大型商貿集散地。=,臨淮崗鄉利用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藉助臨淮崗工程的東風,隨著新鎮的工業、商貿、物流、旅遊等相關產業的日趨成熟,臨淮新鎮必將成為淮河岸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
城鎮規劃
臨淮崗鄉依託臨淮崗水利樞紐工程和慶發集團,圍繞社會主義
新農村建設和生態縣建設,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不斷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大力實施
生態農業、生態林業、生態旅遊、生態城鎮等生態建設工程,促進了該鄉經濟、社會與環境的協調發展。鄉黨委、政府在全縣率先提出建設環境優美鄉鎮的目標,《霍邱縣臨淮崗鄉環境規劃》(2008-2020)也成為全縣第一個通過評審的環境優美鄉鎮規劃,該《規劃》的編制,為臨淮崗鄉創建環境優美鄉鎮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臨淮崗鄉地勢低洼,洪澇災害頻繁,建國後受姜家湖行洪區15次行洪的影響,
人居環境惡劣,
基礎設施薄弱,經濟發展滯後,縣委、縣政府為讓工程移民遷得出,穩得住,能發展,快致富,堅持以人為本,與時俱進,改善環境,實現康居的移民工作理念,決定抓住臨淮崗大工程建設的機遇,在全力服務大工程建設的同時,徹底改變臨淮崗鄉人民的生產生活條件,強力打造臨淮崗移民新鎮,先後三次邀請省城鄉規劃設計院和有關專家,高起點、高標準,大手筆、大氣魄編制了占地面積1.0平方公里的臨淮崗移民新鎮規劃。2001年7月,臨淮崗移民新鎮建設全面啟動,區內主幹道路4縱3橫率先開工,安置區內商住房及民用房按照“集體、聯戶、自建”三結合的模式和“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圖紙,統一施工”的要求全面展開,經過縣鄉幹部和廣大工程建設者的艱苦奮戰,新鎮建設初具規模,已完成移民建房6093間14.9萬平方米,區內基礎設施日趨完善。
臨淮崗移民新鎮集商貿、旅遊、文化、康居與一體,整齊的街道兩旁一排排歐式風格的移民新房鱗次櫛比,商廈林立;區內道路寬暢坦直,四通八達,風景樹木蔥鬱翠綠,花草種植帶清香四溢;新建的醫療衛生、文化教育、
社會福利、供水供電、通訊郵電等公益性基礎設施一應俱全。工程移民告別了土房茅屋,住進了規劃整齊統一、房屋新穎別致、基礎設施齊全的移民新鎮及
中心村。
水利建設
臨淮崗鄉地處安徽省霍邱縣淮河中游姜家湖行(蓄)洪區,長期以來,飽受淮河之苦、洪水之患。如何才能變患為利,靠水吃水,探求淮河之福,更好地治水安民,美鄉富鄉,提升地方經濟實力。該鄉黨委、政府因地制宜,立足鄉情,堅持科學發展觀,制定了“全面規劃、統籌兼顧、標本兼治、綜合治理”的年度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工作方針,提出“美鄉富鄉,大興水利”的工作思路,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作為全鄉農村工作的重中之重,堅持“五個結合”,大打農田水利基本建設硬仗。
該鄉是安徽省六安市其中一個行蓄洪鄉鎮,在2007年淮河特大洪水蓄洪中農田水利基礎設施損壞嚴重。民眾自籌資金12萬元對湖區21公里支斗毛渠進行清淤,完成土方15萬方,同時對上爭取資金100萬元實施了姜家湖排灌站更新改造和四清河清淤整治。為確保姜家湖蓄洪區安全運用,打通蓄洪時淮河進洪通道,該鄉及時組織實施了淮乾何家圩退建,實施了一號莊台鏟堤1100畝、拆遷人口1193戶。同是,為確保臨淮新鎮不受水災之患,爭取國家投資了2千萬元建成臨淮防洪堤,目前該工程土方已全部完工,正在進行堤頂道路建設和堤坡綠化工作。三是與創建省級優秀旅遊鄉鎮和環境優美鄉鎮相結合。總投資1.8億元的臨淮崗慶華湖旅遊生態園一期工程全面開工建設,目前已完成土地流轉1700畝,完成前期投資1200萬元、土方50萬方;二期工程正在實施。四是與發展工業強鄉相結合。計畫投資1個億建設臨淮崗船舶工業園工程已被列入安徽省“861”計畫,建成後當年可達億元工業區。五是與新農村建設相結合。全面實施村村通道路建設和村級灌溉渠道清淤整治,並對村、組道路進行維護,以方便民眾的生產生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提升臨淮崗鄉村容鄉貌。
該鄉黨委、政府緊緊抓住治淮機遇,大力實施治水安民戰略,把農田水利基本建設與國家的各項投資有機結合,帶領全鄉廣大幹群紮實苦幹,頑強拼搏,努力把臨淮崗鄉打造成秀美之鄉,富饒之鄉,文明之鄉,溫暖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