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拉丁學名:Amphiesma
- 界:動物界
- 分布區域:亞洲
- 中文學名:腹鏈蛇屬
草腹鏈蛇(學名:Amphiesma stolatum)為游蛇科腹鏈蛇屬的一種中小型無毒蛇。頭橢圓形。頭頸部黃褐色或紅褐色,體尾背面黃褐色,體背兩側各有1道淺色縱紋,自頸後延伸至尾末,身體前段縱紋較為模糊,體中後段較為明顯。棲息於...
雙帶腹鏈蛇(學名:Amphiesma parallela)為游蛇科腹鏈蛇屬的爬行動物。形態特徵 頭圓寬,吻鈍圓,頭頸可區分,全長650毫米左右。上唇鱗8(2—3—3)枚,個別7(2—3—2)枚;眶前鱗1(2,3)枚,眶後鱗3(2)枚;顳鱗1...
腹斑腹鏈蛇(Amphiesma modesta (Gunther,1875))是游蛇科腹鏈蛇屬的一種動物。形態特徵 全長297~583毫米。頭較大,與頸區別明顯;眼較大,瞳孔圓形;體長柱狀,尾長。上唇鱗9(3—3—3)枚或8(2—3—3)枚,頰鱗1枚;...
台北腹鏈蛇(學名:Amphiesma miyajimae)是游蛇科腹鏈蛇屬的一種動物。俗名台北游蛇、金絲蛇,是台灣的特有物種。分布於台灣本島,一般棲息於低海拔山區以及活動於森林底層、灌叢、草叢或山區步道上。其生存的海拔上限為1000米。該...
無顆鱗腹鏈蛇(Amphiesma atemporalis (Bourret,1934))是游蛇科腹鏈蛇屬的一種動物。形態特徵 描述依據標本 雲南孟連、屏邊各1雄,河口1雌。形態描述 體型較小,屏邊1雄全長(243+90) mm。頭長橢圓形,與頸略可區分。頰鱗1枚,...
銹鏈腹鏈蛇(Amphiesma craspedogaster (Boulenger,1899))是游蛇科腹鏈蛇屬的一種動物。背面黑褐色,背側有二行鐵鏽色縱紋。形態特徵 頭長圓形,與頸區別明顯,瞳孔圓形;體長柱形,尾細長;全長600~716毫米。上唇鱗8(3—3—...
卡西腹鏈蛇(Amphiesma khasiensis (Boulenger,1890))是游蛇科腹鏈蛇屬的一種動物。背面暗灰色或黑褐色,有或無不明顯的背側淺色縱紋,或呈不連續的點線。形態特徵 全長463mm,頭大小適中,頭頸略可區分,吻端尖出,瞳孔圓形。...
鹽邊腹鏈蛇發現於中國四川攀枝花市鹽邊縣境內,故名。其發現地的海拔,約為1900餘米。劉芹團隊成員、宜賓學院教師郭鵬介紹,團隊首次採集到鹽邊腹鏈蛇是2015年六七月間。經過比對,鹽邊腹鏈蛇與中國及鄰近地區其它東亞腹鏈蛇屬物種之間有...
平頭腹鏈蛇(Amphiesma platyceps (Blyth,1854))是游蛇科腹鏈蛇屬的一種動物。形態特徵 全長620毫米。頭長圓,眼大,頭頸區分明顯。上唇鱗8(2—3—3)枚或(3—2—3)枚,頰鱗1枚;眶前鱗1枚,眶後鱗3枚。背鱗19—19—...
克氏腹鏈蛇 克氏腹鏈蛇(學名:Hebius clerki)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水游蛇科東亞腹鏈蛇屬的動物。
黑腹腹鏈蛇 黑腹腹鏈蛇(學名:Hebius nigriventer)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水游蛇科東亞腹鏈蛇屬的動物。
錫金腹鏈蛇 錫金腹鏈蛇(學名:Herpetoreas sieboldii)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水游蛇科喜山腹鏈蛇屬的動物。
察隅腹鏈蛇 察隅腹鏈蛇(學名:Herpetoreas burbrinki)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水游蛇科喜山腹鏈蛇屬的動物。
騰衝腹鏈蛇 騰衝腹鏈蛇(學名:Hebius septemlineatus)是動物界脊索動物門爬行綱有鱗目水游蛇科東亞腹鏈蛇屬的動物。
無顳鱗腹鏈蛇(學名:Amphiesma atemporalis)為游蛇科腹鏈蛇屬的爬行動物。分布於越南以及中國大陸的香港、廣東、廣西、雲南、貴州等地,其標本採集自山區路邊。其生存的海拔範圍為416至2090米。該物種的模式產地在越南北部。分類地位...
草花蛇,是有鱗目游蛇科 腹鏈蛇屬爬行動物。又名草腹鏈蛇;其頭橢圓形,瞳孔圓形;頭頸部黃褐色或紅褐色,體尾背面黃褐色,體背兩側各有1道淺色縱紋,兩道縱紋之間多有黑褐色橫斑相連,橫斑與縱紋交界處有1個白色點斑;體前段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