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東新石器文化,對膠東地區新石器文化的統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東新石器文化
- 地理位置:山東省
膠東新石器文化,對膠東地區新石器文化的統稱。
大汶口文化是分布於黃河下游一帶的新石器時代文化,因山東省泰安市岱嶽區大汶口鎮大汶口遺址而得名。分布地區東至黃海之濱、西至魯西平原東部、北達渤海北岸、南到江蘇淮北一帶,基本處於漢族先民首領少昊氏的地區,為山東龍山文化的...
中國新石器文化至少要在距今10000年前,實際開始年代還當更早;一般延續到前2000年左右 產品歷史 新石器時代是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這一名稱是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於1865年...
後李文化是山東地區發現最早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約8200至8500年,之後便是北辛文化,這樣的遺址在全省乃至全國都是非常少見的。白石村類型 1、發現與分布:白石村類型的遺址共發現近40處,分布區域限於膠東半島地區。近80%位於海邊或...
新石器文化是考古學上的一個文化分期,指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開始於約七八千年前。它的文化特點是廣泛使用經磨製加工的石器,並能制陶和紡織;人類已經定居生活。中國重要的新石器文化有磁山文化、大地灣文化、仰韶文化、馬家窯文化...
北埝頭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位於平谷縣大興莊鄉北埝頭村西500米處。新石器時代人類居住遺址,面積約5000平方米。北埝頭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 該遺址北部為古河床,距遺址台地頂部6-7米,北400米處為錯河河道。1984年4月對遺址被蠶食破壞...
新石器時代指在考古學上是石器時代的最後一個階段,以使用磨製石器為標誌的人類物質文化發展階段。新石器時代這一名稱是英國考古學家盧伯克於1865年首先提出的,這個時代在地質年代上已進入全新世,繼舊石器時代之後,或經過中石器時代的...
紅山文明的發生雖然必須以紅山文化內部因素為基礎,但紅山文化本身並未在物質文化發達和軍事強大上做好準備,紅山文化超越氏族組織之上的公共權力的誕生,與中國北方新石器文化的整體格局變化有著至關重要的聯繫,其時她要面對的不是族群內部...
裴李崗文化與華北早期新石器文化其他類型一樣存有細石殘餘,表明它與以河南靈井和陝西沙苑為代表的中石器遺存有著淵源關係。從建築遺存、埋葬習俗、農業生產,特別是陶器形制、紋飾等方面考察,它與後來的仰韶文化關係更為密切,一般認為,...
磁山文化代表了北方旱作農業中的穀子文化,在研究中國古代農業起源時,兩者缺一不可。將中華文明上溯到8000年前,早於仰韶文化1000年。是邯鄲十大文化脈系之首,是東方文明發祥地之一。分布地區 磁山文化是中國華北地區的早期新石器文化,...
山東章丘市龍山鎮西河新石器時代遺址,1991年6月,山東省考古所對西河遺址被窯廠征占部分進行了搶救性的發掘。1997年8、9月份為配合106省道拓寬工程,又對該遺址進行了發掘。基本信息 遺址名稱:山東章丘市龍山鎮西河新石器時代遺址 遺址...
後大堂新石器時代龍山文化遺址,位於贛榆縣贛馬鎮贛馬中學院內和贛馬中心國小北側,總面積約6000平方米。遺址中心部位在今贛馬中學教學樓下,因此處曾是贛榆縣古代縣衙的後大堂而得名。經考證,後大堂新石器時期龍山文化遺址是一處“...
在距今4000年以前,楚雄境內先民多已進入新石器時代。現代考古發掘證明新石器文化遺址在楚雄州各縣均有發現,並以元謀、永仁、祿豐等縣最為集中,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元謀大墩子和永仁菜園子。 根據歷史學家研究,古稱“大笮”的攀枝花鹽邊...
晚期以理縣箭山遺址為代表,是一種在早、中期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較為發達、特色更鮮明的新型地方文化。岷江上游地區的新石器文化對於四川盆地周圍早期蜀文化有深刻影響,如在綿陽邊堆山,廣漢三星堆及成都平原的早期遺址中都有明顯反映,是...
泰山、沂蒙山以東則繼續發展著岳石文化。淮夷的形成與發展,與岳石文化一些氏族南下有關,也與原在豫東地區的有虞氏向東南遷移有一定關係。這種大規模的遷移,一方面是因為中原和山東兩地新石器時代末期諸部落集團的矛盾衝突,另一方面受到...
蟻山新石器時代文化遺址位於泉港區塗嶺鎮,屬於“貝丘遺址”,年代在距今4300至3000年左右,屬新石器晚期,為商周時代文化遺址。簡介 蟻山又名行山,海拔161米,周圍山丘連綿,是一處花崗岩丘陵地帶。1987年11月,福建省博物館、泉州市...
此展品為灰陶新石器時代大汶口文化文物。高2.5厘米,腹徑4厘米。古代陶製紡線用具。略成圓餅形或凸圓形,中有孔,插入木柄或骨柄可以捻線,邊緣部有一周弦紋。現收藏於聊城中國運河文化博物館。文物介紹 此展品為灰陶新石器時代大汶...
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石錛 新石器時代崧澤文化石錛是崧澤文化時期的一件文物,現收藏於浙江省博物館。文物特徵 縱7.7,橫2.7,高1.2 器形較規整,長條形,器表大多磨製精細,但局部有缺損,平刃,較鋒利。
是確立膠東史前文化譜系的重要環節,其文化屬性被有的學者稱為“邱家莊類型”或“邱家莊時期”,為膠東新石器文化四大時期之一;邱家莊遺址也是研究膠東早期人類適應和利用自然難得的科學地點,為研究膠東貝丘聚落的文化內涵和特徵、生業...
10 歷史文化 11 地方特產 12 風景名勝 13 著名人物 14 榮譽稱號 歷史沿革 編輯 語音 膠州市境內有新石器時代集大汶口文化、龍山文化於一體的三里河文化遺址。 西周到春秋時期,市境內有莒、介國。春秋末期,計、介併入齊國。
位於萊陽市穴坊鄉泉水頭村東約1公里的土埠上,東距海岸約5公里。面積約4.2萬平方米。中南部文化堆積厚近1米。採集遺物有夾砂紅陶鼎足、石斧、石磨棒、石球等。屬膠東新石器文化“邱家莊類型”和大汶口文化遺存。
磨盤、磨棒、球和網墜。陶器以夾砂、夾雲母的紅褐陶為主,有黑色單彩的彩陶;紋飾有附加堆紋、刻劃紋、乳丁紋;器類有盆形錐足鼎、罐、缽、碗、觚形杯、紡輪、角形把手、蘑菇形把手等。屬膠東新石器文化“邱家莊類型”遺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