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江仙·錢塘懷古

臨江仙·埋沒錢塘歌吹里一般指本詞條

《臨江仙·錢塘懷古》是明朝詩人魏大中所寫的一首詞。詞的上片闡發議論,筆勢奇特,敘述宋元時期的亡國情景;詞的下片借用岳飛,抒發愛國無門的悲憤之情。全篇寓莊於諧,借古諷今,以憤激之調,秉筆直書,開懷傾訴,慷慨陳詞,議論奇妙深刻,通篇貫注了鬱積不平之氣。風格蒼涼悲壯,豪放激昂。

基本介紹

  • 作品名稱:臨江仙·錢塘懷古
  • 創作年代:明朝
  • 作品體裁:詞
  • 作者:魏大中
  • 作品出處:《明詞綜》
作品原文,注釋譯文,詞句注釋,白話譯文,創作背景,作品鑑賞,文學鑑賞,名家點評,作者簡介,

作品原文

臨江仙·錢塘懷古
埋沒錢塘歌吹里,當年卻是皇都。趙家輕擲與強胡。江山如許大,不用一錢沽
只有岳王泉下血,至今泛作西湖。可憐故事眼中無。但供儂醉後,囊句付奚奴

注釋譯文

詞句注釋

①臨江仙:詞牌名,原為唐代教坊曲名。又名“謝新恩”、“雁後歸”等,格律俱為平韻格,雙調小令,字數六十字。
②歌吹:歌舞音樂。吹,吹奏樂器。
③皇都:京城,南宋時以臨安(即杭州)為首都。
④趙家:指南宋王朝。因皇帝姓趙,故稱趙家。強胡,指元。
⑤如許:這樣。
⑥沽:買。
⑦岳王:指岳飛。岳飛被秦檜害死,宋寧宗嘉定四年(1121年),追封他為鄂王,故稱他為岳王。墓在今浙江省杭州棲霞嶺。
⑧泛作西湖:是說岳飛的鮮血從九泉下透出來匯成西湖。泛,漂浮,引申作透出。
⑨可憐:可惜。故事,南宋滅亡的舊事。
⑩囊句付奚奴:把得到的詩句交給奚奴放到詩囊里。唐代詩人李賀,常帶著奚奴騎著毛驢到郊外去尋詩,每得佳句便寫下來,交給小奴,放到盛詩的小口袋裡。奚奴,小奴。

白話譯文

現在埋沒在錢塘歌舞吹奏里的,當年卻是宋朝的皇都。趙宋皇室(趙家)輕易地被金元兵馬占領了。江山如此之大,不用一錢就拿去了。
岳王九泉之下的英魂,到現在化作西湖水。可憐他那愛國故事人們都忘記了。只是供我等醉後,從囊中拿出唱詞來付小奴唱歌。

創作背景

明代自弘治以後,一連出了兩個昏庸而又殘暴的皇帝武宗朱厚照和世宗朱厚熄。他們相繼統治了六十多年,真是到了民窮財盡的地步。世宗死後,新即位的穆宗朱載重信任大改革家張居正,革弊施新,使國家出現了繁榮的新氣象。張居正在穆宗、神宗兩朝先後執政十六年。但張居正死後,貪婪、好色並且吸食鴉片的神宗親自掌權,他橫徵暴斂,肆意掠奪,朝政腐敗之極,國家又復迅速衰落。特別是東北的努爾哈赤崛起,連敗明軍,有識之士無不深感國家的危急。詞人由空間引發想像,從具體的情景錢塘引發慨嘆,這首詞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寫成的。

作品鑑賞

文學鑑賞

這是一首以宋朝舊事為題抒發愛國情懷的詞。詞人認為南宋的天下,實際上是葬送在那些整日在一片歌舞昇平中享樂的統治者手中。趙家的天下雖然廣大,卻輕易地讓給了胡人。江山如此廣大,胡人輕鬆取得。
詞的上片闡發議論, “埋沒錢塘歌吹里,當年卻是皇都”,起句點出詞題中的“錢塘”二字。這裡用“歌吹”加以渲染,用“埋沒”加以強調,讓人自然想起當年錢塘歌吹拂天、風流繁華的盛況。第二句則直接說明錢塘曾是南宋的國都,暗點詞題中的“懷古”二字。以下便緊緊圍繞“懷古”二字展開。 “趙家輕擲與強胡”,如此繁華的國都,卻被南宋統治者輕易地擲給了元, “江山如許大,不用一錢沽”,如此遼闊的江山,是無法用金錢買到的,然而元人卻“不用一錢”即得到了“如許大”的“江山”,這是不可思議的事。作者無情地嘲諷了輕擲國土、昏聵無能的南宋統治者。
詞的下片展開豐富新奇的想像,說岳王之血泛作西湖之水。說“只有”,即含有整個南宋一代的王公貴族都不值得一提,只有民族英雄岳飛的英名與日月同輝之意。這既是對以“莫須有”的罪名殺害岳飛的劊子手秦檜的憤怒斥責,又是對岳飛的熱情讚美,同時也寫明了岳飛在後代人們心中的巨大影響。 “可憐故事眼中無”一句,由古及今,寫當今統治者並未認真汲取南宋滅亡的教訓,仍是親小人,遠忠臣。這裡表現出作者對國家命運的無限擔憂。末尾“但供儂醉後,囊句付奚奴”兩句,化用中唐詩人李賀騎驢覓詩的典故,以李賀自比,以自嘲的筆調,說明自己和李賀一樣壯志難酬,報國無門,其悲憤之情充溢在字裡行間。

名家點評

安徽師範大學文學院研究員、碩士生導師孫文光《明清詞舉要》:詞由空間進行構思,由錢塘而引出當目趙宋王室在此建都、歌舞昇平,終至滅國之事,並將岳飛冤死之血與西湖之水聯繫起來,跨越時間界限和事物間實質區別,產生令人觸目驚心的效果。
北京大學教授褚斌傑《中國歷代詩詞精品鑑賞 (中冊)》:此錢塘懷古之作,緊抓住“當年卻是皇都”作文章。言昔日皇都,今日已成煙粉歌吹之地。詞上片句句精彩,下片稍弱,幸結句尚收得住,可與上片相呼應。

作者簡介

魏大中(1575年—1625年),初名廷鯁,字孔時,號廓園,嘉善遷北區(今嘉善大舜鄉)南早濱人。明神宗萬曆四十四年(1616年)進士。歷任行人司行人,工、禮、戶、吏各科給事中等職。明熹宗天啟四年(1624年),遭劾被貶三級外放。旋歸。次年與楊漣、左光斗等同被構陷下獄,酷刑拷訊死。有《藏密齋集》。《明史》有傳。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