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海縣交通志

臨海縣交通志

《臨海縣交通志》是臨海縣交通史志編寫領導小組交通史志辦公室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海縣交通志
  • 出版時間:1989年08月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人員:李爾猷
  • 編纂單位:臨海縣交通史志編寫領導小組交通史志辦公室
  • 內容時限:0000-1985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本志記述了臨海縣交通事業發展的歷史與現狀。包括公路交通、水路交通、交通運輸、交通管理等。

作品目錄

封面
臨海縣交通志
《臨海縣交通志》編寫機構、人員及審稿
圖片
附圖
臨海市地勢圖
城關平面圖
臨海縣境五里方圖
靈江第一橋--104國道上的臨海大橋,全長550米,1965年建成。
104國道通過臨海城關市區街心。
臨海縣交通局設計與施工的104國道始豐溪上的河頭大橋,全長211米,1979年建成。
臨海至金華省道,始豐溪上石鼓大橋,全長157.8米.1967年建成。
臨海縣的104國道公路臨海南段新貌。
農工養護的小海門至車口溪縣道公路。
臨海市交通局全體工作人員合影(1988年)
《臨海縣交通志》辦公室工作人員合影(1988年)
104國道上小高頭交通量觀測站,1983年建年建成。
104國遭上臨海縣境內第一座公路隧道--長石嶺隧道。全長346米,1978年建成。
104國道上臨海境內第二座公路隧道--楊梅嶺隧道,全長205.8米,1982年建成。
104國道上的青嶺隧道,全長68.2米,1984年建成。
清代古道上36齒石釘步;民國時期建的石橋,解放後新建的黃坦,鄉道公路單孔淨跨15米的36釘步橋,1974年建成。
1978年改建為公路橋的邵家渡橋清代石拱橋,全長66.3米,1978年改建。
橫跨椒北內河主航道3孔各12.6米的項莊公路橋,1983年建成。
橫跨義城港淨跨25米的小溪塘里農村公路橋,1985年建成。
1978年新建的500噸級級外海船運中轉碼頭--紅光碼頭。
300噸級湧泉碼頭貨運浮碼頭,1985年建成。
風景秀麗的靈江上流--永安溪航道。
永安溪航道上的長船運輸。
靈江支流大田港邵家渡附近的航道。
椒北內河航道中的前所至四岔主航道。
臨海縣椒北內河第一座升船機--拖牛壩升船機,1971年建成後,已擴大通過能力到載貨15噸。
拖牛壩升船機中的載船平車和軌道。
現存的臨海清代通京帥古道--桐岩嶺古道,用塊石鋪砌寬1.5米。
現存的臨海至天台縣間古道一百步段古道,用河卵石鋪砌寬1.5米。
臨海-寧波公路
法輸寺-東魯公路
104國道通過城關東湖的立體交叉橋1982年建成。
大田-前所省道北線上獨具一格的單柱懸臂鋼筋混凝土工字梁的躍進公路橋1967年建成。
大田-前所省道北線上的上沙僑1969年建成
法輪寺-東魯鄉道公路上3孔段各淨跨18米的岩潭溪橋1967年建成
馬家岙橋為3孔各淨跨13.5米的雙曲拱橋1982年建成。
座落康谷鄉西岙村公路邊的單孔淨跨20米的西嶽雙曲拱橋,1978年建成
橫跨大田港的單孔淨跨20米卜洋岩人行橋1966年建成
由石橋改建為雙曲拱橋的大田港瓦林橋1976年改建
臨海縣城關靈江上鋼絲網水泥浮橋,1963年6月建成
座落張家渡鎮的5孔各淨跨18米的下橫溪農村公路橋1976年建
民國二十五年(1936)建成的單孔淨跨22.5米洋渡大房人行橋
位於車口鄉烏岩的7孔石橋為民國期間山區人行道路橋樑。
古大道上的釘步,1956年新建的11孔,長56米的石樑平橋--車口鄉解放橋。
座落兩頭門鄉的雙孔各淨跨10米的條石八字撐(三占橋)一牌前橋,於1972年建成
鹹豐年間(1851-1961年)的9孔兩頭門石橋。
臨海縣跨徑最大(中孔石樑長8.5米)的石樑平橋-濫田橋座落在龍嶺鄉境內,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
臨海縣現存最長的古石拱橋-新橋頭橋,為5孔不等跨,全長82米。建於清乾隆五十四年(1789)。
位於嶺根鄉的連山橋,為3孔乾砌亂石拱橋,全長49.8米,建於民國二十六年(1937)
位於臨海至黃岩古首上,現在汛僑鄉內的永豐橋為單孔淨跨11.2米條石拱橋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至嘉慶元年(1794—1796)。
永豐橋(1794-1796建)的雙獅戲球石欄桿
永豐橋(1794—1796年建)的含苞蓮花葉欄桿柱
永豐橋(1794—1796年建)的仰履蓮花石欄桿柱。
八疊鄉內古代八景之一的“鐵鎖雙橋”--八疊橋,為單孔淨跨3.8米的石拱橋,初建於清康熙八年(1670)。
位於杜橋鎮陡門村的錦獅橋,為典型的椒北內河石橋,淨跨4.8米,橋兩端築堤,長14米,建於清代。
位於溪門鄉馬岙村的廣福僑,建於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為單孔淨跨13米塊石乾砌石拱橋
清代建造的廣福橋上獅子石欄桿柱和欄桿盡頭的浮雕
位於邵家渡開石村的開石橋,初奸於元至正十五年(1335),為臨海縣較古的橋樑建築,為單孔淨跨10米的石拱橋。
元代古建築開石橋的蓮花石欄桿柱。
臨海縣北部山區通大台縣古首上的的卜宅僑,淨跨15.5米的乾砌塊石拱橋建十清代
清水坑橋,為淨跨17米的山區乾砌亂石拱橋建於清代。
繁忙的臨海城關下橋碼頭
靈江上西管岙和南岸前岙洋的渡口中黃茅山民船工道頭。
靈江上的湧泉渡口,為省級安全中渡口。
永安溪上的磨頭農渡渡口
臨海至椒江航道靈江上的石灶頭航標為青磚漿砌方形柱標身,標高5.2米,燈光射程11公里
靈江下游湧泉附近的主航道水面開闊,可通航300-500噸級輪船
靈江航運公司的浙臨機66號鋼質貨輪載重470噸1981年8月改建投產
靈汀航運公司1967年建造的東方4號鋼絲水泥貨輪,載重14噸,配動力30匹柴油機,為船型改良的開始。
湧泉區西岑鄉廟山後農民購量的浙臨副機88號木質貨輪載貨110噸,為個體運輸船載重較大者。
臨海掛車廠製造的6噸全掛車。
臨海掛車廠製造的”東風牌”雙排座10噸半掛車
新橋頭橋碑記
《臨海縣交通志》序言
凡例
目錄
概述
大事記
第一章 古道 民間道路
第一節驛道 大路
第二節民間人行道路
第三節古道上的館驛、鋪
第二章 公路
第一節國道
第二節省道
第三節縣道
第四節鄉道
第五節其他公路
附表一:臨海縣公路一覽表
第三章 橋樑 渡口 隧道 車站
第一節橋樑
(一)民間橋樑
(二)公路橋樑
(三)航道橋樑
附表二: 臨海縣民間橋樑建築一覽表
附表三:臨海縣公路橋樑建築一覽表
附表四:臨海縣航道橋樑一覽表
第二節渡口
(一)古道津渡
(二)民間渡口
(三)汽車渡口
第三節隧道
(一)長石嶺隧道
(二)楊梅嶺隧道
(三)青嶺隧道
(四)黃土嶺隧道
附錄:桐岩嶺隧道
(五)民間隧道
第四節汽車站
第四章 水路
第一節靈江上游(溪流)
永安溪
始豐溪
第二節靈江支流(內江)
大田港
義城港
第三節靈江
第四節椒北內河
第五節人工運河
附表五:臨海縣航道一覽表
附表六:臨海縣航道演變表
第五章 港口碼頭 升船機 航標
第一節港口碼頭
(一)(二)紅光碼頭湧泉碼頭
(三)下橋碼頭
(四)民間道頭
(五)客運碼頭
附表七:臨海縣港口碼頭概況表
第二節升船機
(一)拖牛壩 升船機
(二)椒北 升船機
(三)天德閘 升船機
第三節航標
第六章 運輸
第一節運輸工具
第二節公路運輸
(一)車輛
(二)客運
(三)貨運
(四)運價
(五)公路運輸企業
(六)汽車的製造與修理
附表八:臨海縣公路專業客貨運輸情況表
第三節水路運輸
(一)船舶
(二)船員
(三)客貨運輸
(四)航運企業
(五)運價
(六)船舶的製造與修理
附表九:
(1)臨海縣水路運輸工具一覽表(沿海部份)
(2)臨海縣水路運輸工具一覽表(內江、內河部份)
(3)臨海縣水路運輸工具一覽表(民間部份)
附表十:臨海縣歷年水路客運量表
附表十一:
(1)臨海縣歷年水路貨運量表(沿海部份)
(2)臨海縣歷年水路貨運量表(內江、內河部份)
附表十二:臨海縣水上運價表
第四節:搬運
(一)機構與職工
(二)業務
(三)運價
附表十三:臨海縣搬運發展概況表
第五節:聯運
(一)機構與業務範圍
(二)收費
第七章 養護
第一節公路養護
(一)專業養護
(二)農工養護
(三)其他公路的養護
(四)公路養護道班
(五)公路的小修與保養
附表十四:臨海縣公路歷年養護情況一覽表
附表十五:臨海縣公路養護情況總表
附表十六:臨海縣公路重大災情表
第二節公路技術改造
(一)路基
(二)路面
(三)橋樑
附表十七:臨海縣專業養護的公路技術改造情況表
第三節:公路綠化
第四節:公路交通量調查
附表十八:
(1)北京—福州104國道(臨海縣境)交通量觀測表
(2)省道公路幹線(臨海縣境)間隙式交通量觀測表
(3)臨海縣縣鄉道公路間隙式交通量觀測表
第五節航道養護
(一)、(二)組織、養護
附表十九:臨海縣歷年航道技術改造情況表
第六節民間道路、橋樑的建設與養護
第八章 管理
第一節歷史沿革
第二節管理機構
(一) 交通局
(二)交通臨理所
(三)航運監理所
附表二十:臨海縣交通局歷屆負責人表
第三節陸運管理
(一)汽車管理
(二)拖拉機管理
(三)駕駛員管理
(四)路政管理
(五)事故處理
(六)公路運輸管理
(七)規費
附表(二十一)臨海市公路機動車輛歷年事故表
第四節水運管理
(一)航政管理
(二)船舶管理
(三)駕駛人員管理
(四)運輸管理
(五)民間渡口管理
(六)規費
附表二十二:臨海縣歷年水上重大交通事故表
第九章 人物
第一節人物介紹
唐仲友
蔡潮
何寬
王宗沐
王士性
僧妙真
董毓琦
屈映光
田立英
張存孝
第二節群英譜
(一)先進單位
(二)先進人物
第十章 雜記
附錄:
(一)城關交通
(二)杜橋鎮交通
(三)靠掛單位:交通安全委員會公路學會
(四)台州地區駐臨海的交通管理機構和企事業單位
後記
著作權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