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龍自然保護區生態建設工程的長效機制研究

臥龍自然保護區生態建設工程的長效機制研究

《臥龍自然保護區生態建設工程的長效機制研究》是依託首都師範大學,由徐建英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面上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臥龍自然保護區生態建設工程的長效機制研究
  • 項目類別:面上項目
  • 項目負責人:徐建英
  • 依託單位:首都師範大學
項目摘要,結題摘要,

項目摘要

本項研究立足於恢復生態學的前沿命題和我國生態建設的迫切任務,以臥龍自然保護區為研究案例,針對天然林保護、退耕還林和以電代柴三個既具有區域性意義,又與研究區域生物多樣性保護有直接關係的生態建設工程進行研究,以實現生態建設工程能夠在研究區域長期有效實施的目的。根據研究區域的實際情況和申請人的前期研究成果,將影響/促進生態建設工程長期有效實施的因素概括為三個方面:生態補償、生態恢復和生物多樣性保護、保護區管理。旨在探討社區居民對生態補償的依賴性以及生態補償機制多樣性和可持續性、退耕林地的群落恢復特徵及對大熊貓生境保護的貢獻、生態建設工程所涉及的主體及與保護區管理和經濟發展政策的整合等問題,並將動態變化特徵和機制分析納入上述研究中。研究內容和思路對於探索生態建設工程中如何實現自然-社會-經濟協調發展,保證生態建設工程長久有效實施,協調保護區和社區關係和提高保護區管理效率均具有重要的借鑑意義。

結題摘要

本項研究立足於恢復生態學的前沿命題和我國生態建設的迫切任務,在生物多樣性保護熱點地區——臥龍自然保護區,對生態建設工程的長效性及其影響機制進行研究,取得如下成果:①首次對三項生態建設工程適用性和可接受性進行了動態評估,與工程實施之初相比,以電代柴政策的居民接受度提高而退耕還林工程的接受度明顯下降,面對外在的社會經濟條件的變化,生態建設工程應是一個動態的適應過程;② 從農戶的多維異質性角度出發,引入生計資本、人口結構、參與強度等多個概念解析農戶異質性與生態建設工程長效性之間的關係,就退耕還林工程中的多重不確定問題,如退耕補助停止/減少、再參與、復耕以及未來生計選擇等問題進行了針對性研究。研究證明,若退耕補助停止/減少,影響最大的人群是有小孩和成人的家庭,其次農戶的再參與與其生計資本密切相關,農戶擁有的耕地面積、現金收入、家庭村委會成員數量以及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對農戶的再參與意願具有顯著影響,其中農戶擁有的耕地面積對其再參與意願具有顯著負影響,且貢獻較大,而現金收入、家庭村委會成員數量以及勞動力受教育程度對農戶再參與意願具有顯著正影響,以現金收入的影響最大。再次,部分農戶的復耕趨勢明顯,約占總體樣本的27.49%。本研究表明,耕地數量在促使農戶向其他生計類型轉變中具有顯著作用,因此耕地不足是農戶復耕的主要原因,耕地問題仍然是制約退耕還林工程可持續性的關鍵。③生態保護和恢復增加了野生動物數量和活動範圍,改變了保護區內人與動物的關係,野生動物肇事成為研究區域面臨新的衝突類型。本研究系統調查了肇事野生動物的種類,肇事農地的基本特徵以及肇事生態補償的數量和效能。研究表明,當地農戶對於肇事野生動物的態度與生態補償的效能與其農業依賴性有關。在假設得到生態補償的條件下,可以有效改變農戶對於野生動物的態度。④本研究對於國內外生態補償項目實施情況進行了經驗總結和理論提升,將影響生態補償項目長效性的核心和難題歸結為四種權衡關係,包括:生態系統服務之間的權衡關係、監測成本與交易成本之間的權衡、公平和效率之間的權衡以及生態系統服務供應與減貧之間的權衡,並建議通過三種機制:反饋、支持和補充機制來解決權衡難題。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