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夏州“十四五”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規劃

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於2022年9月28日印發臨夏州“十四五”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規劃,請結合各自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臨夏州“十四五”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規劃
  • 頒布時間:2022年9月28日
  • 發布單位:臨夏回族自治州人民政府辦公室
全文,政策解讀,

全文

“十四五”時期(2021—2025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是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大力推進“鄉村振興”戰略、黃河流域生態保護高質量發展,全面開啟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的關鍵節點,也是我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時期,對促進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具有重要意義。就業是民生之本,國家發展的基石,促進就業是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之首,實現更加充分就業和更高質量就業,讓廣大人民民眾共享發展改革成果,對穩定經濟、協同發展、改善民生,促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建設幸福美好新臨夏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和長遠的戰略意義。為進一步做好就業和人才發展工作,努力為全州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充分就業、人才隊伍等重要支撐,制定本規劃。
第一章 “十三五”期間就業和人才工作主要成效
“十三五”期間,面對複雜嚴峻的國內外發展形勢和不斷加大的經濟下行壓力,全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系統深入貫徹落實省州決策部署,始終把穩就業、保就業作為“六穩”“六保”的重中之重,以穩中求進為總基調,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導,主動適應經濟發展新常態,積極服務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按照圍繞大局盡職責、改革創新增效能、緊盯民生強服務、轉變作風提素質工作要求,堅持就業政策與經濟政策聯動、創造崗位和穩定崗位並重,從供給和需求兩端發力,就業規模不斷擴大,創業環境持續改善,就業質量穩步提高,人才隊伍不斷壯大,全面完成了“十三五”時期各項目標任務,為我州與全省全國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建設幸福美好新臨夏作出了積極貢獻,為“十四五”時期推動就業和人才事業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全州城鎮累計新增就業13.8萬人,完成規劃目標任務12.5萬人的110%,城鎮登記失業率均控制在規劃目標任務4%以內;累計輸轉城鄉富餘勞動力258.83萬人,完成規劃目標任務252.5萬人的102.5%;創勞務收入451.59億元,完成規劃目標任務446.8億元的101.1%,人才總量較“十二五”期間增長20.5%。
一、就業創業工作成效顯著
認真落實國家、省、州就業創業扶持政策,採取有力措施,積極實施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促進計畫,圍繞就業促脫貧,全面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為主的困難群體就業工作,全州就業質量進一步提高。
(一)出台創業就業激勵政策
根據就業工作實際,先後研究出台了《關於做好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就業創業工作的實施意見》、《關於進一步引導和鼓勵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工作的實施意見》等政策措施,並將促進就業創業工作納入考核體系,每年對縣(市)、鄉鎮(街道)領導班子進行考核,切實加強了對就業創業工作的組織保障,為開展好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做好重點群體就業
紮實做好以高校畢業生等為主的重點群體就業工作,累計選拔普通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從事“三支一扶”工作人員746名,事業單位公開招聘及人才引進緊缺專業人員4541名;引導高校畢業生進企業服務2219名,其中臨夏州自主招聘1193人;為大中專畢業生提供崗位信息10000多個,登記15200餘條求職信息。以畢業生就業洽談會、民營企業招聘服務周、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月、服務周、進校園活動為載體,累計舉辦招聘會41場(次),參與現場招聘單位200多家(次),入場人數累計達6000餘人(次),利用高校畢業生網上登記平台,完成了22277名高校畢業生註冊報到。深入開展就業援助月活動,走訪就業困難人員和零就業家庭3486戶,登記認定為就業困難人員2670人,幫助1839名就業困難人員實現就業,幫助1218名就業困難人員享受相應政策,認定零就業家庭459戶,幫助363戶零就業家庭中421人實現就業,企業招用655名登記認定的困難人員就業。
(三)深入實施創業推動工程
全面落實創業扶持政策,注重激發青年創新創業活力。加大創業培訓項目實施力度,做好創業服務工作。加快發展眾創空間,依託大學生示範基地、創業孵化基地等創業載體,為高校畢業生搭建低成本、全方位、專業化的創新創業平台。切實發揮好創業擔保貸款的作用,為創業人員創業創新提供穩定的資金支持。進一步降低創業門檻,全面推行工商營業執照、組織機構代碼證、稅務登記證“三證合一”,按照國家統一社會信用代碼方案,實現“一照一碼”,推動“一址多照”。高度重視創業擔保貸款扶持政策,印發了《關於進一步落實創業擔保貸款政策促進城鄉居民增收的意見》,明確了創業擔保貸款發放流程、人員範圍、扶持項目、部門責任。“十三五”規劃實施以來,全州創業擔保貸款個人部分發放81100筆,小微企業發放42筆,總計金額73.93億元。創業擔保貸款工作的進一步加強,激發了全州城鄉居民和就業困難群體特別是貧困人口就業創業的動力,有效提高了小微企業吸納帶動就業人員的積極性,為促進我州富民增收產業穩步發展,打贏脫貧攻堅戰、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了重要支撐。聯合積極申報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共爭取我州5家企業為省級創業帶動就業示範基地,落實省級就業扶持資金300萬元。創建省級返鄉創業示範縣,為臨夏縣每年爭取創業補助資金約200萬元,打造省級農民工返鄉創業示範基地。
(四)紮實搞好失業動態監測和失業預警工作
按照省人社廳要求,對我州失業動態監測企業樣本進行最佳化調整,把部分不具代表性的企業樣本進行置換,將享受穩崗補貼、用工較多的企業全部納入監測範圍,督促各監管企業按時在系統內對人員變動情況進行上報,認真審核動態監測數據後上報省廳,認真分析數據,按時上報季度監測情況和失業預警報告,全面完成失業動態監測和失業預警工作任務。
(五)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工作取得新突破
緊緊圍繞精準扶貧勞動力技能培訓和“雙創”培訓任務,成立了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工作調研督查辦公室,按照培訓對象精準、培訓內容精準、培訓項目精準、培訓效果精準的要求,進一步加強督促檢查,積極落實培訓項目和資金,技能培訓實現了新的突破。規劃實施以來,全州共完成職業技能培訓146104人,占規劃目標任務36000人的406%;完成精準扶貧勞動力培訓181965人,占規劃目標任務86600人的210%,其中建檔立卡的貧困勞動力98402人,占規劃目標任務59211人的166%;完成農村致富帶頭人示範培訓18600人,占培訓任務18100人的103.3%;完成新型職業農民培訓7579人,占培訓任務3922人的193.2%;完成雙創培訓937人,其中商務阿語翻譯人才150人,旅遊管理導遊人才200人,清真餐飲170人。完善職業培訓補貼政策,將貧困家庭子女納入職業培訓補貼資助範圍,將就業技能培訓補貼標準提高到300-1200元,創業培訓補貼標準提高到1300元。
二、勞務產業發展突飛猛進
緊緊圍繞“到2020年勞務收入突破100億元”的奮鬥目標,以精準扶貧轉移就業脫貧一批為總要求,抓培訓、拓基地、創品牌、促增收,全方位推進勞務產業發展,勞務培訓、勞務輸轉、基地建設、中介培育等各項重點工作取得顯著成效。2019年,在州委、州政府的正確領導和全州人社部門的共同努力下,勞務收入達到101億,提前一年完成了勞務收入突破100億大關的目標。充分發揮並廣泛宣傳臨夏人吃苦耐勞、紮實肯乾的優良品質和“反季節務工”“夫妻工”等特色務工優勢,強化東南沿海勞務基地務工人員管理,著力提升“臨夏勞務”的“口碑”和知曉度,通過多年努力,“臨夏勞務”已經在長三角地區有了一定的競爭力。在“臨夏勞務”品牌的影響下,有些勞務基地的政府如江蘇南通市政府由領導帶隊到我州對接勞務事宜,進一步穩定和擴大勞務培訓輸轉規模;有些勞務基地的企業如浙江嘉興聞泰通訊有限公司對臨夏籍務工人員制定了專項用工需求,確定“裁員不裁臨夏員工”的用工原則。
(一)組織保障進一步強化
州委、州政府把勞務產業確定為全州三個百億元產業之一,先後制定出台了《關於加快富民產業培育促進城鄉居民收入倍增若干政策規定》、《關於到2020年實現勞務收入突破100億元目標的實施方案》,召開了全州勞務產業發展會議、全州貧困帶片鄉鎮勞務工作培訓會等會議,從工作制度、工作目標和工作要求方面,為推動勞務產業發展提供了堅強的組織保障。全州人社系統堅持“抓培訓、拓基地、創品牌、促增收”的勞務工作思路,全力推進勞務工作。通過舉辦“春風行動”、“就業援助月”、“民營企業招聘周”等主題活動,及時為求職者提供穩定可靠的就業崗位信息。
(二)勞務輸轉的區域和範圍不斷擴大
以穩西部、拓東部為工作方向,積極拓展東南沿海經濟發達地區發展前景好、信譽度高、收入穩定的勞務基地,組織城鄉剩餘勞動力持續向高收入地區轉移。先後與新疆阿拉爾市、江蘇高郵市、浙江嘉興市、福建廈門市、江西南昌市和新鄭富士康集團等省市就業機構(企業)開展勞務對接,簽訂了人力資源協作協定,有序輸轉我州勞動力到協定基地就業,新建千人以上的勞務基地5個。著力發揮市場要素配置勞動力資源的作用,扶持壯大勞務派遣公司、勞務中介機構、勞務帶頭人隊伍和勞務經紀人等中介機構。目前我州註冊運營的人力資源服務機構已達91家,其中有4家人力資源機構年輸轉人數超過4000人。全州勞務經紀人達376人,其中帶動1000人以上就業的有3人。
(三)勞務產業競爭力逐步提升
堅持通過勞務品牌占市場、增收入,重點扶持具有一定市場占有率的優勢工種,通過細化品牌選擇,強化特色培訓,深化行銷宣傳,培育了“高山手抓師”“甘康焊工”“古枹罕磚雕匠”等一批勞務品牌,深受市場歡迎。同時,充分宣傳臨夏人吃苦耐勞、紮實肯乾的優良品質和“反季節務工”“夫妻工”等特色務工優勢,不斷深化區域合作,進一步提升“臨夏勞務”這一品牌的口碑和知曉度。勞務輸出具有投資少、來錢快、效益高等特點,是名副其實的“無煙工業”,勞務產業已成為我州農民增收的最直接、最有效途徑和“鐵桿莊稼”。
(四)與廈門勞務協作力度不斷加大
成立臨夏州駐廈門勞務工作站,加強與廈門市及各區的聯繫對接,共同落實東西勞務協作目標任務,共同推進脫貧攻堅任務。在兩地黨政聯席會議的推動下,建立兩地人社部門不定期聯繫對接機制,積極協調解決培訓輸轉工作中出現的問題和困難,在考察對接基礎上,2019年成功舉辦甘肅省東西部勞務協作勞動用工專場招聘會,邀請廈門、福州等40多個幫扶協作地區人社部門及省內外323家企業參加招聘會,推動全州務工人員在廈門有序就業。為全面、準確、及時跟進兩地人力資源培訓輸轉工作,邀請廈門市人社部門有關負責人到州勞務辦掛職任副主任,專門協調推進各項協作內容,確保各項工作任務按期完成。全州各級人社部門積極與廈門市各縣區人社部門深入對接,確立廈門市每年支持臨夏州開展職業技能培訓3000人,臨夏州輸轉1500人到廈門市就業的目標,每年培訓輸轉任務均全面完成。
三、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
“十三五”期間,認真貫徹黨管人才原則,深入實施人才強州戰略,緊密結合全州經濟社會發展,制定出台相關政策措施,實施重點人才工程,不斷加強和改進人才工作,全州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有了長足的發展。
(一)人才規模不斷壯大
全州事業單位現有各類正式在冊專業技術人才37161人,其中:女性17465人、占47%,中共黨員11300人、占30%,少數民族14922人、占40.2%。
(二)整體素質逐步提高
現有專業技術人才中,碩士及以上578人、占1.6%,大學本科19947人、占53.7%,大學專科13886人、占37.4%,中專及以下2750人、占7.1%。高級職稱6709人、占18.1%,中級職稱11644人、占31.3%,初級職稱18808人、占50.3%。
(三)年齡結構持續最佳化
35歲及以下15245人、占42.36%,36歲至40歲8211人、占22.81%,41歲至45歲5277人,占14.66%;46歲至50歲3695人,占10.27%;51歲至54歲2309人,占6.42%;55歲至59歲1254人、占3.48%。
(四)急需緊缺人才引進力度加大
制定出台《臨夏州急需緊缺人才引進辦法》,積極創新人才評價機制和人才引進機制,吸引高校畢業生到臨夏就業創業,共引進急需緊缺人才2013名。
(五)積極實施高層次人才項目
全州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人員13人,甘肅省優秀專家12人,甘肅省領軍人才(第二層次)3人,享受甘肅省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津貼15人,州級拔尖人才100人。
(六)管理體制機制不斷創新
專業技術人才公共服務體系逐步建立,市場化用人機制逐漸形成,事業單位聘用制度和崗位管理制度建立完善,實現人員從身份管理向崗位管理的轉變。
(七)人才成長與發展的環境日益改善
出台《關於加快推進人才工作創新發展的意見》,提出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發展總體措施和辦法。落實領導幹部聯繫優秀人才制度,各級領導幹部和專業技術人才結對聯繫幫扶,關心關愛人才成長發展。
第二章 “十四五”就業和人才工作形勢
隨著經濟下行壓力加大,必須深刻認識面臨的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準確把握戰略機遇期內涵的深刻變化,更加有效地應對各種風險的挑戰,開創全州就業和人才工作發展新局面。
一、有利條件
國家和省上對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的政策扶持力度不斷增大,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將為臨夏州擴大就業和加強人才隊伍帶來新機遇。
(一)促進就業的系列政策效應將逐步顯現
為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國家和省上印發《關於做好當前農民工就業創業工作的意見》、《關於大力實施鄉村就業創業促進行動的通知》等政策措施,激勵更多返鄉下鄉本鄉人員開展創業創新,促進鄉村就業創業規模水平提升;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毫不動搖鞏固和發展公有制經濟,毫不動搖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發展”,鼓勵支持民營經濟繁榮發展,創造崗位,吸納就業。穩定就業、促進消費、鼓勵民營經濟發展系列政策措施接連推出,將不斷激發創業創新帶動就業潛能,促進就業能力提升。每年穩定組織輸轉50萬人以上的務工人員,並加強跟蹤服務,提升了轉移就業的穩定性。支持靈活就業拓寬就業渠道,全面完成鄉村公益性崗位開發任務,不斷最佳化有利於恢復和穩定就業的政策環境。
(二)經濟恢復發展為促進就業帶來新機遇
疫情對傳統消費和產業造成了較大衝擊,但壓力之下也蘊含潛力和機遇。新產業、新業態帶來新就業崗位。以大數據、雲計算、智慧型製造、數字經濟為支撐的“宅經濟”“不見面”業態呈現出強大潛力和良好發展勢頭。常態化疫情防控形勢下,我州積極組織各類行業、企業復工復產,經濟發展仍處於大有可為的重要機遇期。經濟成長能有效刺激勞動力市場,增加就業崗位,實現經濟與就業的協調發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催生更多新的就業增長點,新產業、新業態為促進就業帶來了新機遇,為促進就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三)國家省州重大發展戰略為促進就業提供新支撐
為穩定經濟運行,構建高質量的經濟社會發展新格局,國家和省上先後出台新基建、新型城鎮化、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鄉村振興、雙循環等重大發展戰略,從巨觀政策層面加大勞動力需求,倒逼就業崗位創造,使貧困人口不斷提升自我發展能力,加快農民工、複合型產業人才通過參與基礎設施建設、生態修復工程建設和發展生態產業,提高經濟收入,改善生產生活條件,為促進就業拓展新空間。
(四)打造“技能甘肅”為促進就業創造新抓手
教育部印發《關於整省推進職業教育發展打造“技能甘肅”的意見》,將建立中高縱向貫通的職業學校體系,力爭通過職業教育拓展各類畢業生的就業渠道。同時,大力培育線上零售、線上教育、網路培訓等功能性服務平台,不斷提升農業轉移人口就業能力,深入實施新生代農民工職業技能提升計畫,加強對新生代農民工等農業轉移人口的職業技能培訓。支持企業特別是規模以上企業或吸納農民工較多企業開展崗前培訓、新型學徒制培訓和崗位技能提升培訓,並按規定給予培訓補貼,這將為我州勞動力提高就業能力提供了重要的機遇。
(五)引才用才育才機制進一步完善
州委、州政府歷來高度重視人才工作,充分發掘人才在全州社會經濟發展中的驅動創新作用,將人才引進、人才選拔任用、人才培育等工作列入重要工作來推動,先後制定出台《臨夏州急需緊缺人才引進辦法》、《臨夏州拔尖人才選拔管理辦法》等一系列支持激勵人才發展的政策,近年來人才工作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突破性成就,人才引進、使用等均有大幅提升。同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充分發揮市場作用促進人才順暢有序流動,有利於人才發展的政策體系進一步完善。
(六)全州社會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急需人才支撐
未來五年,是我州實現鄉村振興、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市場化、農業現代化加速推進。特別是“十四五”期間,我州將加快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推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一大批新的重大建設項目將啟動實施。同時,我州是“一帶一路”建設的主要節點城市,專業技術人才是我州人才隊伍的骨幹,在未來建設與發展中將發揮核心支撐作用,承載助推“發展方式轉型”的艱巨任務。科學規劃和推進專業技術人才發展工作,加快建設一支規模宏大、結構合理、素質優良、具有競爭力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把人力資源優勢轉化為人才資源優勢,為全州經濟社會發展提供有力人才保障。
二、制約因素
“十四五”時期,全州就業總量壓力依然較大,結構性矛盾日益突出並將成為主要矛盾,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就業問題依然嚴峻,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環境亟需改善,人才隊伍後備力量不足,競爭激勵機制不完善。就業與人才工作形勢面臨更多新問題、新挑戰。
(一)經濟發展不充分導致提供充足就業崗位能力有限
當前全州經濟社會發展正處於轉型關鍵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增長速度換擋期,再加之新冠肺炎疫情、經濟下行壓力等多重因素疊加影響,經濟發展不充分,勞動力、土地、技術和資本等生產要素市場體系還不完善,市場主體活力還需充分激發,加之州內大型用工企業少,各行業領域創造就業崗位有限,勞動力供給大於需求,導致勞動力得不到充分就業。部分行業企業面臨較大的生產經營壓力,勞動者面臨待崗、失業、收入減少等風險,一些深層次矛盾和問題逐步傳導到勞動關係領域,勞動關係不穩定性因素增加,將處於多發期和凸顯期。
(二)結構性短缺不適應創新驅動戰略發展要求
我州勞動年齡人口總體呈現出波動下降態勢,勞動力逐漸趨於大齡化,加之技術裝備進步帶來就業崗位減少,勞動力成本優勢逐漸減弱。同時,市場對高層次人才、高技能人才需求日益增強。但目前我州專業技術人才、職業技能人才總量不足,人才供需矛盾特別是“有人無崗”和“有崗無人”的結構性矛盾將在一定時期內長期存在。勞動力總量相對剩餘,但高層次人才、創新型人才偏少。
(三)存在人才發展障礙
1.環境障礙
“人才資源是第一資源”的理念沒有真正深入人心,對人才的價值認識還不到位。用人主體人才觀念不強,論資排輩的傳統觀念還未完全破除,人才缺乏發展的空間。同時由於利益分配形式單一,影響了人才與用人主體的融合,阻礙了人才最大潛能的發揮。
2.體制障礙
當前全州事業單位控編控崗,造成專業技術人才隊伍青黃不接,後備力量明顯不足。專業技術人才在職務晉升上,還未真正形成“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降”的競爭激勵機制,人才隊伍缺乏生機和活力。由於條塊分割、部門壁壘,人才在城鄉之間、行業部門之間流動難,人才資源的市場化配置程度還比較低,人才的使用效率還不高。
3.經濟障礙
由於地域經濟發展水平的差異,剔除政府補貼因素,同崗位的人在不同區域,城市和農村的工資收入就有很大差異,並且在交通、基礎設施、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等方面較為欠缺,州內現有人才流失嚴重。
4.政府人才資金投入不足
臨夏屬於“三州三區”少數民族貧困地區,近年來,我州雖然努力克服財力不足的困難,逐年加大人才資金投入,但是與發達地區相比,人才資金總量遠遠不足。特別是在引進高學歷、高層次人才方面,工作待遇與發達地區差距較大,引進人才難,留住人才更難。同時因資金投入限制,人才培訓培養不夠,影響現有各類人才的開發利用。
總的來看,“十四五”時期,全州就業形勢和人才隊伍將保持基本穩定、持續壯大態勢,但增加就業崗位、提高就業質量難度加大,結構性失業風險增加,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政策環境亟需改善,鄉村振興人才需求加大,就業和人才工作形勢仍面臨更多新問題、新挑戰。
第三章 指導思想與發展目標
一、指導思想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全面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甘肅重要講話和指示精神,按照國家和省上關於“十四五”就業促進工作的規劃,嚴格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強就業創業工作的安排部署,堅持以人民為中心,踐行新發展理念,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人才優先發展戰略,將促進就業創業和人才工作放在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位置,貫徹勞動者自主就業、市場調節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和鼓勵創業的方針,著力創新就業工作體制機制,破解就業結構性矛盾,不斷提升勞動者素質,強化各類政策協同機制,健全勞動關係協調機制,構建就業形勢綜合監測機制,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切實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堅持黨管人才原則,加快人才發展體制機制改革和政策創新,以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發展理念為引領,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全州社會經濟發展提供堅強的人才保證和廣泛的智力支持。
二、基本原則
(一)堅持黨管人才原則
加強黨委對人才工作的集中統一領導,發揮組織部門的牽頭抓總作用和相關部門職能作用,推進人才工作協調發展,形成各級黨委政府齊抓共管、全社會共同關心支持人才工作的發展格局。
(二)堅持政府引導與市場主導結合
充分發揮政府作用,持續最佳化就業創業環境,健全機制,加快消除制度性、體制性障礙,不斷加大促進就業的政策扶持與資金投入,進一步提高全州基本公共就業創業服務能力;充分發揮市場在促進就業中的決定性作用,大力發展民營經濟,通過最佳化營商環境、加大創貸支持等多種舉措支持中小微等各類企業發展,穩定和擴大就業總量。
(三)堅持就業政策與經濟政策協調
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建立就業優先政策與巨觀經濟政策協調工作機制,積極扶持就業新形態,不斷拓展就業新空間;密切關注全州就業形勢新變化新特點,積極落實各項政策措施,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促進全州經濟持續穩定健康發展。
(四)堅持就業規模與就業結構並重
充分發揮臨夏勞動力資源相對豐富的優勢,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和就業方式,加大援企穩崗等工作力度,持續擴大就業規模;從區域、行業、人群分化的實際出發,聚焦關鍵環節,抓住主要矛盾,堅持分類施策、精準發力,著力解決日益突出的結構性就業矛盾。
(五)堅持突出重點與公平普惠結合
突出解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等重點群體就業,加大就業困難群體幫扶力度,穩定就業基本盤。不斷完善公平普惠的政策制度,維護勞動者提升自身素質、參與就業創業的平等權利,營造公平就業創業環境,消除就業歧視。
(六)堅持人才開發培養使用相統籌
創新人才培養、引進、發現和使用的體制機制,盤活用好現有人才,開發實用人才,健全完善人才發展的激勵機制,促進人才合理有序流動,搭建人才創業發展平台。注重人才培養使用,科學配置各類人才,努力營造人才願幹事、能幹事、會幹事、乾成事的良好環境。
三、主要目標
到2025年,創造更多就業崗位,最佳化就業結構,努力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全州專業技術人才總量達到4.5萬人左右,建成一支門類齊全、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精幹高效的支撐和引領我州經濟社會發展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
(一)就業形勢總體平穩
力爭到2025年,全州城鎮新增就業7萬人以上,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累計達到2萬人。加快推動新型城鎮化進程,全面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和就地就近就業,5年累計輸轉城鄉勞動力250萬人次以上,其中脫貧勞動力100萬人次左右,全州各類返鄉入鄉創業人員達到1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就業去向落實率穩定在90%以上,確保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
(二)就業結構更加最佳化
支持多渠道靈活就業,持續穩定高校畢業生、農村勞動力和退役軍人就業基本盤,把小微企業和發展現代服務業作為引領產業轉型發展、吸納就業的重要引擎。新產業、新業態就業人員總量大幅增長,就業結構不斷最佳化,服務業就業人數占全社會就業人數的比重較2020年提高5個百分點。
(三)就業質量穩步提升
構建多層次職業技能培訓體系,深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攻堅戰,實現城鎮失業人員、進城務工人員、新成長勞動力等各類有意願勞動力免費接受基本職業技能培訓全覆蓋。實現更高質量、更加體面和更高報酬的就業,就業獲得感、安全感、公平感、幸福感明顯提高。五年累計培訓勞動力50萬人次以上。
(四)創業帶動就業能力全面提高
加快搭建一批創新創業基地、創業就業孵化示範基地等“雙創”載體。市場化、專業化眾創空間等平台功能不斷拓展,能力顯著提升。創業創新支持政策全面落實,創業帶動就業能力明顯提升,實現創新、創業、就業良性循環,創業帶動城鄉就業人數達到3萬人左右。
(五)就業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
就業服務機構和人才交流服務機構整合加強,覆蓋城鄉的標準化、信息化、一體化公共就業服務體系不斷完善,公共就業服務供給方式更加精準、供給能力明顯增強,服務水平、民眾滿意度顯著提升。就業環境更加公平,勞動用工管理更加規範,工資收入合理增長,勞動關係和諧穩定。
(六)人才隊伍建設更趨合理
圍繞十大生態產業、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等重點產業和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著力穩定用好現有人才,吸引集聚高層次急需緊缺人才,培養儲備青年骨幹人才,建成一支引領我州現代化建設的專業技術人才隊伍。形成全社會尊重勞動、尊重知識、尊重人才、尊重創造,支持創業、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各類人才支撐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作用顯著增強。
(七)人才評價體系更加完善
完善人才評價體系,形成科學化、社會化、多元化的人才評價機制,破除人才評價障礙,突出品德、能力、業績、貢獻導向,建立健全以崗位業績考核為基礎的事業單位人員考核評價制度。突出評價專業技術人才的業績水平和實際貢獻,對引進的高層次人才和急需緊缺人才建立人才評價綠色通道,加大對長期紮根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的專業技術人才關心關愛,最大限度地激發各類人才的創新創造活力。
第四章 主要任務
一、堅持就業優先,積極擴大就業容量
堅持經濟發展就業導向,將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優先目標,順應全州經濟高質量發展新階段新要求,大力支持民營經濟和中小微企業健康穩定發展,創造更多高質量就業機會,推動實現經濟發展與擴大就業良性互動。
(一)保持經濟就業良性互動
對標建設幸福美好新臨夏、開創富民興臨新局面的工作要求,不斷加強就業政策與巨觀經濟政策的協同聯動,合理制定經濟增速預期目標,集中精力推進改革創新,以經濟高質量發展帶動就業高質量發展。加強就業政策與財稅、金融、投資、消費、產業、區域等政策的相互銜接,強化就業優先政策,把促進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作為經濟社會發展優先目標,將穩定和擴大就業作為巨觀調控的下限。在制定各項經濟政策、發展規劃中強化就業優先導向,帶動多樣化高質量就業,實現經濟穩定發展與就業質量提升、收入持續增長良性循環。進一步夯實經濟發展基礎,提高經濟成長的就業含量。注重發展資本、技術和知識密集等新興產業的同時,大力支持勞動密集型產業發展,創造更多就業機會,擴大就業規模,提高就業質量。
(二)擴大內需增加就業供給
堅持擴大內需這個戰略基點,促進經濟健康發展,穩定增加就業容量。搶抓全州大建設大發展的重要機遇,結合全州“五個區”建設、五個“百億級”產業打造等重點項目,促進大項目引導就業,實現以項目帶動就業、以就業為在建項目提供用工服務雙贏。充分發揮投資項目拉動就業效應,加強項目謀劃和儲備,加快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圍繞全州城鎮老舊小區改造、棚戶區改造、美麗鄉村建設等工程項目和“五個十項目集中突破行動”等重大項目,不斷擴大就業吸納規模。推動全州重大項目建設優先吸納脫貧勞動力,推動全州重大項目建設優先吸納脫貧勞動力,在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領域積極推廣以工代賑方式等工作,幫助解決農村勞動力就地就近就業問題,進一步提高勞務報酬發放比例,項目建設過程中發放的勞務報酬可參照當前以工代賑中央投資項目的勞務報酬發放比例(即不低於中央投資的15%)。
(三)發揮中小微企業就業“主力軍”作用
全力將臨夏州打造為民營經濟發展的繁榮區,全面落實支持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重點支持中小微企業穩定發展,不斷增加就業崗位。堅持“非禁即入”,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和商事制度改革,全面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不斷最佳化營商環境、發展環境和社會環境,積極扶持個體工商戶升級為小微企業,壯大中小微企業數量規模,發揮中小微企業在穩就業中的重要作用,增強就業韌性。落實和最佳化對小微企業和個體工商戶等的減稅降費政策,支持大中小微企業協同創新,促進中小微企業加快發展,帶動更多就業。更好發揮州縣(市)政府促進中小企業和民營經濟發展工作領導小組的協調作用,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壯大,充分發揮吸納就業的主渠道作用。
二、突出重點群體,切實穩定就業基本盤
堅持突出重點,加快完善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統籌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民工、退役軍人、就業困難人員等重點群體就業工作,切實兜住民生底線。
(一)鼓勵高校畢業生多渠道就業
完善援企穩崗政策體系,落實社保和培訓補貼政策,激勵市場主體創造更多有利於發揮高校畢業生專長和智力優勢的知識技術性就業崗位,拓寬高校畢業生市場化社會化就業主渠道。引導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穩步提高事業單位專項招聘高校畢業生數量,發揮“三支一扶”“特崗教師”等基層項目的示範引領作用,提升基層就業待遇,圍繞社區服務、教育醫療、農業技術等人才緊缺領域開發崗位,積極爭取支持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到基層就業項目指標,認真組織項目實施並全面落實補貼政策,持續穩定基層就業規模。鼓勵高校畢業生應徵入伍,落實高校畢業生服兵役資助政策。鼓勵機關事業單位、社會組織、企業提供高質量的見習崗位,吸納離校2年內未就業高校畢業生參加就業實踐。落實畢業學年困難畢業生一次性求職創業補貼、畢業年度離校未就業實名登記、畢業生職業技能培訓補貼和鑑定補貼等各項就業創業政策。
(二)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強化農民工輸轉就業。搶抓濟南-臨夏東西協作機遇,綜合實施“穩東擴西”、就地就近優先吸納等措施,穩定農民工輸轉規模。推廣套用農民工“務工二維碼”,使勞動力足不出戶就能獲取就業信息,加強與長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用工重點地區勞務協作,實施“一站式”幫扶和“點對點”“門對門”集中送達,實現輸出地和輸入地精準對接,提高輸轉組織化程度。大力發展勞務中介,推動勞務輸轉市場化、規範化、產業化發展,進一步提升勞務輸轉質量。推進培訓輸轉一體化,加強與藍翔技師學院、陽光大姐等院校(公司)的跨區域勞動技能教育培訓合作,開展訂單式、定向式培訓,以精準培訓促進有效就業。繼續推進基層勞務平台建設,健全農民工轉移就業服務體系,力爭將崗位信息、技能培訓、權益維權等就業服務延伸到村、跟蹤到戶、服務到人。大力發展電子商務,促進電子商務與基層勞動力就業相結合,力爭打造電子商務帶動就業示範基地,充分釋放電子商務的就業帶動作用。把支持靈活就業作為穩就業和保居民就業的重要舉措,堅持市場引領和政府引導並重、放開搞活和規範有序並舉,順勢而為、補齊短板,因地制宜、因城施策,清理取消對靈活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強化政策服務供給,創造更多靈活就業機會,激發勞動者創業活力和創新潛能,鼓勵自謀職業、自主創業,全力以赴穩定就業大局。
(三)支持就地就近穩定就業
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結合新型城鎮化建設、生態經濟和鄉村振興事業發展,大力發展縣域經濟,扶持勞動密集型中小企業發展,創造更多就地就近就業機會。深化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機制,利用資源互補優勢,積極承接東部地區產業梯度轉移,擴大就業規模。推動扶貧車間向鄉村就業工廠轉型升級,實現健康可持續發展,發揮龍頭企業、農民專業合作社、能人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帶動作用,不斷拓寬就業渠道。完善公益性崗位政策,規範公益性崗位管理,發揮就業托底功能。
(四)多措並舉促進退役軍人就業
積極探索具有新時代退役軍人就業創業特色的“權威推薦+自主擇業”相結合的就業直通車模式,堅持政府推動、市場引導、社會支持相結合,保障退役軍人在享受普惠性就業創業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務基礎上再給予特殊優待。與省內外發展前景佳、用工密集、科技含量高、勞動報酬好的重點行業、大型企業開展就業合作,繼續做好向新疆人社、公安等部門定向、精準推薦退役軍人就業。加強教育培訓,提升退役軍人就業創業能力,不斷健全教育培訓體系,推行終身職業技能培訓。加大退役軍人就業支持力度,適當放寬機關、社會團體、企業事業單位招錄退役軍人的條件,通過專場招聘、企業招聘等方式,促進多渠道就業。強化創業扶持,創建孵化基地,提供創業服務,加大創業支持。
(五)切實做好就業困難人員就業援助
完善就業困難人員檔案,實行實名制動態管理和分類幫扶,對符合就業困難人員條件的登記失業人員,提供一對一就業援助,實施優先扶持和重點幫扶。針對市場渠道難以實現就業且符合條件的就業困難人員,通過公益性崗位予以優先安置。對於出現的零就業家庭,主動上門開展就業援助和幫扶,確保每個零就業家庭至少有1名成員儘快就業,確保實現動態消零。實施稅費減免、社會保險補貼、崗位補貼等支持政策,鼓勵企業吸納就業困難群體就業。推動落實就業困難人員、離校2年未就業的高校畢業生靈活就業後的社會保險補貼政策。
三、強化創業帶動,積極拓展就業空間
最佳化創業環境,加快創業平台建設,最佳化政策保障和服務,聚焦重點群體創業,激發全社會支持創業、參與創業的積極性,不斷增強創業帶動就業能力。
(一)最佳化創新創業環境
深化“放管服”改革,深入推進簡政放權,取消束縛創新創業活力的行政許可事項,營造尊重創業、崇尚創業、支持創業、競相創業的和諧創業環境,釋放創新創業活力。最佳化服務,大力發展“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最大限度便利創新創業。統籌用好省級創業帶動就業扶持資金,加大初創實體支持力度,為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符合條件的群體提供場地支持、租金減免、創業補貼、創業擔保貸款及貼息等政策扶持。
(二)加快“雙創”平台建設
對州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進行升級改造,支持產業園擴大服務範圍,完善服務功能,切實發揮好人力資源產業園在全州創業創新工作中的積極作用。嚴格按照創業就業孵化示範基地管理制度,認真做好現有國家級和省級創業就業孵化示範基地考核評估工作,實現動態管理,有效發揮示範基地平台支撐作用,通過自身吸納、孵化實體等方式創造更多就業機會。積極支持建設一批高質量創業就業孵化示範基地等創業載體,新創建1-2個省級創業就業孵化示範基地(園區),為創業項目落實提供寬頻費、水暖電等物業費用減免,提升孵化能力,培育新增更多市場主體。
(三)積極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
根據甘肅省“百千萬”創業引領工程實施要求,通過開展面向不同群體、不同行業的創業創新比賽和創業訓練、創業論壇沙龍、金融對接、項目對接投資服務等專項活動,在全州範圍內選拔培養70名創業新秀和700名新銳創客,積極推薦符合條件的人員參與全省創業達人選拔認定。積極選拔推薦符合條件的創業人員和創業項目參加甘肅國際“網際網路+”大學生創新創業大賽、“甘青寧新”西北四省區就業創業大賽和中國創新創業大賽(甘肅賽區),鼓勵引導各類社會群體廣泛參與創新創業,營造良好創新創業氛圍。
四、緊盯就業增收,深入推進職業技能培訓攻堅戰
(一)開展全覆蓋就業技能培訓
按照州委、州政府“利用三年時間,把穩就業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全州勞動力全部培訓一遍,讓每一名勞動力都變成技能型勞力,向產業工人轉變轉型,讓每一名勞動力變成店主、老闆、企業家”的工作要求,以推動形成大培訓、大平台、大就業工作格局為目標,以提升培訓就業質量、實現培訓全覆蓋為關鍵,堅持“對象就是任務”,因人施策、因需培訓,對全州各類勞動力進行全覆蓋、多樣化、系統性的職業技能培訓,著力實現技能培訓“不落一人”。提高技能培訓、輸轉、就業協調水平,強化技能培訓等品牌建設,打造上下游融通的產業鏈。
(二)建立培訓就業大數據云平台
以實現信息採集精準化、資源匹配科學化、線上招聘個性化、線上培訓優質化、培訓監管嚴格化、數據分析可視化為目標,搭建臨夏州培訓就業大數據云平台,健全完善移動端(臨夏培訓就業APP)和PC端(臨夏培訓就業大數據云平台管理系統)功能,從意願徵集、任務分配、組織實施、成效評估、跟蹤服務等方面實現全流程、全方位有效監管,實現培訓就業有機銜接、數據信息動態更新、服務保障精準到人。
(三)創新職業技能培訓方式
藉助藍翔技師學院資源優勢,深度推進合作辦學,發揮好技工學校在技能人才培養中的平台支撐作用,發揮好技工學校對全州勞動力培訓的帶動指導作用。採取崗前培訓、學徒培訓、在崗培訓、脫產培訓、業務研修、崗位練兵、技術比武、技能競賽、以工代訓等方式,豐富“線下”職業技能培訓方式。發揮“網際網路+職業技能培訓”的作用,聚焦生態產業和“牛羊菜果蔬藥菌花”特色產業等重點產業,積極推動龍頭企業和社會培訓機構開發線上培訓課程。發揮技能大師等優秀高技能人才作用,開發絕招絕技、技能及工藝操作法等技能訓練微課,提升線上培訓效果。
五、完善服務體系,提升就業服務水平
完善就業服務機制,加強就業服務體系建設,推進公共服務均等化,不斷提升就業服務水平,落實就業優先政策。
(一)加強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建設
推進人力資源市場“放管服”改革,貫徹落實《人力資源市場暫行條例》,營造市場法治化營商環境。加快建立統一開放、競爭有序、規範靈活的人力資源市場體系。加強誠信體系建設,充分發揮行業協會行業自律作用,進一步規範人力資源市場運行秩序。積極推進人力資源服務業發展,以產業引導、政策扶持和環境營造為重點,規範發展人事代理、人才推薦、人員培訓、勞務派遣等人力資源服務。適時開展人力資源市場需求預測和信息發布活動,加快推進流動人員人事檔案信息化建設。
(二)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和水平
建立就業實名制和跟蹤服務機制,加強重點企業跟蹤服務和登記失業人員分級分類服務,構建精準識別、精細分類、專業指導的公共就業服務模式。建立健全用工調劑機制,推動企業間用工餘缺調劑、跨地區有組織勞務輸出、失業人員有組織跨地區轉移就業。針對不同勞動者群體,開展各類主題就業服務活動。加強就業管理隊伍能力建設,培養專業化服務人員,全方位提升公共就業服務能力。最佳化服務流程,完善服務功能,推進就業服務項目化,提高就業服務質量和效率。
(三)健全就業失業監測預警機制
健全就業失業統計指標體系,持續抓好就業常規統計,完善勞動力調查,科學分析就業形勢。完善城鄉一體的就業和失業登記管理制度,積極為失業人員提供線上線下就業失業登記服務。切實增強風險意識和底線思維,根據就業失業重點指標、人力資源市場供求、巨觀經濟運行等變化,及早發現異常情況和潛在風險,依據失業風險預案,有效降低失業風險。
六、激發人才活力,促進人才隊伍高質量發展
(一)堅持“黨管人才”
堅持在黨委領導下開展人才工作,將“黨管人才”體現在人才工作方方面面。人才評價堅持以德為先,德才兼備,破除唯學歷、資歷、身份等舊制,以工作能力、工作業績和實際貢獻度為導向,注重在實踐中評價人才。進一步最佳化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全面落實事業單位人員聘用自主權,建立完善專業技術崗位競聘制度,真正形成職務能上能下,待遇能升能將的激勵機制。人才評價向基層一線、鄉村傾斜,著力拓展基層人才發展空間。建立健全以職業資格評價、職業技能等級認定和專項職業能力考核等為主要內容的技能人才評價制度,打通高技能人才與專業技術人才職業發展通道,形成多元化的技能人才評價機制。探索建立企業人才自主評價機制。
(二)積極實施高層次人才項目
加大享受政府特殊津貼、甘肅省領軍人才、甘肅省優秀專家、“隴原青年英才”、享受甘肅省高層次專業技術人才津貼、臨夏州拔尖人才、臨夏名中醫等高層次人才推薦選拔力度,對關鍵核心技術攻關、重大基礎研究、中青年學術技術帶頭人等傾斜支持,充分發揮人才項目人選對高層次人才隊伍建設的引領帶動作用。深入實施高層次專家服務基層活動,圍繞全州十大生態產業、地方特色優勢產業等重點產業和鄉村振興、生態環保、教育、醫療等重點領域,開展專題培訓、田間講學、技術指導、決策諮詢、項目合作等各具特色的服務活動。探索建立專家服務基層長效工作機制,積極爭創國家級、省級專家服務基地,建立1—2個州級專家服務基地,搭建高層次人才服務基層平台。
(三)加大專業技術人才培養力度
根據全州專業技術人才的實際需要和專業特點,以推進鄉村振興、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等為主要內容,舉辦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培訓研討班,提升專業技術人才能力素質。圍繞重點領域、重大項目建設、支柱產業培育,採取“走出去、請進來”的方式,每年選拔一批政治素質好,有發展潛力的優秀年輕人才到省內外高校、科研院所進行深造。邀請省內外專家學者來我州講學,開展課題研究合作。大力實施專業技術人才知識更新工程,以高層次、急需緊缺和骨幹專業技術人才培養為重點,推進分層分類的專業技術人才繼續教育體系建設。加大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建設力度,爭取建立1-2個省級專業技術人員繼續教育基地。
(四)發掘用好現有專業技術人才
落實《臨夏州人才助推產業發展“五大工程”實施意見》,鼓勵各類專業技術人才通過兼職、掛職、聘任、項目合作、技術諮詢指導及科技特派員等多種形式,深入基層,充分發揮技術專長;建立有效的激勵機制,鼓勵和引導專業技術人才立足本職,積極開展科技創新、新產品研發;大力支持專業技術人才以知識和才能創業致富,利用業餘時間,進行有償技術諮詢、服務開發等活動;鼓勵和支持各類專業技術人才到鄉鎮、農村建立農業科技示範基地,開展農業技術承包等,為專業技術人才發揮作用創造寬鬆、良好的社會條件。
(五)創新人才柔性流動機制
探索在不改變戶籍、身份、社保、人事關係等前提下,通過兼職、諮詢、科研和技術合作、顧問指導、技術入股、培訓講學等方式,推動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柔性流動。允許國有企事業單位專業技術人才按規定兼職兼薪、按勞取酬。鼓勵退休教師、醫務人員、科技人員、文化工作者等專業技術人才到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提供有償或者公益性志願服務。鼓勵各方面人才通過網際網路遠程技術為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提供公益性志願服務或者開展兼職工作。
(六)促進人才資源合理流動
充分發揮市場在人力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更好發揮政府作用,進一步打破戶籍、地域、身份、學歷、人事關係等制約,加快人事檔案管理服務信息化建設,完善社會保險轉移接續辦法,為人才向基層流動、合理配置提供便利條件。健全人才向艱苦邊遠地區和基層一線流動激勵政策措施,加大職稱、工資等政策傾斜力度,鼓勵人才向基層最需要的地方流動。
(七)建立專業技術人才信息庫
分層次、分類別對全州專業技術人才狀況進行全面調查,對各類人才的年齡、文化、專業結構和行業、崗位分布狀況等基本情況實行動態管理。充分利用大數據平台,建立全州專業技術人才信息資料庫,實現人才信息共享,為科學培養、引進和使用人才提供信息依據。
(八)加大人才開發培養資金投入
建立以政府投入為主導,用人單位、社會和個人積極參與的多元化投入機制,不斷加大人才開發培養資金投入力度。各級財政將人才資金納入預算,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狀況逐年增加,切實保障人才培訓培養、引進、獎勵等重點項目順利實施。
(九)深化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
創新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理念,建立健全符合發展需要和人才成長規律的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進一步完善事業單位崗位管理制度、人員聘用制度和公開招聘制度,健全事業單位工作人員考核、培訓、獎懲等機制,建立事業單位崗位動態調整機制,全面實施縣以下事業單位管理崗位職員等級晉升制度,鼓勵高校、科研院所等事業單位科研人員兼職創新或者在職創辦企業。建立健全事業單位人事管理監督制度,推進放權與管理無縫銜接。根據全州事業發展的實際需要,繼續加大專項人才的招聘力度,為引進高層次和急需緊缺人才設立“綠色通道”。
(十)健全事業單位工資制度
按照國家統一安排部署和省上工作要求,建立健全符合事業單位行業特點的收入分配製度,落實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基本工資正常調整機制,完善艱苦邊遠地區津貼正常增長機制,合理確定績效工資水平,逐步提高我州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收入水平。實行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收入分配政策,加大績效工資分配激勵力度、落實科技成果轉化獎勵,構建體現智力勞動價值的薪酬體系和收入增長機制,切實提高高層次人才和科研人員聚集的事業單位工資水平。完善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福利制度。積極推進事業單位工資管理信息化建設。深化公立醫院薪酬制度改革,分級分類最佳化其他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管理辦法,全面指導全州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管理相關工作。
(十一)著力強化組織保障
1、加強組織領導。充分發揮州委、州政府對規劃實施的領導和組織協調作用,把黨的組織優勢和政府的管理能力轉化為促進就業的優勢,形成“攻堅克難”的強大合力,協調解決實際困難和問題,為規劃實施提供堅強的組織保障。按照職責分工,明確實施主體及責任,加強對各部門目標責任落實和履行情況的監督檢查。規劃實施中的重大事項和重大調整報州委、州政府審定。
2、加大扶持力度。靠實縣市政府屬地責任和發改、人社、教育、財政、農業農村、退役軍人、工會、共青團、婦聯等部門和單位促就業責任,加強就業政策與財稅、產業、投資、教育等行業政策的統籌協調,形成有利於促進就業的巨觀政策體系。按規定統籌各類就業資金,提高使用效率。健全就業領域投融資機制,進一步拓寬資金渠道,引導各類資金在返鄉入鄉創業、技能培訓、職業基礎教育、就業服務等方面發揮更大作用。
3、強化考核評估。圍繞規劃提出的目標任務,建立健全規劃考核制度。把最佳化就業環境、落實就業政策、提高就業質量、擴大就業規模作為衡量促進就業工作的主要指標,把考核結果作為政績考核、獎勵懲戒的重要依據之一。強化規劃執行動態跟蹤分析,實施規劃執行情況的中期和最終評估,根據規劃實施情況,及時反饋規劃實施中存在問題,有針對性地制定措施,確保規劃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4、加強輿論宣傳。採取政策解讀、新聞發布等形式,利用各類媒體媒介多渠道、多方位廣泛宣傳促進就業政策措施,提高民眾知曉度。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殘聯、工商聯以及其他社會組織的作用,選樹一批促進就業創業工作典型經驗、典型人物,挖掘一批在基層就業創業的先進典型,及時開展表揚激勵,主動回應社會關切,穩定社會預期,營造創業帶動就業的濃厚氛圍。

政策解讀

一、編制依據
為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促進就業決策部署,實現更加充分更高質量就業,依據《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Ο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 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和《甘肅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檔案精神,依據《國務院“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事業發展“十四五”規劃》和《甘肅省“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等規劃,結合我州實際,編制本規劃。
二、編制過程
(一)調查研究階段(2020年4月-8月)
2020年3月,州人社局局制定印發“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的通知,成立領導小組,對“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進行安排部署,組織“十四五”規劃編制人員學習國家、省、州編制建議和要求,並根據臨夏發展實際篩選提出 “十四五”發展規劃重點內容和訴求建議,確定規劃編制目標任務,提出規劃初步思路。經調查研究,明確以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為總攬,將勞務輸轉、技能培訓、勞動關係等相關內容統籌納入規劃內容,編制《臨夏州“十四五”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規劃》(以下簡稱《規劃》)。總結評估“十三五”規劃實施情況,對“十三五”期間我州就業創業、勞務輸轉、技能培訓工作成效及“十三五”規劃目標和任務完成情況、目前的總體形勢進行評估,為“十四五”規劃編制奠定良好基礎。
(二)規划起草階段(2020年9月-12月)
按照州上規劃編制工作要求,於2020年9月份著手開展人社部門“十四五”規劃編制工作。召開了由各相關科室、局屬單位和縣市人社部門參加的討論會,共同研究了“十四五”規劃提綱的編寫工作。由牽頭的規財科以及承擔規劃具體內容的就業科、專技科組織工作人員先後對局機關各相關科室,各縣市人社部門、鄉鎮、村社區、相關企業、培訓機構開展調研和徵求意見,重點針對巨觀經濟、就業、社會保障、收入分配等方面,將降費率政策對社保基金可持續性、“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人社扶貧、新業態對我國就業形勢影響、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狀況、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情況、失業保險援企穩崗“護航行動”實際效果、開展大規模職業培訓情況、技能人才隊伍建設、“三區三州”深度貧困地區事業單位工資水平研究等內容列入專題調研範圍,通過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等方式蒐集規劃素材,並主動銜接省人社廳規劃財務處、就業處等相關處室,於2020年底,擬定《規劃》編寫基本提綱,編寫《規劃(討論稿)》。
(三)徵求意見階段(2021年1月-12月)
2021年1月底,向局各科室徵求意見建議。2021年2月,根據局領導指示建議,對《規劃》內容進行修改完善,形成《規劃(討論稿)》。2021年6月,按照各科室修改意見對《規劃》文本進行再次完善,形成《規劃(初稿)》,報請時任州政府分管副州長劉富禎同志閱示,對規劃給予了充分肯定。2021年10月,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甘肅省“十四五”就業促進規劃》,我局組織規劃編制相關責任科室,對省上規划進行了詳細的學習,對照省上相關政策導向和提法,積極修正我州規劃,並根據省上規劃的相關指標, 分解和落實我州指標,經過論證,進一步充實完善,於2021年12月,形成《臨夏州“十四五”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規劃(意見建議徵求稿)》,並向州委組織部、州發改委、州教育局、州退役軍人事務管理局等各相關部門書面徵求了修改意見建議,將上述部門和單位的意見建議進行了歸納並充實到了《規劃》中。
(四)文本完善階段(2022年1月-2月)
2022年1月上旬,按照臨夏州“十四五”專項規劃編制要求,對規劃排版、格式等進行了調整,再次對標省級規劃(徵求意見稿),經反覆修訂12稿,形成《規劃》(評審稿)。2022年5月17日,召開《規劃》專家評審會,根據專家和州直相關部門、縣市人社部門提出的修改意見建議進行勘校、完善,形成了《規劃》(銜接稿)。2022年6月1日,向州發改委等州直部門發出《關於對<臨夏州“十四五”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規劃(銜接稿)>出具銜接意見的函》,徵求了銜接意見建議,並按銜接建議進行了修改完善,形成《規劃》(送審稿)。
三、主要章節內容
本《規劃》分四章,第一章總結回顧了“十三五”期間臨夏州就業和人才工作主要成效;第二章闡述了當前就業和人才工作形勢及“十四五”面臨的機遇、有利條件和制約因素等;第三章闡明了指導思想和基本原則,並從就業形勢、就業結構、就業質量、創業帶動就業、就業服務體系、人才隊伍建設、人才評價體系等方面提出具體目標。第四章就業優先、突出重點群體、創業帶動就業、技能培訓攻堅戰、就業服務水平、促進人才隊伍方面系統的提出了具體的工作任務。在規劃最後部分,提出了具體的保障措施,確保規劃內容能落到實處。
四、銜接論證情況
1. 根據州委州政府的安排部署,確定我局規劃名稱為《臨夏州“十四五”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規劃》,2020年9月份召開了由各相關科室、局屬單位和縣市人社部門參加的討論會,共同研究了“十四五”規劃編寫工作,
2.2021年6月-11月,參照臨夏州“十四五”國民經濟目標綱要提綱,對規劃主要任務部分進行調整與增補,與國家 、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等上位規划進行初步銜接,與《甘肅省 “十四五”促進就業規劃》核心指標進行確認,確定了《規劃》相關指標。
3.2022年5月17日,組織召開《規劃》專家評審會。邀請省、州5位專家教授參會評審,州直相關單位、相關縣市人社部門負責同志等30餘人參加會議。會上各位專家和各單位同志對《規劃》從編制依據、編制過程、主要章節內容、銜接論證情況、規劃重點工程項目等方面深入研究探討,提出了切實可行的意見建議。經評審,參會人員一致認為:《臨夏州“十四五”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規劃》站位高、思路新、措施實,具備針對性、科學性、實用性和可操作性,一致同意通過評審。會後,根據各位專家和各單位同志意見建議,對《規劃》內容再次進行了修改完善。
4.2022年6月1日,向省人社廳、州發改委等州直有關部門發出《關於對<臨夏州“十四五”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規劃(銜接稿)>出具銜接意見的函》,按要求進行了銜接工作,並根據州發改委等部門意見建議對《規劃》目錄、標題、部分章節內容進行了修改完善,最終形成《臨夏州“十四五”促進就業和人才發展規劃(送審稿)》。2022年9月6日通過十六屆州政府第16次會議研究審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