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鹽吸收試驗主要用於檢測末段迴腸病變或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所致膽鹽吸收障礙的試驗。人的肝臟從膽固醇合成膽酸,膽酸以甘氨酸或牛磺酸的結合物形式從膽道分泌到十二指腸。它們有抵抗所有消化酶的作用。膽鹽在空腸中與脂肪水解產物形成混合微膠粒,協助脂肪消化和吸收。大多數膽鹽不在空腸吸收,而是到達迴腸遠端的主動方式吸收。臨床上常用的有14C-甘氨膽酸鹽呼氣試驗和75Se-同型牛磺膽酸試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膽鹽吸收試驗
- 適應症:評估末段迴腸吸收功能
- 禁忌症:孕婦和哺乳期婦女禁用
適應證
禁忌證
檢查方法
受試者清晨禁食,飲用含185kBq的14C-甘氨膽酸鹽溶液,採集第6小時的呼出氣體,收集方法如下:向2ml收集管內吹氣,直至酚酞指示劑變紅。用液體閃爍計數器測定呼氣中14C的放射性含量,第6小時呼出14C大於總攝入量的4%具有診斷意義。正常人14C-甘氨膽酸鹽第6小時以後呼出的14C很少,而末段迴腸病變或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患者的14C的呼出量明顯增多。
2.75Se-同型牛磺膽酸試驗
受試者空腹口服含370kBq的75Se-同型牛磺膽酸膠囊後,在清晨空腹狀態下連續數日行腹部γ照相機掃描,計算體記憶體留的75Se膽酸量。正常人24小時體記憶體留80%,72小時存留50%,7天存留19%。慢性膽鹽吸收不良者體記憶體留一般不到5%,而膽汁淤積時體內75Se-同型牛磺膽酸的存留量明顯增加。
臨床意義
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患者14C-甘氨膽酸鹽在小腸中即被細菌分解,膽酸在小腸中被動吸收,但糞便中14C的量並不增加,故在進行14C-甘氨膽酸鹽呼氣試驗的同時測定糞便中14C的含量,可以鑑別迴腸末端病變與小腸細菌過度生長。末段迴腸吸收功能不全,如炎症性腸病、迴腸切除過多或功能不良等病變時膽鹽吸收障礙,體內75Se-同型牛磺膽酸蓄積量明顯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