臉部痙攣

臉部痙攣

臉部痙攣,即面肌痙攣又稱面肌抽搐、半面痙攣,是指一側面部陣發性、不自主、不規則的肌肉抽搐,無神經系統損害的其他陽性體徵。發病以中年女性為多。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臉部痙攣
  • 又稱:面肌抽搐、半面痙攣
  • 易發人群:中年女性為多
  • 病因:不清楚
臉部痙攣,注意事項,治療方法,

臉部痙攣

發病以中年女性為多,起病常為下眼瞼的輪匝肌陣發性輕微不自主抽搐,以後逐漸向一一側面部擴展,以口角肌肉抽搐最明顯。抽搐程度不一,在緊張、情緒激動或疲勞時抽搐加重,安靜或睡眠時消失。少數嚴重者,面肌抽搐可累及整個一側面肌。抽搐多限於一側,雙側者甚罕見。呈間歇性不自主節律性抽搐,自控不能。
本病是慢性進行性發展,一般不自發緩解,部分患者在晚期出現患側面肌癱瘓和萎縮,抽搐也停止。病程初期,面肌抽搐僅限於眼輪匝肌時,應與功能性眼瞼肌痙攣鑑別,後者不向下面部擴展,且常為雙側性。當面肌抽搐伴有其他顱神經損害,或肢體功能障礙,或伴有肢體不自主動作時,應考慮顱內病變,需去醫院診治。
面肌痙攣主要採用藥物治療,可選用苯妥英鈉、利眠寧、安定、魯米那等。並配合理療。輕症患者經治療後症狀可略有減輕。重症者,藥物治療無效時,可採用面神經封閉式手術治療。
半面痙攣又稱面肌陣攣,為半側面部肌肉陣發性的不自主抽搐,中年以上的女性較為多見。其痙攣常自一側眼部或口角開始,隨之擴展到同側半面肌肉,但額肌較少受累。呈間歇性不自主節律性抽搐,自控不能。每次抽搐時間由數秒至數分鐘,間隔時間長短不定。人體疲勞、情緒激動、談笑瞬目等可誘發或使之加重。雖然抽搐時面部無疼痛,但頻繁發作可影響視力、言語或咀嚼功能,患者亦難以忍受。
關於本病發生的原因迄今不明。大多學者和臨床醫師認為系面神經在內耳門附近受小腦後下動脈分支壓迫所致;當血管過度迂曲、伸長拉緊或硬化時始顯症狀。推測受壓處面神經髓鞘萎縮,傳入感覺纖維與傳出運動纖維發生“短路”,激活運動纖維引起面肌痙攣。另外一種說法是:從面神經發出的運動抑制纖維,也分布於肌肉中,當某種因素使抑制纖維興奮消失時,面肌就痙攣
面痙攣後遺症一般是指病程超過3個月,因治療方法不當而延誤病情或者經多種方法治療仍未痊癒的情況。面痙攣後遺症能夠治療,但恢復較慢,治療周期較長。所謂面痙攣後遺症是指患者經多種辦法治療,時間超過7個月以上,仍未明顯恢復或一部分功能恢復了,但可能會終身留下表情肌痙攣、萎縮等症狀。對這種情況,也能治療,多數病人可以改善症狀, 100%恢複比較困難,而且療程較長。

注意事項

1、 多食新鮮蔬菜,水果,粗糧,豆類,魚類。
2、 平時心情保持愉悅,輕鬆,勞逸適度,充足睡眠。
3、 減少外界刺激,如:電視、電腦、紫外線等。
4、 患者應注意勿用冷水洗臉,遇風、雨寒冷時,注意頭面部保暖。
5、 適當增加維生素B族的攝入

治療方法

中醫療法:主要已針灸和中藥為主,只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症狀,針灸還可能使患者的病情加速發展。
藥物治療:抗癲癇等藥物、鎮靜劑如氯硝基安定、安定等對本病在發病初期有一定控制作用,對於病史較長的患者效果不明顯,這些藥物只能暫時控制症狀,不能根治。
手術治療:手術的方法有面神經疏理術、顯微血管減壓術等,顯微血管減壓術是目前最有效最安全的治療方法。
面神經封閉治療:多使用A型肉毒素,反覆使用也會產生抗體出現耐藥性,療效降低或無效,也會遺留病側面癱等併發症。
SDT立體定向治療:融合了立體定向技術以及因子修復技術,通過靶向坐標,結合雷射原理,修復面部受損細胞,促進面部神經細胞再生。
刮痧治療部位
頭部:三焦經——雙側翳風、絲竹空。
胃經——雙側地倉。
膽經——瞳子髎。
膀胱經——患側攢竹、晴明。
小腸經——雙側顴髎。
骨經——雙側四白。
任脈——承漿。
上肢:大腸經——雙側合谷。
下肢:骨經——雙側足三里。
備註:(1)在翳風穴刮拭最有療效。尤其是眼睛周圍痙攣時,就要在眼睛周圍的穴道刮拭。若是嘴巴周圍痙攣,除了翳風穴外,還要在四白、地倉、承漿等穴刮拭。若臉頰會抽動在頰骨的顴髎穴做刮痧治療,也很有效。
(2)患者應勞逸結合,不要過度疲勞。心態放鬆,保持愉悅心情。多食蔬菜和水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