腺苷肌酶驅動的P1嘌呤信號異常在致癇機制中的作用研究

腺苷肌酶驅動的P1嘌呤信號異常在致癇機制中的作用研究

《腺苷肌酶驅動的P1嘌呤信號異常在致癇機制中的作用研究》是依託華中科技大學,由康慧聰擔任項目負責人的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腺苷肌酶驅動的P1嘌呤信號異常在致癇機制中的作用研究
  • 項目類別:青年科學基金項目
  • 項目負責人:康慧聰
  • 依託單位:華中科技大學
中文摘要,結題摘要,

中文摘要

腺苷可抑制興奮性遞質的作用而終止癲癇發作,從而被稱為天然的內源性抗癲癇物質。腺苷激酶(ADK)是腺苷代謝的主要調節酶,急性癲癇發作時腦內ADK表達急劇下調,腺苷濃度急劇增高,刺激P1嘌呤受體抑制癲癇發作;然而我們在前期工作中卻發現慢性復發性癲癇大鼠腦內ADK及嘌呤受體的改變與急性發作時相反,推測這種反向變化是導致腺苷的作用由抗癲癇向致癲癇轉變的原因,ADK驅動的腺苷濃度及P1嘌呤信號異常可能是重要的致癇機制。同時神經元的GABA信號通路是嘌呤信號的重要靶點,而ADK主要由膠質細胞表達,因此嘌呤信號通路銜接的神經元-膠質細胞對話可能是深層的致癇機制。本項目從在體及體外兩方面入手,採用基因工程、電生理、阻滯劑/激動劑等核心技術,對ADK如何驅動P1嘌呤信號異常?後者又如何作用於GABA信號而促進癲癇的形成與發展?兩個關鍵問題進行探討。本項目的實施將為癲癇發病機制研究增添新的實驗室證據。

結題摘要

目前臨床癲癇的治療仍缺乏有效藥物阻止致癇機制的進展,腺苷激酶在致癇機制中的關鍵作用日益受到關注,本項目針對致癇機制的研究,探討腺苷激酶為核心的腺苷系統在致癇機制中的角色及其與GABA信號通路的關係。研究內容分三部分,第一部分探討ADK干擾的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移植對癲癇模型的神經元損傷及GABA信號通路的作用,經慢病毒高效轉染(轉染效率93%)的MSC,其ADK表達下調58%,移植後大鼠經氯化鋰-匹魯卡品點燃時發作總時間明顯減少,但點燃潛伏時間無變化,同時Morris水迷宮實驗發現ADK干擾的MSC移植可明顯縮短點燃大鼠的逃避潛伏期,改善其空間記憶功能。尼氏染色結果表明移植組神經元損傷較對照組明顯減輕,且TUNEL染色進一步證實移植組細胞凋亡明顯減輕。海馬區GABA-ARα1表達的研究則發現點燃後24小時時移植組GABA-ARα1表達高於對照組,30天時移植組GABA-ARα1表達則低於對照組,提示移植細胞的治療作用可能隨時間延長而減退,本部分研究進一步證實ADK在癲癇發病機制中的關鍵作用並明確了細胞移植的治療作用。第二部分探討戊四氮點燃的腺苷A1受體敲除鼠行為學及Schaffer側支LTP,行為學水迷宮研究結果表明PTZ點燃的A1R敲除鼠逃避潛伏期明顯延長,測試時A1R敲除鼠進出平台所在象限的次數明顯減少,提示其空間記憶功能受損;強迫游泳試驗結果則表明敲除鼠在5分鐘觀察時間內浮動不動的時間明顯長於野生型,提示其存在明顯抑鬱情緒。LTP高頻刺激戊四氮點燃的癲癇模型後,野生型組高頻後增幅130%,敲除鼠組增幅120%,提示敲除鼠組學習及記憶功能受損。第三部分探討腺苷A1受體敲除鼠P2X7受體的表達,結果表明戊四氮點燃24h時,兩組P2X7均較點燃前增多,敲除鼠組較野生型組P2X7表達增多,提示P2X7在腺苷A1受體通路受阻情況下發揮了一定的作用。通過三部分實驗研究,本項目為癲癇致癇機制的闡明提供了實驗室證據,為以腺苷激酶為靶點的抗癲癇藥物研究提供了理論依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