膠州市文化志

膠州市文化志

《膠州市文化志》是蔡鐵原編纂的地方志。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膠州市文化志》
  • 作者:蔡鐵原
  • 類別:地方志
  • 編纂單位:膠州市文化志辦公室
內容簡介,作品目錄,

內容簡介

一、本志書以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思想方法,以《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的決議》為指針,堅持四項基本原則,以事實為根據,記述膠州市文化藝術的發展歷史;
二、本志上限年代,原則上始於1840年(清道光二十年),下限年代斷於1987年。個別章節為完整地追溯淵源,對上限年代有所浮動。

作品目錄

文化大事記
第一章 文化行政
第一節 建國前的文化行政
一、通俗演講所
二、公立圖書館、民眾讀書閱報所
三、民眾教育館
四、青年會
五、新民會
第二節 建國後的文化行政
附:膠州市文化行政機構設定圖
第二章 民眾文化
第一節 文化館
附:幾個年度文化設施資料
第二節 文化站
一、文化站第一階段建站情況
一、文化站第二階段建站情況
三、文化站第三階段建站情況
四、文化站第四階段建站情況
第三節 展覽館
第四節 膠州畫院
第五節 工人文化宮
第六節 民眾藝術團體
一、高鳳翰學會
二、膠州市書法協會
三、膠州市青年書法協會
四、膠州美術研究會
第七節 業務輔導
第八節 會演調演
第九節 元宵燈會
第十節 重要展覽
附:1987年膠州市首屆歌手大獎賽優秀歌手名單
第三章 傳統文萃
第一節 膠州秧歌
附一、建國前膠州秧歌主要演員師承關係示意圖
附二、建國前著名膠州秧歌演員
附三、建國前膠縣主要秧歌安鍋點
附四、建國後挖掘整理的膠州秧歌曲牌劇本
附五、膠州秧歌勾沉(摘要)
第二節 膠州八角鼓
附一、建國後整理好的24個曲牌
附二、建國後已整理成冊的69個唱段
附三、膠州八角鼓歷代主要傳人名單
第三節 膠州漁鼓
第四節 膠州大鼓
第五節 地方雜耍
第六節 民間鼓樂
第七節 流行劇種
一、梆子
二、京劇
三、茂腔
四、柳腔
五、呂劇
六、歌劇、歌舞劇
七、話劇
第八節 民間美術工藝
一、史家燈
二、剪紙
三、絨孩、布老虎
四、風箏
五、套盒
六、泥塑
七、鐵畫
第四章 圖書報刊
第一節 圖書發行
一、成文堂書局
二、大同書局
三、售書社
四、新民書社
五、新華書店
第二節 圖書閱覽
一、膠縣公立圖書館
二、膠州市圖書館
第三節 地方報刊
一、膠州日報
二、紅皮書
三、曉鐘文藝
四、鋤頭周刊
五、膠中周刊
六、新膠州刊
七、膠縣青年
八、廿世紀半月刊
九、膠縣大眾
十、革命文藝
十一、金膠州
十二、膠州科技
十三、膠州文史資料
第四節 歷代志書
第五章 影視廣搖
第一節 電影
一、電影發行放映公司的組織結構
二、膠州市電影發行放映公司機構沿革領導人員更迭情況
三、技術培訓
四、膠州市各類放映單位明細表
五、幻燈宣傳
第二節 電視
第三節 廣播
第六章 劇團劇場
第一節 建國前民間職業演出團體及場所
一、演出團體
二、建國前演出場所
第二節 建國後演出團體
一、膠州京劇團
二、青島市茂腔劇團
第三節 專業劇團調演會演
第四節 建國後演出場所
一、新明劇院
二、人民劇場
第七章 文物考古
第一節 文物管理機構及收藏
一、文物管理機構負責人更迭表
二、館藏重要文物
第二節 古蹟
一、古遺址
二、古墓葬
三、古金石
四、古廟宇
五、壇廟城池
第三節 山川名勝園林
一、山川名勝
二、園林
第八章 藝文著述
第一節 明代著述
第二節 清代著述
第三節 民國著述
第四節 建國後民眾創作
第九章 地方語文
第一節 方言
一、語音
二、辭彙
三、語法
第二節 俗諺
第三節 歌謠
一、兒歌童謠
二、革命民歌
第四節 軼聞傳說
一、艾山石耳
二、四姓同宗
三、庸譚故里
四、雙女冢
五、雙女井
六、膠州獨榜翰林
七、神醫痘兒哥哥
八、牧馬城
九、助馬灣、馬蹄泉、濯硯泉
十、八子繞母
十一、洪州與膠州的傳說
十二、匡無福、薛不祿
十三、血手印
附《來自膠州的傳說》篇目
第五節 謎語
第六節 歇後語
第七節 楹聯
楹聯
春聯
第十章 文苑人物
庸譚
王和
趙慎修
紀騰蛟
高宏圖
法若真
張謙宜
李世錫
高鳳翰
姜淑齋
冷枚
法坤宏
法坤厚
匡源
李長霞
史成方
劉彩
法偉堂
柯劭(文心)
陳鑾增
匡超
周輝遠
鄭雲亭
王葆崇
張鳳山
高友三
楊仲原
姜子誠
王克捷
高益倫
劉順仙
郝金奎
王路丁
張文麟
吳元超
李玉香
溫秀琴
高俠影
第十一章 今古詩選
附錄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