類似現代大型水禽。其寬大的翼面適於利用湖面風翱翔盤旋,捕捉魚類等水生動物,以無齒的尖長喙啄食吞咽。它發育的胸骨龍骨突和肱骨三角嵴顯示其附有發達的飛行肌,有相當的撲翼飛行技能。它還很可能具有鳧水能力。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臨海浙江翼龍
- 別稱:Zhejiangopterus linhaiensis
- 界:動物界
- 門:脊索動物門
- 亞門:脊索動物亞門
- 綱:爬行綱
- 目:翼龍目
- 科:夜翼龍科
- 屬:浙江翼龍屬
- 種:臨海浙江翼龍
1986年4月浙江省臨海市上盤鎮岙里村青年農民徐成法,在村後山採石場上白堊統塘上組沉凝灰岩中,發現一較完整的翼龍骨架化石,即致信浙江自然博物館,引起有關方面重視。同年他又陸續採得3個完整程度不一的翼龍骨架化石及零散殘骸化石。此後當地農民又採得一完整翼龍頭骨化石。1990年浙江自然博物館蔡正全、魏豐展開了研究,確定為一種大型翼龍新屬新種。
特徵:翼展達5m以上。頭骨低而長,前頜上部至後頂端渾圓。鼻孔和眶前孔合成一卵形大孔,約占頭骨全長1/2。喙細長尖銳,無牙齒。頸長,由7個細長頸椎組成。6個背椎形成聯合背椎。薦椎癒合,尾極短。胸骨薄,具龍骨突。6組“人”字形腹肋。前肢強壯,肱骨粗短,三角嵴發育。翼掌骨長於尺、橈骨。股骨細長,幾乎為肱骨的1.5倍。
分布:浙江晚白堊世熱帶、亞熱帶淡水湖泊沿岸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