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與發病機制,診斷要點,診斷要點概述,臨床表現,治療概述,
病因與發病機制
腹壁子宮瘺,常發生在剖宮產術後,子宮損傷(子宮穿孔、子宮破裂)修補術後。子宮切口與腹壁切口粘連,子宮切口感染,與腹壁切口形成瘺管。縫合技術不佳,子宮切口癒合不良。腹壁切口子宮內膜異位。
診斷要點
診斷要點概述
典型的腹壁子宮瘺診斷不難。可根據病史,尤其是有婦產科手術史,還可通過下列方法明確診斷:
(1)經腹壁傷口瘺道口注入亞甲藍液,若陰道流出藍色液體,可確診。
(2)瘺道造影:從腹壁瘺道口注入造影劑,在X線下可見造影劑流入子宮腔。
(3)B超探查:在B超監視下,將探針經腹壁瘺道口探入,螢幕上可看到探針伸入宮腔的影像。
臨床表現
患者多有術後持續發熱,腹壁傷口久不癒合。或拆線時傷口假癒合,隨後局部腫脹,繼而破潰,長期流分泌物,周圍組織瘢痕化,形成瘺管。隨著月經周期的變化,傷口出現腫脹、疼痛、流血性分泌物。
治療概述
少數腹壁子宮瘺經搔刮、換藥,可自行閉合。但大多數患者需在麻醉下行手術治療。
(1)修補術:將腹壁子宮瘺管及其周圍的瘢痕組織全部切除乾淨,露出正常組織。用1-0可吸收腸線縫合子宮切口,注意不要穿過子宮內膜層。縫合完畢將大網膜覆蓋於子宮切口上,防止其與腹壁切口粘連。然後依次縫合腹壁切口。
(2)腹壁子宮瘺及子宮切除術:不易修復的腹壁子宮瘺,可考慮行腹壁子宮瘺管及子宮切除術。但需根據患者有無生育要求,權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