臥牛石

臥牛石

因酷似一隻臥睡的大耕牛而得名,地名以及象徵清廉的“廉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臥牛石
  • 解釋:地名以及象徵清廉的“廉石”。
  • 地點遼寧省法庫縣
  • 人口:2.07萬人
地名,唐伯虎臥牛石題詩的傳說,廉石,簡介,曹錫田與臥牛石,

地名

遼寧省法庫縣所屬的一個鄉,位置在法庫西北.人口2.07萬人,面積123.73平方千米,轄17個村委會:臥牛石、孫家屯、石人堡、陳家堡、大屯、李家堡、劉丙堡、高馬堡、麻子溝、拉馬荒、候家堡、大荒、尖山子、邢家屯、葦子溝、元寶堡、哈戶碩。農業以玉米為主。
臥牛石臥牛石

唐伯虎臥牛石題詩的傳說

菜溪岩的夢文化頗具神秘色彩。傳說江南第一大才子唐伯虎年輕時曾上菜溪岩祈夢,問何時有功名,能發跡。夢中朦朦朧朧只見一塊田好大好大,田下一頭牛吃草正歡。醒來時心想一輩子與田園黃牛為伴,功名無緣,頓覺心灰意懶。好在同來好友祝枝山苦勸,或許是菜溪仙公為勉其上進,故意出的啞謎,他日飛黃騰達也未可知。唐伯虎茅塞頓開,發憤苦讀,果然於甲午年高中進士。方悟夢中田牛乃是甲午(今人寫字是橫排從左到右,古人寫字是豎排,從上到下。上田下牛,把“牛”字的上半豎按在“田”下,變成“甲”字,而“牛”字的上半豎被“田”占去了,就成了“午”字。也就是說仙公告訴他甲午年有功名,能發跡)。後來重遊舊地,看到菜溪路旁有塊巨石,狀似水牛臥眠,於是欣然命名“臥牛石”。“臥牛石”觸動前日“睡仙夢”夢牛之事,唐伯虎詩興大發,賦詩一首:
嵯峨怪石倚雲間,拋擲至今已有年。
苔蘚作毛因雨長,藤蘿穿鼻任雲牽。
從來不食溪邊草,自古難耕壟上田。
莫道牧童鞭不起,笛聲斜掛夕陽煙。
菜溪的山光水色再次牽動了唐伯虎閒雲野鶴的心志,特別是受陳聘君“飢來苦菜和根煮,疊石為床困即眠”詩句的影響,自菜溪歸來後,他揮毫寫下了《言懷》一詩,為人們所稱道:
醉舞狂歌五十年,花中行樂月中眠。
漫勞海內傳名字,誰論腰間缺酒錢。
詩賦自慚稱作者,眾人多道我神仙。
些須做得工夫處,莫損心頭一寸天。
如今“苔蘚作毛因雨長,藤蘿穿鼻任雲牽”已成為牧童揚鞭夕陽的歌謠了。

廉石

簡介

中國歷代出過很多清官廉吏,其人品風格往往因一事一物而彰顯。歷史上有兩塊著名的“廉石”,堪為這種清廉品格的有力見證:一塊是三國時吳鬱林郡太守陸績卸任還鄉時的“壓船石”,另一塊就是至今擺放在安丘市博物館院內的臥牛石。
安丘臥牛石長3.4米,寬1.02米,高1.2米,重約6噸,灰色石灰岩石質,因酷似一隻臥睡的大耕牛而得名。據《安丘縣誌》記載:臥牛石原系清嘉慶進士、曾任湖北省巴東縣知縣的安丘人曹錫田家花園的風景石。

曹錫田與臥牛石

曹錫田,生於清乾隆末年(1795),卒年不詳,字建福,安丘東關村人。稟性耿介,知書達禮,不入世俗。出身家貧,自幼勤奮好學,嘉慶九年(1804)鄉試中舉人,嘉慶二十二年(1817)中兩榜進士,被詔命為湖北省巴東縣知縣。
臥牛石陽面臥牛石陽面
巴東縣瀕臨長江,百姓以打漁為生。該縣有一陋習由來已久:凡新知縣上任,各船埠須集資奉獻。曹錫田到任後,拒絕百姓的饋贈,發布告革除了這一陋俗。曹錫田非常關心百姓疾苦,為保護漁民利益,嚴厲打擊江霸海盜;發動百姓興修水利,圍堤造田,發展農牧業;為方便漁民投訴,在江邊結排連筏,架設帷帳,名曰“帆下琴舫”,在裡面辦案。他體恤民情,善於斷案,認真調查取證,凡經他判決的案件,雙方皆心悅誠服。每當月明星稀、風平浪靜的夜晚,他便在“帆下琴舫”內操琴放聲吟喔,與遠山的笛聲,江邊的漁歌,互相唱和,怡然自樂。
臥牛石陰面臥牛石陰面
曹錫田任巴東知縣數年後,接到改任的聖旨,他本無意功名利祿,看透了清廷的腐敗,於是藉機辭職還鄉。他在任期間,清正廉潔,兩袖清風,妻兒老小生活儉樸,布衣粗食,家當僅書箱和簡樸的行李而已,與歷任知縣相比大為遜色。臨行時,為不驚擾百姓,拂曉時分,他親挑行李,妻背囊攜兒,奔向碼頭。誰知碼頭上早已站滿了送行的百姓,巴東父老見曹知縣如此清貧,大為感動,淚濕青衫。百姓欲有所饋贈以壯行色,又深知曹知縣的為人,所以只贈“琴舫秋水”匾額一塊,以讚頌他為官廉潔奉公。父老們問:“曹大人治理巴東多年,喜歡當地的什麼特產?”曹錫田站在船上隨口說:“我只喜歡本地的草鞋和東山上那塊臥牛石。”隨後灑淚告別了巴東父老。
誰知一年後,臥牛石與草鞋運抵曹錫田家門。巴東距安丘千里之遙,以當時的運輸工具和道路狀況,要運送這么一塊巨石,堪稱奇蹟,曹錫田在巴東的聲望由此可見。曹錫田為那句玩笑懊悔不已,但還是收下了巴東父老的一片心意。他將臥牛石安放在自家花園內,親題“小巫峽”三字,鐫刻其上,以示不忘巴東父老們的一番深情厚意。
曹錫田與臥牛石的故事,在當時被傳為佳話,流傳甚廣。到安丘來的官吏,慕名而來的文人墨客,紛紛前去觀賞,有的竟寫詩題字鐫刻在臥牛石上,以致石上遍布名人題詩刻字,使其又成為一件石雕藝術品。文革期間,臥牛石在民眾的保護下,雖牛頭和牛尾被砸毀,但身軀保存完好,筋骨分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