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簡介,中國分布,世界分布,模式產地,討 論,
簡介
包被2層,外層厚150-350μm,由交織菌絲所組成;內層厚200-500μ m,由緊密的膠質菌絲所組成,延續的。孢體成熟後粉末狀,深橄欖黃至奶油黃色,無中柱或不育基部。假孢絲無色,分枝,有隔,直徑3.5-5.5μm。擔孢子球圓至近球圓, 3-4.5μm,近無色至淡黃色,有稀疏小疣。
中國分布
廣東廣州市麓湖公園,地上,1980年9月19日,王又昭(HMIGD 6188)。
世界分布
中國;亞洲,歐洲。
模式產地
模式標本產於義大利。
討 論
Ahmad(1952)記載該種擔孢子壁表平滑,但Monthoux和Rolin(1976),Calonge等( 1977), Hawksworth等(1983)以及一些學者均記載有疣,作者亦觀察到有稀疏的疣。畢志樹等(1994)可能援引了Ahmad的著作,仍然記載擔孢子平滑,他們的引用標本是鄭國揚(HMIGD 10761)於1986年9月9日采自廣東南澳縣黃花山林場的。如果確實是平滑的,則該號標本的拉丁文學名可能是定錯了。Monthoux和Rolin(1976)繪有標準的擔孢子線條圖;Calonge等(1977)有電鏡擔孢子掃描照片均顯示了疣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