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時政府參議院舊址

臨時政府參議院舊址

臨時政府參議院舊址,位於南京市鼓樓區湖南路10號。現為江蘇省軍區司令部。光緒三十四年(1908),清政府為矇騙人民“預備立憲”,頒布了《各省咨議局章程》。宣統元年(1909)端方奏請建築咨議局,由孫支廈仿法國文藝復興建築式樣設計。

該建築於1991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近代優秀建築。1982年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時政府參議院舊址
  • 占地面積:6300平方米
  • 室內進深:10.5米
  • 廊深:約2.90米
  • 地理位置:南京市鼓樓區
功能簡介,建築格局,地理位置,

功能簡介

同年9月1日,江蘇省咨議局成立,張謇為議長。1911年辛亥革命,宣布起義的17個省的代表共45人,於12月10日聚集於此,商討組織臨時中央政府。12月29日推選孫中山為臨時大總統,並宣布改國號為中華民國,並確定1912年為中華民國元年。孫中山就任臨時大總統後,原江蘇省咨議局院址為中華民國臨時政府參議院院址。國民政府在參議院通過了我國第一個表現資產階級民主的《中華民國臨時約法》。孫中山於1912年4月1日辭去了臨時大總統職務。以後參議院又改為國民黨中央黨部辦公地。1937年至1945年一度由汪偽政府所用。1949年後由江蘇省軍區司令部接管。

建築格局

現大院占地面積6300平方米,主要建築仍為當年江蘇省咨議局之遺存,為前後兩進及東西廂房組成的四合院,占地面積4600平方米。前進通面闊10間73.6米,中間入口有突出的門廳,蒙莎式屋頂,中間聳起鐘塔樓,室內進深10.5米,前後有廊,廊深約2.90米。後進面闊10間57米,室內進深8米,前後走廊2.90米。四合院中間原有大廳,1929年奉安大典時,孫中山遺體自北京遷來南京,曾停柩廳內舉行公祭。該大廳在“文革”期間拆去。該建築於1991年被國家建設部、國家文物局評為近代優秀建築。1982年列為南京市文物保護單位,現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