膝以下動脈血管成形術

膝以下動脈血管成形術是指通過球囊擴張,在可控的範圍內對膝以下動脈附壁斑塊施加壓力,造成其局限性斷裂,同時拉伸動脈中、外膜,解除管腔狹窄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脛動脈成形術和腓動脈成形術。傳統治療方案中膝以下血管再通首選治療方法外科分流術由於手術創傷大、併發症多、遠期通暢率低等問題而存在很高的治療風險。隨著介入治療的興起,微導絲、微球囊的出現,膝關節以下血管成形術逐漸開展,其治療目標是緩解疼痛、促進潰瘍癒合和挽救缺血肢體。經皮血管腔內成形術(PTA)由於創傷小、安全性高、操作便捷、術後恢復快、具有可重複性,已在臨床廣泛開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膝以下動脈血管成形術
  • 麻醉方式:局部麻醉
  • 適應證:股淺動脈閉塞或完全閉塞者等
  • 禁忌症:缺血器官功能已喪失者等
  • 併發症:血管破裂、夾層、栓塞
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適應證,禁忌證,手術步驟,注意事項,術後併發症,術後護理,術後飲食,

麻醉方式及術前準備

1.麻醉方式
局部麻醉。
2.術前準備
(1)向患者及家屬充分告知手術的目的、注意事項及可能的風險,獲得患者及家屬同意,並簽署知情同意書。
(2)患者凝血功能檢測、缺血肢體功能檢測、血管評估及其他相關檢查,排除禁忌證。

適應證

1.Fontaine分期Ⅱ期以上臨床症狀者。
2.數字減影血管造影證實病變狹窄程度>70%者。
3.靜息狀態下跨狹窄壓差>10mmHg,或患側動脈直接注射硝酸甘油100~200μg或罌粟鹼10~20mg後,跨狹窄壓差在10~20mmHg者。
4.病變較長或鈣化,預計手術困難較大者。
5.股淺動脈閉塞或完全閉塞者。
6.糖尿病足引起肢端缺血壞死者。

禁忌證

1.嚴重出血傾向者。
2.缺血器官功能已喪失者。
3.病變血管解剖類型不適合者。
4.導絲和導管不能通過血管狹窄(閉塞)段者。

手術步驟

1.患者取平臥位,常規消毒術區皮膚,局麻下以塞丁格法穿刺股動脈,進入血管腔內。
2.向股動脈上段送入導絲和造影導管,造影完畢藉助動脈路圖技術指導導絲、導管方向。
3.造影明確血管病變部位、範圍和程度後,選擇適宜直徑的球囊導管,沿導絲將球囊導管送至血管狹窄段中央,以1:1稀釋的對比劑充盈球囊,擴張病變狹窄部位,壓力以螢光屏上血管狹窄部位球囊壓跡消失為宜,球囊擴張時間15~30秒,完全閉塞病變需要擴張1~3分鐘,間隔1~2分鐘後重複擴張,重複3~4次。
4.撤出球囊導管,重複造影觀察血管成形情況,直到滿意為止。

注意事項

1.球囊導管的選擇:膕動脈4~5mm,脛動脈或腓動脈2.5mm。
2.斑塊位置、長度、組成及形態是影響PTA的重要因素,偏心型或開口處病變較難處理。
3.對狹窄段病變,通常用0.4572mm(0.018英寸)的鉑金頭導絲,在導絲通過狹窄段時用一直徑2~4mm、長度120mm的導管固定導絲,使導絲順利通過血管狹窄段。
4.對於完全閉塞病變一般選用0.8890mm(0.035英寸)的鉑金頭導絲,導絲通過病變後,沿導絲送入一導管,更換0.4572mm的鉑金頭導絲,其他操作同狹窄段病變。

術後併發症

1.穿刺部位血腫、假性動脈瘤形成:與穿刺部位損傷和血管情況相關。
2.血管破裂、夾層、栓塞:與穿刺造成的血管損傷有關。
3.對比劑腎病:可能同基礎腎功能異常、糖尿病、服用其他腎毒性藥物有關。

術後護理

1.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徵及穿刺部位情況。
2.定期隨訪,行超聲都卜勒檢查了解血管情況。
3.口服抗凝藥物治療。

術後飲食

主要針對糖尿病、高血壓等基礎疾病調整飲食,如糖尿病飲食、低脂少鹽飲食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