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臧茂村民組跳馬燈約有三、四百年歷史,始創於康熙22年。每到春節期間,村上的馬燈行走鄰鄉近村,給一年一度的佳節帶來了喜慶的氣氛。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臧茂馬燈
- 地理標誌:馬鞍山市博望區博望鎮
跳馬燈是一種民俗娛樂活動。據說在春秋戰國就有了。當時地方發生瘟疫,無良藥可治,百姓為驅邪避災、送走瘟神,便紮起紙人紙馬,扮成各種神靈、嘴裡念念有詞,跳出各種障法,以祈福消災。寄託了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作為一種古老的漢族民俗文化,臧茂村民組跳馬燈約有三、四百年歷史,始創於康熙22年。每到春節期間,村上的馬燈行走鄰鄉近村,給一年一度的佳節帶來了喜慶的氣氛。
臧茂馬燈表演據傳出自昭君出塞故事,參與的角色主要有12匹馬,12個人物、12個馬夫均為6-10歲的兒童妝扮。臧茂馬燈,用竹篾仿馬扎制,神形兼備,栩栩如生,馬頭會動、馬身會舞,馬尾能擺,讓人站在竹馬中間雙手扶著跑跳,簡直和真馬一樣。分別有頭馬:趙匡胤(宋朝開國皇帝)、貳馬:鄭子明(宋朝開國大將)、叄馬:陶三春(鄭子明之妻)、肆馬:董卓(漢朝末年丞相)、伍馬:呂布(漢末大將)、陸馬:貂蟬(漢王左義女)、柒馬:黃忠(蜀國大將)、捌馬:嚴顏(蜀國大將)、玖馬:張郃(魏國大將)、拾馬:夏侯淵(魏國名將)、拾壹馬:王昭君(唐朝公主)、拾貳馬:王龍(唐朝樂善好施大公子);道具有頭旗、貳旗,八盞宮燈、八把涼傘、火陣星、盪浮船等。
表演時,先有盪火陣星打場,接下來馬陣出動,分別有單馬,雙馬、多馬表演,最後,是馬燈表演的重頭戲——穿陣,隨著召軍急促的長奏,大鑼大鼓敲出震撼人心的套曲,在節奏極強的鏗鏘聲里,馬燈隊伍在會旗的率領下全部登場,頭尾相接饒場一圈,再在令旗的指揮下忽左忽右、忽東忽西,剪刀陣、梅花陣、龍門陣、荷花陣等十餘套陣穿梭上演,二十多名演員在跑動中變換陣勢,銜接自如,配合默契,時而游龍翻舞,時而群馬奔躍,在鑼鼓喧天鞭炮齊鳴中滿場燈火,此場喝彩,演出達到高潮。
按照舊俗跳馬燈在正月十三起燈於正月十六圓燈。現今因社會發展為在節假日內如期的開展這項活動更改為正月初四起燈、正月初八圓燈。出燈期間馬燈或走家串戶、或走鄰近鄉村。
圓燈、寓意圓滿結束跳馬燈,此時馬進各戶各宅,寓意馬躍吉祥,人丁興旺,風調雨順,五穀豐登,祝願來年大豐收。
馬燈,作為一種民間娛樂活動,祈求風調雨順、五穀豐登、表達了人們善良的願望,同時也給文娛生活枯燥乏味的鄉村,帶來了歡樂的喜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