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孤雁

《臨江仙·孤雁》是清代詞人納蘭性德所做的一首詞。這是一首詠物抒懷的作品,通過寫離群孤雁來寫詞人自己。這首詞上片描繪大雁失群所帶來的“同病相憐”之感;下片將孤雁與自己合二為一。全詞情景交融,抒發了詞人孤寂幽獨的情懷。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孤雁》
  • 創作年代:清
  • 作品出處:《納蘭詞》
  • 文學體裁:詞
  • 作者:納蘭性德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江仙·孤雁
霜冷離鴻驚失伴,有人同病相憐。擬憑尺素寄愁邊,愁多書屢易,雙淚落燈前
莫對月明思往事,也知消減年年。無端嘹唳一聲傳,西風吹隻影,剛是早秋天。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臨江仙:唐教坊曲,後用作詞牌,為雙調小令。又名《謝新恩》、《畫屏春》等。格律俱為平韻格,全詞分兩片,上下片各五句,三平韻。
⑵離鴻:失群的大雁。宋周邦彥《浪淘沙慢》:“念漢浦離鴻去何許?經時信音絕。”
⑶擬憑二句:意謂擬以書信排遣愁懷,但愁緒太多,寫了又寫,屢寫屢改。憑:根據,憑藉,以。尺素:書寫用的一尺長左右的白色生絹,借指小的畫幅,短的書信。
⑷嘹唳(liáo lì):聲音響亮而淒清。這裡指孤雁叫聲。宋梅堯臣《范饒州夫人輓詞》之一:“江邊有孤鶴,嘹唳獨傷神。”
⑸隻影(zhī yǐng):謂孤獨無偶。

白話譯文

秋霜遍地,離群的大雁失去了自己的同伴,它可知道,地上有個人與它同病相憐。想要將一懷愁緒用簡訊寄出去,卻發現愁緒太多變換不定,於是只能對著燭光暗自垂淚。
不要對著明月遙想當年的往事,那會讓人衣帶漸寬,形影憔悴。忽然雲中傳來一聲孤雁哀鳴,抬頭望去,那孤單的身影縹緲在初秋的寒風之中。

創作背景

這首詞寫於納蘭某次隨從康熙出行或去邊塞執行任務的途中。一路上鞍馬勞頓,既無妻子來噓寒問暖,也無朋友可把酒言歡,難免旅途孤寂,心中悵然。詞人騎馬行走在曠野中,猛然抬頭看見了那隻離群悲鳴的孤雁,“同病相憐”之感油然而生,故作下此詞。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這是一首典型的詠物抒懷之作,明寫離群孤雁,實寫與其同病相憐的自己。
大雁不善於單獨生活,離群往往是迫不得已,所以那些落單的大雁容易讓人心生憐憫之情。納蘭此時就像一隻“霜冷離鴻驚失伴”的孤雁,當他在滿地秋霜中抬頭看見那隻拚命南飛、聲聲哀啼的大雁時,忍不住喃喃自語:“你可知這地上有個人與你同病相憐啊!”他想要把滿懷愁緒用書信寄出,但“愁多書屢易”,他發現愁緒太多且變幻不定,屢屢修改增刪,這封信便遲遲寫不下來,於是只能對著燭光暗自垂汨,即“雙淚落燈前”。越是紛亂,就越想拆解清楚。所以陷入情緒困擾中的人容易追思往事,納蘭提醒自己“莫對月明思往事”,那只會讓人衣帶漸寬,形影憔悴。可是這樣的提醒往往是蒼白的。一個人最難明白、也最難管住的莫過於自己的心。
“無端嘹唳一聲傳。”雲中忽然傳來一聲孤雁哀鳴,抬頭望去,那孤單的影子在初秋的寒風之中縹緲遠去。末尾“西風吹隻影,剛是早秋天”和上闋里“同病相憐”二句已將天上孤雁與地上旅人合二為一,所以,這孤單的“隻影”既是雁,也是人,一語雙關,給人留下了廣闊的聯想空間。
全詞突出了人雁合一,情景合一,雁之孤影與人之孤獨,交織渾融的意境;抒發了孤寂幽獨的情懷。

名家點評

當代學者,納蘭詞研究員張秉戌《納蘭詞箋注》:“詠孤雁實系詠孤獨。”

作者簡介

納蘭性德(1655-1685),清代詞人,與朱彝尊、陳維崧並稱“清詞三大家”。字容若,號楞伽山人,大學士明珠長子。出生於滿州正黃旗。原名成德,因避皇太子胤礽(小名保成)之諱,改名性德。自幼天資聰穎,18歲考中舉人。康熙十五年(1676)年中進士,授乾清門三等侍衛,後循遷至一等。隨扈出巡南北,並曾出使梭龍(黑龍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擾東北情況。詩文均很出色,尤以詞作傑出,著稱於世。曾把自己的詞作編選成集,名為《側帽集》,後更名為《飲水詞》,後人將兩部詞集增遺補缺,共342首,編輯為《納蘭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