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內翻膝外翻或髖內翻

膝內翻膝外翻或髖內翻

大骨節病是一種地方病。本病因骺板融合速度不一致,兩下肢往往出現膝內翻,膝外翻或髖內翻畸形。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膝內翻膝外翻或髖內翻
  • 常見發病部位:下肢
  • 常見症狀:體型矮小,關節粗大,並有疼痛與活動受限
病因,診斷,鑑別,預防,

病因

大骨節病的病因至今未明。曾懷疑為口慢性中毒所致,但未能證實。大多數人認為可能與穀物中的致病黴菌有關。動物實驗發現:凡用帶有致病黴菌的穀物飼養的動物,其骨骼中所出現的病理改變與大關節病很相似。致病黴菌可能為留鐮刀菌,但未能完全證實。

診斷

膝內翻膝外翻或髖內翻 若在少年時期發病,由於骨骺板提前骨化,使發育出現障礙,表現為侏儒型。患者體型矮小,關節粗大,並有疼痛與活動受限,以踝關節發病最早,接著順序為手指關節、膝、肘、腕、足趾關節和髖部。因骺板融合速度不一致,兩下肢往往出現膝內翻,膝外翻或髖內翻畸形。手指短小粗小,足部扁平。年齡愈輕,畸形愈重。
膝內翻膝外翻或髖內翻
膝內翻膝外翻或髖內翻
如果在青春後期發病,則畸形不明顯。主要表現為骨關節炎症狀,關節腫脹,有少量積液,活動時有磨擦感,並時有交鎖症狀,有時還可檢查到關節內有游離體。成人下肢發病多,因踝、膝腫脹疼痛,行走十分不便。
X線片表現非常類似骨關節炎,以踝關節病變最為嚴重。早期可見關節間隙增寬,嚴重不整齊,關節內有游離體。接著關節面的皮質骨密度增加,間隙趨向狹窄。關節的邊緣出現明顯的骨唇。常有軟骨下囊性變。往往距骨體被壓扁,骨質密,形態扁平,猶如缺血性壞死一般。此後距舟關節和距下關節都可以發生骨唇、骨密度增加和軟骨下有囊腫形成。膝關節的髕股關節亦可以凹凸不平,邊緣長了許多骨唇,關節端粗大,關節內有游離體。日久後,關節塌陷。髖關節有類似的變化,股骨頭呈缺血壞死狀並可有髖內翻畸形。在手指,表現為關節端粗大,關節面高低不平,關節間隙狹窄,骨密度增加,指骨短小。

鑑別

臨床上需要與大骨節病鑑別的疾病主要有2類,一類是引起關節粗大、疼痛的疾病;一類是引起軟骨內成骨障礙、短肢畸形、身材矮小的疾病。鑑別時主要應掌握各自疾病的特徵,以及大骨節病有地區性等特點。
1、退行性骨關節病(骨關節炎、增生性關節炎):其與晚期大骨節病的相同之處是有關節軟骨的退行性變和破壞脫落,發生關節疼痛、僵硬、關節粗大、活動愛限制。和大骨節病不同之處在於:①多發生於40歲以後的成人,青年人少見,幾乎不見於兒童。②無短指(趾)、短肢畸形。③關節受累為非對稱性。④肌萎縮不明顯。
2、離性骨軟骨炎:在關節軟骨部分分離形成關節游離體、引起關節交鎖方面,與大骨節病晚期有相似之點。主要不同之點是:①受累部位主要是雙膝關節或革單一關節(如踝部),手指改變少見。②不影響骺板軟骨生長,無短指、短肢畸形。③多有外全國各地史。
3、類風濕關節炎:在好發生於青少年,開始我累及手指小關節,有多發、對稱的指關節腫大、疼痛等方面與大骨節病有些類似。明顯不同之點是:①受累關節周圍軟組織有腫、熱等炎症表現,關節腫脹呈紡錘形。②重症病例關節最終常出現纖維性強直。③無短指(趾)畸形。④類風濕因子(IgM)在70-80%患者中為陽性。⑤20-25%患者皮下有類風濕結節
4、痛風:雖然也有多關節受累和手、腕、足、踝等部關節腫痛,但以下各點和大骨節病明顯有別:①發病年齡大部分在40歲以下。②多有家族遺傳史;③受累關節有紅、腫、熱、痛等急性炎症表現,發病急驟,疼痛劇烈。④在關節或其他部位皮下有痛風石,皮膚如潰瘍排出白色尿酸鹽結晶。⑤關節損害為非對稱性。⑥急性期有發熱、寒戰、白細胞升高等全身反應。⑦給予秋水仙鹼治療,症狀迅速緩解。因此容易和大骨節病鑑別。
5、氟骨症:氟骨症患者晚期亦可發生廣泛的關節退行性變,關節邊緣骨刺增生,關節活動障礙,步態蹣跚。但與大骨節病不同之處甚多,例如:①發病地區不同,2種病重疊的地區很少。②發病年齡一般都在成年以後。③多有氟斑牙。④以脊柱及四肢大關節受累為主。⑤骨骼病變以骨硬化為主,伴有骨周軟組織的廣泛鈣化、骨化。⑥椎管變窄,椎間孔變小,造成脊髓和神經根損傷。故不難與大骨節病鑑別。
6、軟骨發育不全:在短肢畸形、身材矮小方面與大骨節病性件儒相鑑別。其主要不同之點是:①為先天性,出生後即四肢短小,生長緩慢。②前額明顯突出,鼻樑深度凹陷。③X線全身多處有軟骨發育不全畸形。④骨骺增大呈喇叭形,長骨兩側膨大非常明顯。⑤關節不痛或很輕。
7、佝僂病:重症者雖然也影響骨骼生長發育,但多見於嬰幼兒;有佝僂病特有的囟門關閉遲、方顱、雞胸、肋骨串珠等表現;X線下骺線增厚,呈毛刷樣;下肢骨幹彎曲而形成“X”型或“O”型腿。這些都和大骨節病明顯不同。
8、克汀病:雖然也有身材矮小,但生後不久即表現出生長發育滯後;有明顯智力和性功能障礙。有不同程度的聽力和語言障礙。X線骨齡明顯落後,乾骺閉合延遲。容易和大骨節病區別。
若在少年時期發病,由於骨骺板提前骨化,使發育出現障礙,表現為侏儒型。患者體型矮小,關節粗大,並有疼痛與活動受限,以踝關節發病最早,接著順序為手指關節、膝、肘、腕、足趾關節和髖部。因骺板融合速度不一致,兩下肢往往出現膝內翻,膝外翻或髖內翻畸形。手指短小粗小,足部扁平。年齡愈輕,畸形愈重。
如果在青春後期發病,則畸形不明顯。主要表現為骨關節炎症狀,關節腫脹,有少量積液,活動時有磨擦感,並時有交鎖症狀,有時還可檢查到關節內有游離體。成人下肢發病多,因踝、膝腫脹疼痛,行走十分不便。
X線片表現非常類似骨關節炎,以踝關節病變最為嚴重。早期可見關節間隙增寬,嚴重不整齊,關節內有游離體。接著關節面的皮質骨密度增加,間隙趨向狹窄。關節的邊緣出現明顯的骨唇。常有軟骨下囊性變。往往距骨體被壓扁,骨質密,形態扁平,猶如缺血性壞死一般。此後距舟關節和距下關節都可以發生骨唇、骨密度增加和軟骨下有囊腫形成。膝關節的髕股關節亦可以凹凸不平,邊緣長了許多骨唇,關節端粗大,關節內有游離體。日久後,關節塌陷。髖關節有類似的變化,股骨頭呈缺血壞死狀並可有髖內翻畸形。在手指,表現為關節端粗大,關節面高低不平,關節間隙狹窄,骨密度增加,指骨短小。

預防

大骨節病無法根治,亦不能抑制病變發展。對症治療可以減輕疼痛。有明顯關節畸形者可用手術治療。因游離體引起交鎖和疼痛的,可摘除游離體。因骨唇過多過大而影響關節活動者,可將骨唇切除以改善功能。有關節內翻、外翻者,可作截骨術。因多系雙側性或多發性病變,不宜作關節融合術。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