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城(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舊稱)

臨城(山東省棗莊市薛城區舊稱)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3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臨城位於山東棗莊市轄區,是現薛城舊稱,是鐵道游擊隊的發祥地之一,又是民國大劫案的發生地,有較為豐厚的歷史文化底蘊和豐富的紅色旅遊資源,是全國知名的愛國主義教育基地。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臨城
  • 外文名稱: Lin Cheng 
  • 行政區類別:臨城縣
  • 電話區號:0632
  • 郵政區碼:277000
  • 著名景點鐵道游擊隊影視城鐵道游擊隊紀念園,臨山公園,翠竹谷等等
  • 車牌代碼:魯D
  • 隸屬:山東棗莊市轄區
  • 現稱薛城
  • 組成:五條老街道
歷史沿革,城市格局,

歷史沿革

棗莊臨城(現薛城區)在北魏曾為永興縣治,以後歷屬滕縣區,社之一,滕縣因縣域廣闊,境合三國五邑,又與徐沛相互交錯,就縣治權,有說域廣鞭長莫及。特別自明代中期,因天災人禍,南部土曠人稀,群盜劫掠於路,官府制之甚難。一有緩急,滕、徐路斷,歷任縣官皆苦於差應,多年嘗議:於臨城、戚城、利國之間更置一縣,沿至清初亦未成議而建制。
至清乾隆49年(1874年)兗州總捕同知移駐臨城,撥銀850兩起造衙署,數年後撤署,滕縣遂在臨城設分縣衙門,為縣分理南部之治。 據有關書載及采詢鄉老記聞,繪臨城分縣衙圖
明正德年間:滕縣為九鄉八十一社,臨城柏山鄉臨城社;
康熙十一年:臨城 離方十二保;
嘉慶十八年:臨城為弟字十二保,轄周邊十四個村;
民國初年:臨城為弟十二區,轄十二個村,即臨城、張橋、西丁橋、東丁橋、古井、泥溝泉、付莊、繩橋、洪家窪、種樓、臨城車站。

城市格局

老臨城過去有五條老街道,以老火車站為中心,站前向北三條街平行,中間是一街,也叫大街,後命名新華街.一街東面的街叫二街,後命名新市街,南崗子街,一街西面平行的叫三街,後命名為新興街,因三街往北分岔,靠鐵路的又叫順河街,水塔街,因此,三街的南邊又叫乾街,老三街.車站前向東叫四街,後命名為前進街,現叫永興西路,老車站前向南是鐵路宿舍,是後建的稱五街,因通過一個水坑西,街太長,南邊又叫南五街。
現在仍然保留的遺蹟有5處:
1、水樓子。在現鐵路貨運場門邊,水塔街,40年日占時期建造,塔高37米,儲水300噸,鐵路及部分居民用。
2、地齊樓。在新華街中間,因建有地下室與地平,叫地齊樓。
3、鴿子樓。新華街南側。
4、懷濟堂。現在的新華醫院,1919年王姓人開的中藥鋪,隔壁是懷濟胡同。
5、黃瓜架。就是津浦鐵路過沙河的鐵架橋。
臨城縣衙臨城縣衙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