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臥龍白蘑
- 產地名稱: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
- 品質特點:色澤潔白,入口柔軟、菌香濃郁
- 地理標誌:國家質檢總局地理標誌產品
- 批准文號:國家質檢總局公告2016年第112號
- 批准時間:2016年11月04日
產品特點,產地環境,綜述,地理位置,氣候特點,豐富水源,土壤良好,廣茂植被,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歷史文化,
產品特點
臥龍白蘑具有色澤潔白,入口柔軟、菌香濃郁,不生蛆蟲等特色,其最珍貴之處是它具有一種獨特的香味,做菜時,雞湯,火鍋,餃子餡和白肉血腸等菜品中,只需放入三五隻臥龍白蘑,便可有一種特殊鮮美的味道,是不可多得的調味品。
產地環境
綜述
坐落在吉林市四平市鐵東區境內的臥龍村等十八個自然行政村,屬“七山一水二分田”的半山區和“六山一水三分田”的丘陵半山區,均屬長白山余脈、大黑山系。由於特殊的地理位置,擁有豐富的原產地資源。野生臥龍白蘑之所以如此珍貴,是因為專門生長在大黑山山地上的特殊的草叢裡,也就是當地人們常說的白蘑圈裡。由於白蘑圈它的形狀多呈現圓形或半圓形,而條狀很少,所以稱其為圈。白蘑圈多生長在這裡的山樑或山坡上,白蘑圈裡的草和其它雜草完全不同,白蘑圈裡的草均呈深綠色,離幾百米以外都能清晰的看見那白蘑圈裡的草要比一般的草黑綠的多。
地理位置
臥龍白蘑產區位於吉林省西南部,地處松遼平原,南與遼寧省接壤,西部與內蒙接壤,北部與吉林省省會長春市接壤,東部是長白山余脈,屬大黑山系,有南樓山、肇大雞山、馬虎山等山峰5座。臥龍河和磨盤河自東向西流經臥龍白蘑產區全境,一注碧水呈“S”型繞山而行,形成一個5000畝寬闊水域的中型水庫。臥龍白蘑產區是一個“七山一水二分田”的丘陵半山區。境內山清水秀,獨特的地理位置,豐富的水資源、適宜白蘑生長的良好氣候、濃厚的白蘑採收加工和飲食文化,都為臥龍白蘑特有品質的形成提供了優越條件與保障。
氣候特點
臥龍白蘑產區,屬北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氣候特點是溫度、雨量、光照等季節性變化顯著,春季乾旱多風,回暖迅速,夏季熱而多雨,秋季溫暖多晴朗天氣,冬季漫長而寒冷。全地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2678.9小時,太陽輻射年總量為123.736千卡/平方厘米,平均海拔200米,年平均風速3.9米/秒,年平均氣溫為5.9℃,年平均降水量為572.8毫米,基本上是5月上旬終霜,9月下旬初霜,平均無霜期為142天,生長季的光、熱量、水分條件基本滿足一年一熟製作物需要,白蘑生長季為6至9月,每年的8月中旬至9月下旬,雨後採摘白蘑。
豐富水源
臥龍白蘑產區水資源豐富,生態環境適於白蘑生長,有二龍湖、轉山湖、三家子水庫等大中型水庫3座,有臥龍河、伊通河、東遼河穿境而過,水資源總量為23.99億立方米。其中全市多年河川徑流量為12.56億立方米,地下水資源為11.43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而且水質非常好。8月中旬至9月初,臥龍白蘑生長期間,產區內降雨豐富,降水量達到772.8毫米,同時,晝夜溫差逐步加大,為臥龍白蘑吸收養分、水分和加速生長提供了良好的供水資源,形成了臥龍白蘑色澤潔白,口感爽滑等獨有特色。
土壤良好
臥龍白蘑產區森林廣闊,自然環境優良,土壤主要是沖積型腐質和草甸型腐質土,腐質層深厚,有機質含量高,土壤疏鬆、透水、透氣,保存養分性能好,富含有臥龍白蘑生長所需要的銅、鐵、錳、鈣、鋅、鎂、鉬、硒等必須的微量元素。由於其特殊的水質、土壤、氣候形成了土層通透性好、土壤養分豐富的獨特白蘑生長環境,使臥龍白蘑碳水化合物含量適中,胺基酸、維生素和微量元素含量較高的獨有質量特色。
廣茂植被
臥龍白蘑產區山地面積2.6萬公頃,是國家林業部命名的100座天然森林公園之一。組成天然林群落的木本植物有60餘種,如落葉松、黃花松、油松、白樺、水柳、蒙古櫟等;草本植物有32個科,僅藥材就有100多種,如柴胡、威靈仙、山豆根、五味子、赤芍、景天等;野生動物有50多種,如梅花鹿、紅狐、紫貂、野豬、林蛙等;鳥類有90多種,如蒼鷺、鴻雁、綠頭鴨、鴛鴦、蒼鷹等。由於木本植物的枯枝落葉及大量的枯萎草本植物,冬季寒冷乾燥,土壤凍結,微生物活動微弱,死亡的有機質得不到充分分解,積累了大量的腐殖質,為白蘑的生長提供了獨特的生態環境。
歷史淵源
據《梨樹縣誌》記載,臥龍白蘑產於臥龍村、興隆村、英額堡村、大孤家子村低山地帶。色澤潔白,味鮮,不生蛆蟲。有草地生和林中生兩種,草地生的最佳。
明萬曆十六年(1588年),努爾哈赤娶十四歲的”孟古”(皇太極生母)為妻,孟古把“臥龍白蘑”帶入宮廷,努爾哈赤食用後感覺滑軟可口,味道香濃,連連稱讚臥龍白蘑,並將臥龍白蘑定為皇家專用,自此,臥龍白蘑一直是宮廷貢品。
清代,臥龍白蘑亦列為貢品,年年選送。據高士奇《扈從東巡日錄》卷下記載:“乙丑,駐蹕烏鴉嶺,山嵐突兀,嶺外雲生,復愁陰雨”。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東遊至烏鴉嶺,突起大風,下起大雨,康熙夜宿烏鴉嶺,地方官員為康熙籌備御宴,特準備了當地特產的白蘑燉野雞,康熙食用後,讚不絕口,再次指定為皇家專貢。當地官員為紀念康熙在此住宿,把烏鴉嶺改為臥龍村,當地特產白蘑改名為“臥龍白蘑”。自此,臥龍白蘑一直是宮廷貢品。
臥龍白蘑名稱有史料記載源於《梨樹縣誌》第六章《自然資源》第三節《植物資源》。原文為:臥龍白蘑:產於臥龍村、興隆村、英額堡村、大孤家子村低山地帶。色澤潔白,味鮮,不生蛆蟲。有草地生和林中生兩種,草地生的最佳。清代列為給皇廷之貢品,年年選送。
解放後,隨著農業的發展,農藥、化肥的大量使用,加上固有產地林木的採伐破壞,“臥龍白蘑”產量逐漸減少,使“臥龍白蘑”變得更加珍貴,價格不斷攀升。
1958年9月23日,時任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中央委員會總書記鄧小平來四平視察工作期間,品嘗了臥龍白蘑和李連貴燻肉大餅,高度評價道:“簡單好吃,經濟實惠”。
1987年6月17日,時任國家副總理李鵬等領導在四平期間,饒有興趣地聽取了當年鄧小平來四平視察工作時品嘗臥龍白蘑和李連貴燻肉大餅情景介紹。李鵬接連稱道:“真好,名不虛傳”。
2001年以來,在“退耕還林”和“有機農業”政策的大力支持下,“臥龍白蘑”的採摘生產又走上了蓬勃發展的快車道。
生產情況
臥龍白蘑還未人工馴化栽培成功,只能靠野生自然生長,由於受自然條件限制,每年的產量大約在1.5萬千克左右,產值達到6000萬元以上。平均價格每斤能賣到1000—2000元不等,高於其它白蘑市場價800—1500元。吉林省共有臥龍白蘑大、小經銷店30餘家,按照等級,有散裝和袋裝兩種形式銷售。
產品榮譽
2007年,臥龍白蘑在吉林省第九屆吉菜美食節上被組委會授予“吉林暢銷原料”證書。
2010年,臥龍白蘑在第十屆中國長春國際農業·食品博覽(交易)會上被評為金獎產品。
2016年11月04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臥龍白蘑”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臥龍白蘑產地範圍為吉林省四平市鐵東區臥龍村、雙合村、永合村、興隆村、板倉村、白木匠村、楊木林子村、營盤村、英額堡村、雲盤溝村、哈福村、郭家村、磨盤溝村、王家溝村、大孤家子村、小孤家村、砬子溝村、東升村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種源
白蘑科真菌門口蘑屬傘菌種。
二、立地條件
海拔高度在100—500米,土壤類型為沖積型腐質和草甸型腐質土,腐質層深厚,土壤疏鬆、透水、透氣,保存養分。有機質含量≥2.5%,pH值6.0—7.0。
三、採摘時間
8月中旬至9月上旬,雨後進行採摘。
四、採摘要求
菌蓋直徑1.8厘米—6.8厘米,菌柄長≤5.5厘米。
五、加工
將蘑菇表面的草和泥清理乾淨(不得水洗)、挑選分級、通風陰乾。
六、質量特色
1.感官特色:色澤潔白、菌體完整、菌香明顯,煮熟的白蘑挺拔油亮、入口柔軟、菌香濃郁。
2.理化指標:
項目 | 指標 |
水分/(克/100克)≤ | 12 |
蛋白質/(克/100克)≥ | 44 |
胺基酸/(克/100克)≥ | 14 |
粗纖維/(克/100克)≤ | 10 |
3.安全要求:產品安全指標必須符合國家相關規定。
專用標誌使用
臥龍白蘑產地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四平市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經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審核,報質檢總局核准後予以公告。臥龍白蘑的檢測機構由吉林省質量技術監督局在符合資質要求的檢測機構中選定。
歷史文化
“臥龍白蘑”在民間還廣為流傳著一段美麗的神話。相傳“臥龍白蘑”是因白雲格格而生,白雲格格是天神的小女兒,掌管天上的聚寶宮,她發現惡神放水淹沒了世間的田地,人獸鳥蟲等生靈失去生存的空間,在水面上苦苦掙扎,痛苦不堪。善良的白雲格格為拯救天下眾生,偷走了聚寶宮中的萬寶匣,撒到大地上。從此大地就形成了山丘和平川。白雲格格動因此觸怒了天神,被貶人間。天神仍不解恨,派雪神凍死了地上的花草,白雲格格無處藏身,最後化成了一棵亭亭玉立的白樺樹,在山間與其他樹種頑強的生長在一起。林中和草地上也生長出了白色的蘑菇,散發著濃郁的香氣。因蘑菇通體白色而得名“白蘑”。民間相傳,常食此種白蘑會強身健體、延年益壽。
由於“臥龍白蘑”為野生,其加工方法一直運用傳統的“避光陰乾法”陰乾而成,未受任何污染,保持固有的天然品位,是珍貴的野生綠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