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西馬鈴薯,山東省膠州市特產,全國農產品地理標誌。
膠州市膠西鎮土壤類型為砂姜黑土與河潮土,水澆條件良好。種植的品種主要為荷蘭七號和荷蘭十五,該系列品種特點為芽眼淺,外觀光滑呈金黃色,薯肉細膩黃色,適宜鮮食,口感極佳。平均單果重250克左右,最大可達1500克左右。膠西鎮的馬鈴薯主要有早春拱棚馬鈴薯、春大田平膜馬鈴薯種植及秋大田平膜馬鈴薯三種模式。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膠西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西馬鈴薯
- 產地名稱:山東省膠州市
- 品質特點:外皮金黃,薯肉細膩,口感佳
- 地理標誌:農業部農產品地理標誌
- 批准文號:農業部公告第1517號
- 批准時間:2010年12月24日
產品特點,外在感官,內在品質,藥用價值,產地環境,土壤地貌,水文情況,氣候情況,歷史淵源,生產情況,產品榮譽,地理標誌,地域保護範圍,質量技術要求,專用標誌使用,
產品特點
外在感官
膠西馬鈴薯生產區域獨特的小氣候和優越的地理條件,使馬鈴薯品質獨特,具有顯著特徵:薯型橢圓,芽眼較淺、少,表面光滑,黃皮黃肉,口感脆滑,宜鮮食菜用。
內在品質
膠西馬鈴薯含維生素C(毫克/100克)≥23.0;總糖(%)≥1.0;蛋白質(%)≥2.6;澱粉(%)≥12.5;乾物質(%)≥18.5。
藥用價值
和中養胃、健脾利濕
馬鈴薯含有大量澱粉以及蛋白質、B族維生素、維生素C等,能促進脾胃的消化功能。
寬腸通便
馬鈴薯含有大量膳食纖維,能寬腸通便,幫助機體及時排泄代謝毒素,防止便秘,預防腸道疾病的發生。
降糖降脂、美容養顏
馬鈴薯能供給人體大量有特殊保護作用的黏液蛋白。能促持消化道、呼吸道以及關節腔、漿膜腔的潤滑,預防心血管和系統的脂肪沉積,保持血管的彈性,有利於預防動脈粥樣硬化的發生。土豆同時又是一種鹼性蔬菜,有利於體內酸鹼平衡,中和體內代謝後產生的酸性物質,從而有一定的美容、抗衰老作用。
補充營養、利水消腫
土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及鈣、鉀等微量元素,且易於消化吸收,營養豐富,在歐美國家特別是北美,土豆早就成為第二主食。土豆所含的鉀能取代體內的鈉,同時能將鈉排出體外,有利於高血壓和腎炎水腫患者的康復。
產地環境
土壤地貌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膠西馬鈴薯生產區域範圍以平原為主,其中北部平原土壤類型為砂姜黑土,墨水河兩岸主要為河潮土,土質疏鬆肥沃,養分含量高。區域內土壤pH值6.4—6.8,土壤有機質平均含量1.4%,鹼解氮126毫克/千克,速效磷58毫克/千克,速效鉀132毫克/千克,有利於馬鈴薯的生長。
水文情況
膠州市境內有墨水河、十米河、小新河等三條河流。墨水河境內長19千米,流域面積1.8平方千米,地表水主要靠大氣降水。地下水資源有墨水河兩側呈帶狀分布的第四系衝擊層,水質良好,開發方便。
氣候情況
膠州市屬於暖溫帶季風性大陸氣候,四季分明,雨熱同季,光照資源豐富,日照時間長,有利於作物的光合作用。年平均氣溫12℃,極端最高氣溫為40.3℃,極端最低為零下17℃。全年無霜期200d左右。多年≥0℃的積溫為5031.6℃,≥10℃的積溫為4516.5℃。年平均日照時數2583小時,平均年降水量896毫米。降水多集中在6—8月,占年降水量的65%,正值馬鈴薯塊莖膨大需水多的時期,氣候特點能夠滿足馬鈴薯生長所需的喜冷涼、長日照的需求。
歷史淵源
20世紀80年代初,膠州市膠西鎮開始種植馬鈴薯。
20世紀90年代中期,膠西馬鈴薯已發展為規模化和品種化種植。
21世紀初,為了增創優勢,突出特色,膠西鎮黨委、政府把蔬菜產業,特別是馬鈴薯產業的發展確定為強鎮富民、促進農民增收、農業增效的主導產業來抓,制訂了《膠西鎮“一村一品”發展規劃》。
2006—2008年,青島市政府利用三年的時間在膠西鎮建設了6萬畝優質蔬菜示範區,總投資達到2800多萬元。
2007年,為進一步提高膠西馬鈴薯的規模化發展、增加市場競爭力、做大做強膠西馬鈴薯的品牌建設,膠西鎮成立了膠州市第一家馬鈴薯專業合作社。
2009年,膠西鎮成立了膠州市出口馬鈴薯協會。同年,青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對膠西鎮馬鈴薯生產基地整體實施了出口植物源性食品原料種植基地檢驗檢疫備案,被青島市經貿委定為青島市市控蔬菜生產基地。
2010年,青島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在膠西鎮建設了首個馬鈴薯出口產業基地。
2009年、2010年,膠州市政府在膠西鎮連續召開了兩屆春季馬鈴薯國際交易會,通過交易會使膠西馬鈴薯進一步加強了國際交流和貿易,提高了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競爭力。
生產情況
2009年,膠西鎮馬鈴薯的總收入達3.6243億元,占全鎮農業總收入的68%。
2010年,膠西馬鈴薯種植面積10萬畝,年產量20萬噸,其中80%銷往東南亞、中東、及日本、韓國等國家和地區。產區主要分布在墨水河兩岸和膠西鎮北部平原,涉及村莊46個,人口3.8萬人。發展馬鈴薯專業合作社65家。
2013年,膠西鎮共種植11萬畝土豆,年產量可達到30餘萬噸。
2014年,膠西馬鈴薯早春拱棚馬鈴薯在青島地區的市場份額占到90%,膠西鎮有協會1家,協會下設會員單位及專業合作社98家,恆溫庫的總量20萬噸。
2015年,膠西馬鈴薯種植面積超過10萬畝,占整個青島土豆種植總面積的四分之一。
產品榮譽
2008年,膠西鎮被評為青島市“一鎮一業”專業鎮。
2010年,膠西馬鈴薯被評為青島市名特優農產品。
2010年12月24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部批准對“膠西馬鈴薯”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保護。
2013年,膠西馬鈴薯宋戈莊片區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認定。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膠西馬鈴薯生產區域範圍位於膠州市西部,膠西鎮全境。北起傅家村,南至苑家會村,西起宋戈莊村,東至尹家店村,包括宋戈莊、苑戈莊、傅家村、苑家會等73個行政村。地理坐標為東經119°83′00″—119°95′00″,北緯36°22′00″—36°31′00″。
質量技術要求
(1)地塊選擇:選擇排灌條件好、土質疏鬆、肥沃、耕層深厚、保水保肥力強的地塊。前茬一般選蔥蒜類及瓜類作物,要避免與茄科作物連作。產地環境質量必須符合《土壤環境質量標準》(GB15618—1995)和《環境空氣品質標準》(GB3095—1996)。
(2)品種選擇:栽培適宜品種:荷蘭七號、荷蘭十五號。
(3)生產管理:
①整地施肥:冬前深翻土地,消滅殘留地下害蟲及病菌。播種前每畝施充分腐熟的優質有機肥5000千克,優質餅肥100千克,微生物肥料50千克。耕翻後耙細、整平。
②適時催芽:播種前先行曬種和催芽,打破休眠期,促使出芽後再播種。催芽前先將種薯放在15—25℃有散射光的地方曬15—20天。然後切塊催芽,催芽的薯塊要放在溫度能保持20℃左右的地方,待芽長到2—3厘米就可播種。
③足墒播種:播前應先澆地造墒,然後整地作畦播種。每畝4000—4500株,採用大壟雙行種植。平均行距65厘米,壟上行距30厘米,株距20厘米左右。
④及時放苗:出苗後要及時放苗,以免高溫烤苗,不能等到全部出齊苗後再放,應分2次—3次放苗,放苗口要及時用土封嚴。
⑤肥水管理:生長前期土壤見乾見濕,進入蕾期到盛花期,土壤保持濕潤。一次性施足基肥後生長期不再追肥;盛花期後,噴施葉面肥,防早衰,促進薯塊膨大。灌溉水水質必須符合《農田灌溉水質標準》(GB5084—2005)。
⑥中耕培土:進入馬鈴薯膨大期後結合澆水,應中耕培土,以免出現“青頭”,降低商品價值。
⑦病蟲害防治:馬鈴薯生育期內病蟲害主要為晚疫病,主要採用72%百思特粉劑或30%百菌清等進行預防。農藥使用必須符合《農藥安全使用標準》(GB4285—1989)、《農藥合理使用準則》(GB/T8321.1—GB/T8321.8)。
(4)產品收穫及產後處理:6月中上旬收穫,收貨後進行分級包裝、銷售。如需貯藏需放入冷風庫,溫度為3℃—5℃,相對濕度為90%—95%貯藏。
(5)生產記錄要求:膠西馬鈴薯的生產全過程,要建立田間生產檔案,對產品生產地點,土壤耕作茬口,所使用農機具,施用肥料名稱、施肥方式、時間、施肥量,播種、收穫時間,施用農藥名稱、方式、時間及施藥對象,產品收穫、銷售等項目的日期、方式、數量等全面記載並妥善保存,以備查閱。所有記錄保存兩年。
專用標誌使用
在膠西馬鈴薯地理標誌保護區域內的馬鈴薯生產經營單位或個人如要在產品或包裝上使用膠西馬鈴薯農產品地理標誌,須向青島膠州市出口馬鈴薯協會提出申請,協會受理申請後按照本質量控制技術規範的要求對地理標誌的使用人進行統一培訓、規範生產,符合要求的可加貼地理標誌,保護區域內的產品統一採用“膠西馬鈴薯”和農產品地理標誌公共標識相結合的標識標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