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濟鐵路陳列館建成於2013年11月,是一座反映膠濟鐵路誕生髮展歷程的專題性展館,是濟南鐵路局精心打造的科普教育基地和愛國主義教育基地。館區建築面積580平方米,分為膠濟鐵路的誕生、膠濟鐵路與近代中國、膠濟鐵路的滄桑歲月、膠濟鐵路的浴火重生、膠濟鐵路的快速發展五個專題展區,通過圖板與實物相結合的形式,系統、翔實地介紹了膠濟鐵路的發展以及其在近代中國歷史中所產生的重要影響。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稱:膠濟鐵路陳列館
- 外文名稱:Jiaoji Railway Museum
- 地理位置:濟南市
- 占地面積:580㎡
- 開放時間:周三周五須先預約
- 門票價格:0元(需團體提前預約)
- 著名景點:上游0616機車
- 性質:專題性展館
- 管理方:濟南鐵路局
- 建成時間:2013年11月
- 預約平台:12306
歷史追溯,意義,溯源,比較與改進,修整,
歷史追溯
意義
鐵路,工業革命的產物;百年老站,工業文化的遺產。把百年老站打造成博物館或陳列館,是保護和利
用工業文化遺產的明智之舉。
在全國,直屬鐵路局的博物館或陳列館不到10座,以原汁原味而不是復建的百年老站作為館址的只有2座:一座是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另一座是2013年11月7日開館的膠濟鐵路陳列館,館址為膠濟鐵路濟南站。
膠濟鐵路陳列館的誕生,是善待鐵路歷史資源、傳承鐵路歷史文化的成功實踐。
膠濟鐵路陳列館 可以觸摸到的歷史
溯源
1904年6月1日,泉城濟南被一聲嘹亮的汽笛驚醒。隨後,一個噴雲吐霧的鋼鐵 “怪物”呼嘯著駛進這座千年古城,全城為之震動。這天,膠濟鐵路全線通車。膠濟鐵路是山東境內首條鐵路,也是中國較早的鐵路。這條鐵路全線通車的時候,京漢鐵路還沒有通車,京張鐵路還沒有修築,津浦鐵路還在醞釀之中。
如今,百年滄桑過後,歷經歲月更迭,風雲變幻,戰火損毀,城建改造,那個年代的老站舍已經所剩不多,膠濟鐵路濟南站就是 “倖存者”之一,它是百年膠濟鐵路盡頭站、原汁原味的歷史遺存。
比較與改進
它山之石可以攻玉
一座倖存的、優秀的百年建築,可以用來做什麼?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在諸多用途中,博物館或陳列館不失為一種具有文化品位和眼光的明智選擇。建築本身就是珍貴文物,建築內部可以典藏文物,珠聯璧合,相得益彰。
在德國,建於19世紀40年代的漢堡老火車站關閉後經過大規模修繕,1996年化身為當代藝術博物館。近1萬平方米的展區陳列著自20世紀下半葉以來的藝術精品,成為文化交流和遊客參觀的重要場所。
在北京,始建於20世紀初的京奉鐵路正陽門東車站在1959年關閉後,曾被當做文化宮、科技館、電訊市場等。在專家們的呼籲和提議下,站舍如今化身為極具文化含量和歷史穿透力的中國鐵道博物館正陽門館。
在上海,建成於1909年的滬寧鐵路上海站(上海老北站)在被戰火毀損後重建。1987年,車站關閉後,2004年化身為上海鐵路博物館。
在昆明,雲南鐵路博物館則是利用昆明北站候車室建造而成,珍貴的米軌鐵路文物訴說著滇越鐵路的百年滄桑。
膠濟鐵路濟南站站舍同樣是一座車站關閉後留下來的建築。1938年,占領濟南的日軍把膠濟鐵路與津浦鐵路並軌。自此,津浦鐵路濟南站成為膠濟鐵路的盡頭站,膠濟鐵路濟南站化身為鐵路辦公場所。2012年,濟南鐵路局統籌協調,把在這座建築內辦公的機構遷出,並邀請山東省博物館的專家參與設計陳列館,確定了 “整體規劃,分步實施;合理布局,科學使用;注重尊重歷史、重現歷史、保護歷史”的設計原則。
修繕改進
怎樣才能呈現這座建築的特質?設計者的理念是:修舊如舊。
這座建築自誕生之日起,就歷經戰火,命運多舛,先後兩次遭受日本帝國主義列強鐵蹄的踐踏和蹂躪。日軍占據期間,對建築內部做了重大改動,把直通穹頂的進站廣廳改為了上下兩層。
自從這裡改為辦公用房以後,入駐機構幾經更迭,各自又根據需要進行了內部裝修,地面和牆體已不復當初模樣。一些面積較大的區域,如候車廳,出於辦公考慮,也被分割成了獨立單間。
修舊如舊的第一項任務,就是在現有基礎上儘可能恢復原貌。施工人員把進站廣廳的裝飾材料揭開,100年前的原始牆壁露出了真容。讓現場施工人員驚嘆的是,牆體全部由平整的片石砌築而成,堅固耐用,美觀大方。
在廣廳東側的牆壁上,施工人員發現了建站初期的石雕獅頭水池,只可惜不知在哪個年代損壞了,只剩下銹跡斑斑的水管和殘缺不全的鬃毛石刻。廣廳東側偏南的房間內,石頭砌築的、獨具特色的德式壁爐露出真容。據專家考證,這裡曾是車站的貴賓室。在廣廳東側偏北的房間,德國老式暖氣片保存完好。
最讓施工人員驚奇的是,取點鑽探後,大理石下還有一層。揭開之後,原始地面重見天日,儘管凸凹不平,但磨得有些光滑的條石承載著光陰的腳步。
原始地面上還有5個鐵十字勳章拼圖。這是德國人修建這座建築時留下的印記。在德國,鐵十字勳章是榮耀的象徵。
施工人員不放過任何蛛絲馬跡,對清理出來的渣土全部進行清篩,先後 “篩”出了銅、鐵、鉛、布、皮、紙、玻璃及雜項等10多個種類的文物100多件,涵蓋了德建時期、日占時期、日偽時期和民國時期,這些文物隱含著建築演變的密碼。
經過修舊如舊,精心打磨,這座老建築恢復了昔日的容顏。
修整
布置展陳大綱
展陳大綱是布展的基礎。而展陳大綱的撰寫不是一項簡單的文字工作,必須對這段歷史有著全面深入的了解,因為膠濟鐵路是一部歷史厚重的大書。
膠濟鐵路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德國占領青島後修築的一條帶有殖民色彩的鐵路。戊戌變法、濟南開埠、五四運動、濟南慘案等一些重要歷史事件都與它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
在百年歷史長河中、在有限的建築空間內,怎樣才能清晰展現波瀾壯闊的歷史風雲,這是擺在展陳大綱撰寫者面前的一項首要任務。
濟南鐵路局、路局黨委抽調戚斌、李進、李宣傑、胡永坤和筆者5人組成大綱撰寫組,同時也是文物徵集組。2012年4月,我們研討確定了展館的基本定位、框架布局和展廳主題,並落實了撰寫任務。
豐富的史料是撰寫展陳大綱的基礎。我們搜尋查閱了 《膠濟鐵路史》 《德國侵略山東史》 《日本侵略山東史》 《膠澳志》 《中華民國鐵路史資料》《青島開埠十七年》 《濟南開埠百年》 《膠濟鐵路經濟調查報告》等大量與膠濟鐵路有關的書籍。
濟南、濰坊、高密、青島等膠濟鐵路沿線城市的檔案館和山東省檔案館、相關區縣檔案館都留下了我們的足跡。我們從中發現了1898年中德簽署的 《膠澳租借條約》,直隸大臣袁世凱和山東巡撫周馥1904年關於濟南、濰縣、周村三地開埠的奏摺以及清政府外務部關於濟南三地開埠的批覆等珍貴文獻。 《膠澳租借條約》催生了膠濟鐵路,膠濟鐵路催生了濟南開埠。
在路局檔案室,我們發現了許多沉睡多年、難得一見的寶貝。這其中有1906年德國人繪製的 《山東膠濟路線圖》,首次面世,極為珍貴;有二十世紀三四十年代出版的關於膠濟鐵路接收紀要的叢書 (中國1923年1月1日從日本手中正式收回膠濟鐵路),裡面有許多珍貴圖片;有帶有 “極秘”字樣、1936年日本 “支那駐屯軍司令部”繪製的 《膠濟鐵道線路一覽圖》。當時,抗日戰爭尚未爆發,這份圖紙是日軍為侵略山東提前繪製的秘密調查報告;有1938年日本人製作的 《膠濟鐵路被害狀況一覽表》,那是中國軍民破壞鐵路、抗擊日軍的佐證。
展陳大綱完成之後,我們先後聽取了中國鐵道博物館、青島檔案館、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等有關專家的意見,在反覆修改之後,組織專家評審,得到了專家們的好評
整理歷史文獻
鐵路文物是鐵路發展歷程的記憶和縮影,是鐵路行業歷史文化的實物見證。沒有鐵路文物的支撐,鐵路博物館或陳列館就名不副實。
2012年12月11日,濟南鐵路局下發了《關於在全局開展可移動文物普查與徵集工作的通知》,2013年7月17日,又下發了 《濟南鐵路局關於收集局管內部分文物的通知》。
一批來自基層單位的文物陸續向膠濟鐵路陳列館集中。這其中有青島大港站的鐘表殘件。大港站修建於膠濟鐵路開工的1899年,是規劃中的膠濟鐵路青島起始站,也是青島最早的火車站。青島站1901年建成前,大港站是膠濟鐵路的始發站。這塊鐘錶曾安放在大港站第一站台,歷經風風雨雨,見證百年滄桑。
一些散落在其他城市的相關文物也納入了文物徵集組的視線。
李希霍芬,提出修築膠濟鐵路的第一人,他的傳世巨著 《中國》一共5卷,出版時間跨越35年,全套出現極為罕見。工作人員大海撈針般蒐集線索,從東北一位收藏家手中購得3卷,極為難得。
與此同時,文物徵集組深入膠濟鐵路沿線走訪。地處膠濟鐵路中段的坊子站就是我們的走訪地之一,這裡有山東最為集中的德式、日式建築150多座,擁有我國近代重要的歷史文化資源和珍貴的人文景觀資源。坊子站在20世紀80年代線路改造後業務銳減、設備更新緩慢,故而為歷史文物的遺存創造了條件。文物徵集組在站區內仔細考察時,果然在廢料堆里有了重大發現,先後搜尋出1900年、1902年、1903年德國製造的鋼軌和1916年美國製造的鋼軌。
文物徵集工作還做到了德國。在蒐集史料的過程中,一位關鍵人物進入大家視線:錫樂巴。他是德國工程師,1886年來到中國,先後幫助勘測過滬寧鐵路,設計過京漢鐵路、漢渝鐵路,是膠濟鐵路最初的主要設計者。可是,關於他的影像一直是個空白。後來,在青島市檔案館宣教處處長周兆利的引見下,工作人員找到了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史研究所鐵路專家王斌。她專攻德語,曾專程到錫樂巴家鄉採訪過,撰寫過 《近代鐵路技術向中國的轉移——以膠濟鐵路為例》一書。
應工作人員要求,王斌聯繫了錫樂巴家鄉的比特堡郡博物館,這才有了後來膠濟鐵路陳列館關於錫樂巴圖文並茂的介紹。比特堡郡博物館還熱心提供了關於膠濟鐵路的其他文物。
路局報社和電視台發布了文物徵集公告之後,一些 “老鐵路”積極回響。濟南電務段退休職工朱皖濟把埋在原膠濟鐵路高級職員公寓內的老石碑挖出,協助工作人員運到陳列館。還有職工把自己心愛的收藏品贈送給陳列館。濟南市民普遍關注的濟南老火車站大鐘也被工作人員收到陳列館,作為特展藏品妥善保管。
可以說,每一件文物的背後都有一段曲折的故事。
更有意外驚喜。2013年6月,山東中鐵濟南旅遊廣告集團有限公司在院內花壇翻修時,意外發現了埋在地下的鋼枕。膠濟鐵路修建之初,全線採用德國鋼枕,此後百年,歷經多次改造,鋼枕蹤跡皆無,沒想到會在離膠濟鐵路陳列館不足百米的地方意外出土。
德國原產鋼枕與鋼軌的意外發現,為重現膠濟鐵路原貌片段創造了有利條件。二者有機結合,化為陳列館內一道可以觸摸的人文景觀。
2013年11月7日,膠濟鐵路陳列館正式開館,中國鐵路博物館系統又增添了一個新的成員。
列展的各類珍貴資料文獻
膠濟鐵路原始圖紙、膠濟鐵路最初的德國鋼軌和鋼枕、1900年、1902年、1903年德國製造的鋼軌和1916年美國製造的鋼軌、李希霍芬德文版《中國》、德國鐵十字勳章、德建石雕獅頭水池、華東支前搶修鐵路紀念章、新中國成立初期濟南鐵路管理局管轄範圍一覽圖(原版)、原膠濟鐵路高級職員公寓老石碑、青島大港站的鐘表殘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