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擬,純粹的對臨,不可避免會稍離原作的形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擬
- 精神:對臨,會稍離原作的形貌
- 方法是:,邊看邊臨
- 例子:王獻之《中秋帖》
純粹的對臨,不可避免會稍離原作的形貌。它的方法是把原作放在案子前面,邊看邊臨,這種方法是對付一些草書和比較寫意的畫面進行的。因為勾稿映看而摹易受拘束,草書和寫意畫一受拘束就顯出死板的樣子來,對臨正可以避免這個毛病。但任何事情往往是有利也有弊,對臨固然比勾摹要靈活,可是又容易失掉形似,甚或露出臨寫者自己的面目來。例如"三希"之一王獻之《中秋帖》,就是北宋米芾的臨寫本。米氏是縱逸不守法的,因此這臨本(有近於仿)也大露本相,試拿《寶晉齋法帖》中王獻之原作石刻本輔以米芾自書來對比,就能真相大白了。又臨寫時如果希望搞得像一些,就必須邊看邊作,所以在書法中的行款方面就會上下左右不相呼應(這與勾摹本的不呼應不大一樣),而且在結體上也容易出毛病。繪畫中山水的皴筆等,對臨的有的也會出現些脫節或渾膩紛亂的現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