臑nào,,人的上肢。亦指臂之羊矢穴。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臑
- 拼音:nào
- 意義1:煮,煮爛
- 意義2:人的上肢
臑nào,,人的上肢。亦指臂之羊矢穴。
肥牛之腱,臑若芳些。——《楚辭·招魂》 又如:臑鱉(煮爛的鱉肉) 另見nào [1] 臑 nào <名> 人的上肢。亦指臂之羊矢穴 [upper limbs]?臑,臂羊矢也。——《說文》 按,臂上也。羊豕曰臑,在人曰肱。 肩臂臑。——...
” 劉徽 註:“此術臑者,背節也,或曰半陽馬,其形有似鱉肘,故以名雲。中破陽馬,得兩鱉臑,鱉臑之起數,數同而實據半,故云六而一即得。”高考試題 2015年6月7日下午,2015年高考文科數學湖北卷上,一道幾何題中出現了...
臂臑,經穴名。出《針灸甲乙經》。別名頭沖、頸沖。屬手陽明大腸經。在臂外側,三角肌止點處,當曲池與肩髃連線上,曲池上7寸。布有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及旋肱動、靜脈的分支和肱深動、靜脈。主治肩臂疼痛,頸項強急,癭氣,瘰癧...
臑上,經外奇穴名。出自《常用新醫療法手冊》。別名三角肌,肩中,肩髃下,為民,治癱2。位於肩部,三角肌正中點,即大腸經肩髃穴外側直下1.5寸,左右計2穴。淺層有臂外側上、下皮神經等分布,深層有橈神經。主治偏癱,上臂痛,...
臑陰 臑陰,同“臑內”,臑部內側。《靈樞·邪客》:“內屈上行臑陰,入腋下。” 臑內,上臂內側。《靈樞·經脈》:“肺手太陰之脈……下循臑內,行少陰心主之前。”
臑肉,上臂部肌肉,主要指肱二頭肌部。元代滑壽《十四經發揮》:“膊下對腋處為臑,肩肘之間也。”明代張景岳《類經圖翼·周身骨部名目》:“臑……肩髆下內側對腋處高起軟白肉也。”《靈樞·經脈》稱上臂屈側面為“臑內”,...
臑臑拼音是nào nào ,注音是ㄣㄠˋ ㄣㄠˋ,釋義是慢慢移動的樣子。nào nào ㄣㄠˋ ㄣㄠˋ臑臑 慢慢移動的樣子。 宋 梅堯臣 《送鄞宰王殿丞》詩:“君行問埼鮚,殊物可講解,一寸明月腹,中有小碧蟹。生意各臑臑,黔角...
臑腧 編輯 討論 上傳視頻 本詞條缺少概述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 【穴位解剖】穴下為皮膚、皮下組織、三角肌筋膜、三角肌、岡下肌。皮膚由腋神經上支(皮神經)分布。皮下組織厚而緻密, 並發出纖維...
臑骨突出 臑骨突出,病名。臑骨即肱骨,指肩關節脫臼後肱骨頭離位,明顯突出者。見《醫宗金鑒》卷八八。證治詳肩胛骨脫出條。
豚臑 豚臑,讀音為tún nào,是一個漢語辭彙,釋義為豬的前肢。解釋 豬的前肢。出處 《新唐書·畢諴崔彥昭等傳贊》:“觀 綮 朴 輩不次而用,捭豚臑拒貙牙,趣亡而已。”
憋臑(biē nào) 出自《九章算術·商功》:“斜解立方,得兩壍堵。斜解壍堵,其一為陽馬,一為鱉臑。陽馬居二,鱉臑居一,不易之率也。合兩鱉臑三而一,驗之以棊,其形露矣。”通俗解釋:四個面為直角三角形的四面體 ...
餚臑 餚臑,漢語詞語,拼音是yáo nào,意思是肉類食品。解釋 肉類食品。出處 《淮南子·泰族訓》:“ 周公 餚臑不收於前,鐘鼓不解於懸,而四夷服。”
臑骨傷,病名。指臑骨因外傷而折斷者。見《醫宗金鑒》卷八八。臑骨即肱骨。多因跌打、墜撞而傷。通常易發生在肱骨頭部,其它幹部、髁部等處骨折亦可發生。症見局部腫脹、疼痛、活動受限,並有骨聲,上臂內側可見瘀斑。甚則出現假...
臑俞穴是手太陽小腸經常用腧穴之一,為手、足太陽,陽維脈與陽蹺脈交會穴。臂內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現代常用於治療肩關節周圍炎等病證,直刺0.5~1.5寸,不宜向胸側深刺。名稱釋義 (1)臑俞。臑,動物的...
臑鱉,漢語詞語,讀音nào biē,意思是菜餚名,煮爛的鱉肉。解釋 菜餚名。煮爛的鱉肉。出處 漢·桓寬《鹽鐵論·散不足》:“臑鱉膾鯉,麑卵鶉鷃橙枸,鮐鱧醢醯,眾物雜味。”唐·段成式《酉陽雜俎·酒食》有“臑鱉”。
臑會穴是手少陽三焦經的常用腧穴之一,出自於《針灸甲乙經》,別名臑會,臑窌,臑髎。位於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的連線上,肩髎穴下3寸,三角肌的後下緣。現代常用於治療上肢疼痛、瘰癧等病症,直刺1~1.5寸。...
臑窌(nào jiào) ,經穴別名,出《針灸甲乙經》,即臑會,別名臑髎、臑交。屬手少陽三焦經。手少陽、陽維之會。在臂外側,當肘尖與肩髎的連線上,肩髎下3寸,三角肌的後下緣。布有臂背側皮神經,橈神經肌支,橈神經,及中...
《笥臑老頭》是一部在小說閱讀網連載的中篇短篇小說,作者是臥龍之子。小說類型 中篇短篇 內容簡介 一個被那個特殊年代稱為“地主羔子”的老頭,成了有名的鐵公雞,他的兒子家遭受了天災時,都別想讓他掏一分錢!可當孫子考了大學,他的...
鼎臑,讀音dǐnɡ nào,漢語詞語,意思是指鼎中煮熟的菜餚。解釋
臑癰是一種病症名稱。簡介 病名。臑即上臂,指發生於人體上臂之癰。出《證治準繩·外科》卷三。 亦名病藕包、藕包、藕包毒。該病因風瘟或風火凝結而成。症見初起腫塊狀如粟米樣大小,或起一粒僵疙瘩,逐漸變大、熱焮腫痛,甚...
臑俞穴,中醫針灸穴位之一,隸屬手太陽小腸經。[定位] 在肩部,當腋後紋頭直上,肩胛岡下緣凹陷中。[解剖] 在肩胛骨關節窩後方三角肌中,深層為崗下肌;有旋肱後動、靜脈;布有腋神經,深層為肩胛上神經。[配伍] 配肩髃、曲池...
漢唐時婦人的無袖短衣,或肩有袖至臂臑而止。通常為錦繡製作。後世多見於道教壁畫。基本釋義 镼 拼音:jué qū jié 外筆畫:8,總筆畫:15 ; 繁體部首:長,部外筆畫:8,總筆畫:16 五筆86&98:DNBM 倉頡:SISUU 筆順編號:...
臂細無力,手不得向頭:肩髃、臂臑(《針灸大成》)。半身不遂:肩髃、曲池、列缺、合谷、手三里、環跳、風市、委中、絕骨、丘墟、陽陵泉、崑崙、照海(《神應經》)。隱疹:肩髃、曲池、合谷、曲澤、手三里、環跳(《針灸逢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