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玉洤,中國神經解剖學主要奠基人之一。一生從事科學研究和教學工作。早年把國外先進的心理學介紹給中國,以後又專門從事神經解剖基礎理論方面的研究,他對視覺、脊髓和小腦的研究尤為深入,有許多新發現和新見解。他編寫了多種有關神經解剖方面的書和講義。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臧玉洤
- 外文名:Tsang Yu-chuan
- 國籍:清
- 出生地:河北省完縣東陽各莊
- 出生日期:1901年5月10日
- 字:伯譚
人物生平,技術成就,簡歷,主要論著,
人物生平
臧玉洤,1901年(清光緒二十七年)5月10日出生於河北省完縣東陽各莊。祖父務農;父親為貢生。他在10歲左右隨父親在河北省保定讀書,1914~1918年於保定育德中學第八班學習,他是班中的好學生,學習成績名列前茅。1918年中學畢業後考入北京大學,先在中文系學習,後轉入哲學系。1919年他參加了“五四運動”,上街遊行。在大學讀書時期,他因家境貧寒,生活很艱苦。為了幫助二弟臧玉海在北京大學讀書,他一面學習,一面擠時間給報刊寫一些文章和做一些翻譯工作,賺到一點微薄的稿酬,藉以維持生活。
1924年從北京大學畢業,因北方軍閥混戰,便到上海商務印書館做編譯工作,以微薄的收入養家及供弟弟上學。1925年他翻譯出版所著的(《行為主義的心理學》)一書。
1926年他從上海轉到北京清華大學心理系任助教。1928年他翻譯出版所著的Body changes in pain,hunger,fever and rage(《痛、飢、懼、怒時的身體變化》)一書。
1929年他考上河北省的公費留美,1930年赴芝加哥大學解剖科,從著名神經解剖學家C.J.Herrick博士學習,獲得博士學位後,在美國工作了一段時間。在此期間他從事神經解剖學的基礎理論研究,先後發表了論文(包括博士論文)約九篇。
1936年9月,他從美國動身,到英、法、德、意等國進行參觀學習後回國。在北平清華大學心理系任教授。1937年7月蘆溝橋事變後清華大學南遷。他因經濟困難,未能隨校南遷,乃轉到北京協和醫學院解剖科工作,先做研究員,後任副教授,講授人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
1941年太平洋戰爭爆發,1942年初北京協和醫學院被日本侵略軍封閉。他轉到北平醫學院解剖科任教授,繼續講授人體解剖學和神經解剖學。就在這樣的動亂時期,他仍專心從事科學研究工作,先後發表論文約計7篇。在日偽的鐵蹄統治下,物價一日三漲,人民生活非常痛苦,他每月薪金收入又很少,全家生活很困難。他為了維持全家人的生活,還從西四牌樓步行到和平門外的北京師範大學生物系去兼課。每次去講兩小時,而講課所得的錢只能買五個燒餅。在非常困難的情況下,他把從美國帶回的手提英文打字機賣掉,換了兩袋麵粉,以便維持生活。
1942年4月,他患了斑疹傷寒,病情危重,發著高熱,處於昏迷狀態,被轉入北平醫學院附屬醫院。住院3周病情方好轉,但他身為醫學院教授,卻付不起住院的醫療費。他身體恢復後,便馬上投入了北平醫學院的教學工作。在這一時期,他編寫出版了幾本教學講義,計有《中樞神經系》(1944年由北平醫學院印刷)、《神經解剖學實習》(1944年由廣協書局出版)、《人體解剖學實習》(1946年由醫務生活出版社出版)。這幾本書都曾多次再版重印。
1945年抗日戰爭勝利後,國民政府的北京大學接收專員陳雪屏來到北平,親自到他家裡邀請他擔任北平醫學院院長,但他婉言謝絕,安於教授的清貧生涯,專心於著書立說。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他一直在北京醫學院任教授。1950年代初,他主辦多屆高級師資進修班,培養了大批解剖專業人員,他的學生遍布全國各地。1955年他招收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批研究生。他為研究生編寫教材,並親自領導6位青年教師翻譯了Podkopaeu原著的《人類神經解剖學》,作為當時急需的教材,他在夜間認真地逐字修改譯稿,要求十分嚴格。他治學謹嚴,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給學生留下了極深的印象。
臧玉洤編寫過多種教材。他編寫的《中樞神經系》1944年由北京大學醫學院,1953年由北京醫學院印刷。《神經解剖實習》1944年和1954年由上海廣益書局出版。《人體解剖實習》1946年由上海華東醫務生活出版社出版,1951年由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54年,他為北京醫學院編寫了《神經解剖實習圖格》;又與張培林、李文佑合作編寫《神經解剖聽講圖格》和《神經解剖綱領》。
臧玉洤譯述甚多。除上述譯本外,1947年他將A.T.Rasmussen所著The principal nervous pathways(《主要的神經通路》)譯成中文,由上海華東醫務生活社出版(1952 年再版)。1951年他將Podkopaeu原著,M.Krich德譯的《制約反射研究法》(Die Methodik der Erforschungen der bedingten Reflex)翻譯出版。1954年將A.T.Rasmusen 於1951年增訂的Atlas of cross section anatomy of the brain (《腦脊髓切片圖譜》)譯成中文,由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1958年他將C.J.Heerrick1947年所著的Neurological foundations of animal behavior譯為中文,以《神經系統的演化歷程》的書名由科學出版社出版。1960年他將匈牙利吉司森塔爾泰所著的《人體解剖圖譜》(布達佩斯匈牙利科學院出版)譯成中文。他主譯的S.Strong A.Elwyn 1957 年原著的Human neuroanatomy(人類神經解剖學)於1963年出版。
由於過度疲勞,他曾多次患病。1951年夏,他患了急性肝昏迷,住入協和醫院內科病房。整整一個星期他完全在昏迷中度過,生命垂危,當時有經驗的老教授對他的病能否好轉已不抱多大希望,但他終於戰勝疾病,活了下來。當時張孝騫教授認為這是一個奇蹟。1954年2月他患了急性膽囊炎和膽石症,在北京醫學院人民醫院行膽囊切除。他患糖尿病多年,為了控制疾病,他常年每日堅持自己注射胰島素,一日三次,並控制飲食。為了恢復健康,以便精力充沛地進行工作,他與疾病作了長期不懈的鬥爭。
1963年他患了急性心肌梗死,住入北醫人民醫院。出院後在家休養期間,他仍堅持在家指導研究生做論文。當年10月,他又突患腦動脈栓塞,右側偏癱,住入北京協和醫院神經科病房。他雖然右側肢體不能動,但每天還用左手拉綁在床後邊的帶子練習坐起。他希望早日痊癒,恢復工作。他右手不能執筆,便使用左手躺在床上練習寫字。他不但寫中文,還練習寫英文。經過一段治療,於1964年2月出院。在家休養期間,他每天在室內堅持鍛鍊,持手杖學走路。這樣鍛鍊了兩個多月,病情大有好轉。誰知於1964年4月27日下午6時許,他剛吃過晚飯,從小凳上立起,咳痰未出,突然發生心臟冠狀動脈栓塞,跌倒在地,在一分鐘內心跳和呼吸完全停止,經搶救無效,不幸與世長辭,終年64歲。
他是中國解剖學會第一屆理事會的理事和第二、三、四、五屆理事會的常務理事,還是第三屆理事會的理事長。
臧玉洤出身貧寒,生活樸素,為人耿直忠厚,治學嚴謹,誨人不倦。在學生時代他刻苦攻讀,在工作上兢兢業業,力爭完善。他一生共撰寫59篇論文,包括未發表的《耳針療法的神經機制》。寫作時總是反覆推敲,自己執筆,自繪圖表,一絲不苟。他熱愛祖國,人品清高,他寧可貧困也不願為敵偽效力。
技術成就
臧玉洤早年從事心理學的研究。當時在中國心理學還處於萌芽時期。他在1925年翻譯出版了《行為主義的心理學》,又在1927年翻譯出版了《痛、飢、懼、怒時的身體變化》一書,介紹了西方心理學的發展動態。1937年他在(《比較心理學雜誌》)上發表(初生後失掉大腦皮質半量的白鼠成長後迷陣學習的能力)一文。他用6種方式剝除初生白鼠皮質的半量,成長後再試驗它們的學習能力。此文初次系統地證明幼時遭受巨創的後果遠較長大受創為輕。他介紹了當時先進的心理研究的方法,為中國心理學的發展做了一些開拓性的工作。
在晚年,他為研究針灸學理論,收集了大量中、外文資料,發表了兩篇很有見地的論文:“身體分節、牽涉痛覺和針灸穴位”以及“針灸止痛的神經理論”。他從神經解剖的觀點來探討針灸治療的原理。他認為針灸主要作用於周緣神經,刺激經神經傳導到中樞神經系統,包括網狀結構和邊緣系,甚至大腦皮質,最後產生療效。他又收集大量資料,準備寫成“耳針療法的神經機制”一文,可惜文章尚未發表他即與世長辭。
晚年他帶病編譯《神經系統演化歷程》一書,從功能的觀點探討整個神經系統自單細胞動物到人類的發展歷程。
他在“鏈黴素對於神經結構的毒害”一文中指出:鏈黴素中毒導致的病變同時見於周緣神經系統和中樞神經系統,鏈黴素不僅毒害位聽神經,更損傷其他感覺系(如三叉神經系)和運動系(特別是內臟運動系)的結構。
臧玉洤學問非常淵博。他對中國古典文學造詣頗深。曾遍覽歷代各種文集,尤其喜愛詩詞。興之所至,寫過、填過不少詩詞,可惜大部分流失。他喜歡考據古錢,還愛集郵。除英文外,他還精通德文和法文。為了學習世界解剖學權威Santiago,Ramony Cajal(1852~1934)的原文著作,他堅持自學西班牙文,達到能閱讀西班牙文專業著作的水平。1950年代,他還自學了俄文和日文,這兩種文字的專業書籍他都能閱讀。此外,他還懂世界語。
簡歷
1901年5月10日 出生於河北省完縣東陽各莊村。
1914~1918年 在保定育德中學第八班學習。
1918~1924年 在北京大學學習,畢業時獲文學學士學位。
1924~1926年 任上海商務印書館編譯員。
1926~1930年 任北京清華大學心理系助教、教員。
1930~1936年 在美國芝加哥大學研究院解剖科留學,獲博士學位,併到英、法、德、意參觀學習。
1936~1937年 任清華大學心理系教授。
1937~1940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解剖科研究員。
1940~1942年 任北京協和醫學院解剖科副教授。
1942~1964年 任北京大學醫學院(後北京醫學院)解剖學教授。
1964年4月27日 因心臟病突發,逝世於北京。
主要論著
1 臧玉洤譯,Watson JB著,行為主義的心理學,上海:商務印書館,1925,第三版,1928
2 臧玉洤譯,CannonWB著,痛、飢、懼、怒時的身體變化,上海:商務印書館,1928,再版,1934.
13 臧玉洤,神經解剖實習,上海:廣協書局,1944。再版,1954
14 臧玉洤,人體解剖學實習,上海:華東醫務生活出版社,1946;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1
15 臧玉洤譯,Rasmussen AT著,主要的神經通路,上海:華東醫務生活社,1952
19 臧玉洤譯,Podkopeau著,制約反射研究法,北京:中國科學院,1951,再版,1954
20 臧玉洤,哺乳類小腦的組織學研究,生理學雜誌,1952,1:247~252
21 臧玉洤,第四腦室髓紋與弓狀核的聯繫,解剖學報,1953,1:15~23
22 臧玉洤,單腿畸胎脊髓腰骶部的運動細胞柱,解剖學報,1955,1:265~277
23 臧玉洤譯,Rasmussen AT著,腦脊髓切片圖譜,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4
24 臧玉洤,鼴鼠脊髓頸、腰膨大部的運動細胞柱,解剖學報,1955,1:279~285
25 臧玉洤,哺乳類小腦的特型細胞.解剖學報,1956,1:387~393.
26 臧玉洤,哺乳類小腦皮質中返行纖維的類型和成因,解剖學報,1956,1:375~386.
27 臧玉洤,小腦發生上的特點對組織成分的影響.解剖學通訊,1956,1~6.
28 臧玉洤,地鼠脊髓頸、腰膨大部的運動細胞柱,1957,2:131~139
29 臧玉洤,哺乳類小腦皮質中異位的朴坎業氏細胞及其發生的意義,解剖學報,1957,2:289~299
30 臧玉洤譯,Herrick CJ.著,神經系的演化歷程,北京:科學出版社,1958
31 臧玉洤,人類脊髓中骶連合核的存在問題,解剖學報,1959,4:69~71
32 臧玉洤,臧旭,人類脊髓內的感覺細胞及其發生的意義,解剖學報,1959,4:73~83
33 臧玉洤,關於脊髓和小腦的研究,見:慶祝建國十周年醫學科學成就論文集(上卷),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59.52~55
34 臧玉洤,身體分節、牽涉痛(感)覺和針灸穴位,北京醫學院學報,1960,2:152~162
35 臧玉洤,針灸止痛的神經理論,北京醫學院學報,1960,2:12~34
36 臧玉洤譯.吉司,森塔戈泰著,人體解剖圖譜,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60
37 臧玉洤,三叉神經中腦核與小腦的聯繫,解剖學報,1962,5:157~166
38 臧玉洤,秦廷權.鏈黴素對於神經結構的毒害,解剖學報,1963,6:107~124
39 臧玉洤譯,Elwyn SA著,人類神經解剖學,上海: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1963
40 臧玉洤,耳針療法的神經機制,(未發表)
41 臧玉洤,張九平,乖離的錐體束和連屬的結構,解剖學報,1965,8(4):479~49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