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油紙扇傳統製作技藝

臨江油紙扇傳統製作技藝,中國重慶市開州區傳統技藝,重慶市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項目名稱:臨江油紙扇傳統製作技藝
  • 主題詞:傳統技藝,油紙扇
  • 認證級別:省級
  • 項目分類:傳統技藝
  • 起源時間:清道光年間
  • 認證時間:2011年
  • 認證批次:第三批
  • 申報地區或單位:中國重慶市開州區
  • 所屬國家:中國
簡介,歷史淵源,基本內容,基本特徵,主要價值,瀕危狀況,相關製品及套用,材料,

簡介

開縣油紙扇是川東地區風行百年的納涼之物,它具有開合自如、便於攜帶、防水耐用的特點。油紙扇產生於清道光年間,由開縣臨江人童茂恩在外地學會製作摺扇的技藝後,回到家鄉利用堅硬如骨的百甲竹做股子,牛角做窖子,再以苟葉樹皮紙作扇面,並刷以桐油,創製出了獨具特色的臨江油紙扇。如今,開縣油紙扇已被評為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

歷史淵源

開縣厚重的歷史文化,促使開縣的竹、木、鐵手工技藝不斷發展,產生了大量具有極高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工藝產品。一百多年來,開縣油紙扇的製作工藝世代相授,歷經了從興盛到衰落的過程。清末時期,開縣製作油紙扇的家庭作坊有一百餘家,從業人員超過一千餘人,油紙扇年產量達30萬把,成為當時西南地區最大的摺扇產地。建國後,鼎盛時期年產量達到150萬把,產品銷售到四川、重慶、湖北、陝西等地。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臨江油紙扇生產經營日趨衰落,時至今日,油紙扇特殊的製作工藝正瀕臨失傳的境況。開縣油紙扇的產地主要分布在以臨江鎮為中心的數個鄉鎮。1955年實行公私合營,遂建起“臨江鎮油扇廠”,在上世紀八十年代,臨江油紙扇廠創利潤超過10萬元,成為開縣較大的龍頭企業。由於油紙扇價廉物美,不怕水滲,祛蟲去臭,能夠滿足廣大野外作業人群的需要,未來開縣油紙扇的市場空間和影響力仍不可限量。

基本內容

開縣油紙扇製作從原材料採集加工到成扇,需要經過大大小小73道工序,而且全部手工製作,故而第五代傳人鄧德甫說:“油扇工序72道半,能夠打開還不算。”首先是采竹,要選取百甲竹中粗、圓、直的大料。然後下料、打刷子(修竹為條子)、再修整。接著要刮股,將竹條子製成股子,完成砍頭子、分拉、打磨、鑽眼、烘乾等一系列工序。接著開紙,進行熬油、布線、跑光(上油)等等。最後一道是“打工”,就是齊頭子、糊扇、打包等等,傳統的油紙扇體積雖小,工藝卻相當複雜,要求刀工嫻熟,對股子的修整才能達到不偏不倚的標準;上油必須快捷均勻,布線靈活準確,才能做出合格的成品扇來。

基本特徵

1.開縣油紙扇全部用天然植物作原料,綠色無毒,有利環保與健康。油紙扇中的桐油、皮紙和百甲竹等散發出的氣味不僅防臭,還有防病治病的功效。
2.開縣油紙扇能防水。人們在多雨多汗的夏季里使用此物消暑,更加顯現出油紙扇特有的防水優勢,受到人們的青睞。如油紙扇掉入水中,拿起來甩幾下,安然無恙,毫無影響,這是其它扇子所不及的。
3.開縣油紙扇代表性製品主要是紅綠線油紙扇,這種油紙扇經久耐用,主要是在扇面中布上3—5根紅(綠)細線,貫通扇面兩端,既能加固又樸實美觀。還有一種就是印花油紙扇,它是用傳統印染工藝,將具有濃郁民族特色的花鳥蟲草圖案印製在扇面之上,使手中之物有鄉土之美,別有情趣。

主要價值

開縣厚重的歷史文化,促使開縣的竹、木、鐵手工技藝不斷發展,產生了大量具有極高藝術性和實用性的工藝產品。

瀕危狀況

上世紀九十年代以後,臨江油紙扇生產經營日趨衰落,時至今日,油紙扇特殊的製作工藝正瀕臨失傳的境況。

相關製品及套用

紅綠線油紙扇、印花油紙扇。

材料

皮紙(灌木苟葉樹皮紙)、百甲竹、桐油、牛角、大米、純棉紗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