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淄道教

臨淄道教歷史悠久,東漢為興盛時期,以後與佛教互相排斥鬥爭,又互相滲透借鑑,形成了多神教。把自然現象加以人格化而崇拜為神,又把歷史名人神化而信奉,直至明清其活動從未間斷,所建廟觀頗多。據民國九年《臨淄縣誌》載,北齊時在今臨淄西關建天齊觀,宋代在西關、孫婁建三元閣、八仙閣,元代在大夫觀、龍觀、東古城建洞真觀、猶龍觀、修真觀,現廟觀已無存,信仰者也逐漸消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淄道教
  • 人物:姜太公
  • 所屬:中國歷史
  • 屬性:曾領鎮營丘(臨淄)
歷史介紹,姜太公祠,丘穆公祠,旅遊線路,

歷史介紹

姜太公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謀略家,是周代齊國的第一代國君,民間傳太公為“神上神”,是道教的創始人。穆公則為姜太公之子,曾領鎮營丘(臨淄),其後裔皆以丘、邱為氏,穆公既成為丘姓始祖。中國台灣地區與東南亞各國的姜太公後裔近幾年紛紛來臨淄尋根祭祖。

姜太公祠

姜太公祠位於臨淄城區,1993年以姜太公衣冠冢為依託而建。太公祠是一組中國傳統的中軸對稱、殿堂廟宇建築。周文王訪賢遇到姜太公,遂請回拜為太師,尊稱
太公望,周武王繼位又尊稱師尚父。姜太公輔佐周王朝滅掉殷商,以首功被分封到了齊國.太公治理齊國,採取“因俗簡禮和通商工之業,便魚鹽之利”等政策,注重農、工、商並舉,大力發展生產,齊國很快強大起來。其後姜太公又輔佐周公平定紂的兒子武庚的叛亂,為賞太公二次安周之功,周成王賦予姜太公“東至海 ,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無棣”的專伐大權,成為海岱之間聯袂而往朝的大國。
臨淄道教臨淄道教
姜太公祠屬於山東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又是山東省的一處重要的道教活動場所。糨的建築形式採用的是中國傳統的中軸對稱序列,殿堂廟宇式布局形式,進門所見的“姜太公祠”四個大字是中國著名的書法家、全國宗教協會會長趙朴初老先生題寫的,大門兩側兩座威武的大將雕像即青龍白虎二星君。
東殿為五祖殿,裡邊供奉著道教的五位先祖。一位是東華帝君姓王,名玄甫,得太上老君之道,隱居崑崙山,少陽牌的創始人,掌管三界,是道教五祖中的第一祖。再一位張道陵,也就是張天師,江蘇豐縣人,漢順帝時,在四川的鶴鳴山創立了五斗米道,規定凡入道者需交納五斗米,故稱五斗米道,專心以符水、咒法為民治病,教人有罪首過,道徒們把他尊為“天師”,到了唐宋時期改稱為“正一道”。
還有就是全真道的創始人王重陽,陝西鹹陽人, 48歲時遇到呂洞賓,飲以神水,授以真決,遂入終南山修煉9 年,王重陽順應時代思潮,提倡三教合一,主張“全神鍊氣,出家修真”,出家人不得殺生、不得吃肉飲酒、不妻不娶。
此外還有八仙之一的呂洞賓,姓呂名岩,字洞賓,號純陽子,山西永濟縣人,在廬山得道於漢鐘離而成仙,他常身佩寶劍,雲遊四海,到處積功修行,慈悲濟苦,又好打抱不平,故而深受民間百姓的讚譽。
最後一位是丘處機真人,姓丘名處機,號長春子,山東登州棲霞人。自幼聰明伶俐,日記千言,久而不忘。 19 歲隨王重陽學道,王重陽死後,隱居修道,苦修二十年,功成道備,名聞於世。公元前 1219 年丘處機受蒙古成吉思汗盛請,不遠萬里歷經四年到西域雪山行營見成吉思汗,向成吉思汗講治國之方:“欲一天下者,當以愛民為本,戒殺孝親,清靜離欲以養生之說”。成吉思汗大悅,命他掌管天下出家人,盡除其道徒賦役。次年到北京長春宮,當時,入道者不下數萬人,是全真道發展鼎盛時期,明朝,長春宮又改稱為白雲觀,是道教全真三大祖庭之一,順便說一句丘處機是姜太公後裔。

丘穆公祠

姜太公祠東側是丘穆公祠, 丘穆公祠是1995年丘穆公一百代孫,台灣丘氏宗親會邱正吉先生捐資修建的.姜太公封於營丘,支孫以地為氏,丘穆公是太公三子,太公封齊建國而令穆公領鎮營丘,其族人遂以丘為氏,穆公則是丘氏始祖.周秦以來,丘氏宗族奕世蟬聯,支庶分居各地,後裔遍於中外.兩祠的形式均採用了中國傳統建築的中軸對稱序列,殿堂廟宇布局,整個建築顯得古香古色.在穆公祠東配殿內陳列著姜姓源流考和姜氏宗譜,姜姓是我國最古老的姓氏之一,在漫長的歲月中,姜姓氏族世代繁衍,不僅分布於中華大地,而且世界各地都有,韓國前總統盧泰愚就是姜姓後裔,曾於2000年前來太公祠尋根訪祖。經考證出自姜姓的姓氏有103個。

旅遊線路

姜太公殿——衣冠冢——丘穆公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