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切口疝的發生包含了多種因素,可分為局部因素和全身因素兩方面。
1.局部因素
(1)切口感染切口感染是切口疝發生的主要原因,感染最終雖然可以得到控制,但腹壁的肌腱膜層因癒合不良出現薄弱缺損,之後就可能出現腹壁切口疝。
(2)切口裂開各種形式的切口裂開未得到及時有效處理均會直接導致切口疝的發生。
(3)切口選擇切口位置與切口方向也與切口疝發生相關。下腹部切口的切口疝發生率高於上腹部切口,縱向切口術後切口疝發生的危險要顯著高於橫向切口。
(4)縫合技術在縫合上層次不對、對合不當、過於稀疏、嵌入其他組織、縫合腹膜時留有缺口等均可能誘發切口疝。
2.全身因素
(1)肥胖肥胖患者肌肉薄弱、腹壁鬆弛度弱,手術後切口易撕裂因而容易發生切口疝。
(2)腹內壓增高的慢性疾病老年患者常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前列腺增生、頑固性便秘等一系列引起腹內壓增高的疾病,容易發生切口裂開和癒合不良而導致切口疝的發生。
(3)糖尿病糖尿病患者傷口癒合能力差,切口疝發生率是正常人的5倍。
(4)營養不良、使用腎上腺皮質激素和其他免疫抑制藥物阻礙切口癒合過程從而導致切口疝的發生。
(5)膠原代謝紊亂切口疝患者部分存在膠原代謝紊亂,直接影響切口癒合。
臨床表現
腹壁切口疝患者都有明確的腹部手術史。臨床表現為原手術切口部位的腹壁包塊,在腹壓增加時突出或增大,多數情況下平臥後可回納而消失,觸診可捫及切口下方的缺損;有時疝內容物與疝環或疝囊粘連而不易回納。急性嵌頓可引起持續性疼痛,並可合併腸梗阻的表現。如疝內容物發生壞死絞窄,則疼痛持續且劇烈,可引起疝外被蓋的炎症水腫,表麵皮膚潮紅、皮溫升高。絞窄是切口疝非常嚴重的併發症,必須及時手術,否則將奪去患者的生命。此外,巨大的切口疝往往合併有表麵皮膚的營養性潰瘍,這種潰瘍的進展有可能導致腹壁表層的破裂並發腸瘺。
檢查
CT除了可以清楚地顯示腹壁切口疝缺損的位置、大小、疝內容物及其與腹內臟器的關係外,還有助於發現某些隱匿疝、多發疝和嵌頓疝。
診斷
典型切口疝通過詳細詢問病史以及仔細的體格檢查就可明確診斷,超聲、CT等影像學檢查可用以輔助診斷,評價切口疝缺損大小和疝內容物,為進一步制定手術方案提供參考。某些急腹症患者,體檢時應該注意觀察有無切口疝的嵌頓或絞窄,尤其是在伴有腸梗阻的時候。
治療
外科手術是治癒腹壁切口疝的惟一有效方式。腹壁切口疝僅採用保守治療時,發生嵌頓乃至絞窄的潛在風險較高,因此診斷明確後,無手術禁忌者建議儘早進行手術。
1.非手術治療
僅適用於合併有其他嚴重疾病以及腫瘤手術後發生轉移或復發的腹壁切口疝患者;對於離前次手術時間短、傷口感染癒合不久的,在等待手術期間亦可採用非手術治療。
非手術治療主要是使用有彈力的腹帶。在保守治療過程中如出現噁心嘔吐、腹部疼痛等臨床症狀,則應及時檢查是否發生了嵌頓或絞窄。
2.手術治療
腹壁切口疝的手術修補包括開放修補和腹腔鏡修補兩大類,此外還包括腹腔鏡與開放操作結合的雜交手術。修補方法包括直接縫合修補和補片修補兩大類。直接縫合修補的復發率超過50%,僅適用於缺損很小的腹壁切口疝,目前臨床主要採用的是補片修補,復發率約5%。
(1)開放切口疝修補術開展較早,但對腹壁和患者的創傷較大,同時開放手術時放置和固定補片較為困難。
(2)腹腔鏡切口疝修補術腹腔鏡切口疝修補手術是在腹壁上打3~5個5~12毫米的小孔,先分離前次手術造成的腹腔內粘連,然後再用補片對缺損進行修補。與開放手術相比,具有顯著的微創優勢,同時補片放置可以完全在直視下進行,固定補片更加容易,已成為腹壁切口疝修補的首選方式。
(3)雜交修補術對於一些腹腔內粘連較重的切口疝患者,可以通過腹壁小切口在開放狀態下完成粘連分離,然後在腹腔鏡直視下放置和固定補片,即所謂的開放與腹腔鏡結合的雜交手術,以克服開放和腹腔鏡切口疝修補術各自的缺點,實現理想的修補。
預防
主要是針對腹壁切口疝的各種病因。
1.避免切口感染
通過改善手術前後全身情況、糾正低蛋白血症、控制血糖、術前停用或調整激素和免疫抑制劑的用量等可以增強切口的癒合能力和抗感染能力,結合術中嚴格的無菌操作、保護切口等措施,從而降低切口的感染機率。
2.避免切口裂開
一方面通過上述措施增強傷口癒合能力,另一方面避免術後出現劇烈咳嗽、腸麻痹、腹脹等使腹內壓增高的因素,結合術後腹帶包紮以避免發生切口裂開。
3.避免慢性腹內壓增高因素
對於存在慢性阻塞性肺病、前列腺增生、頑固性便秘等引起腹內壓增高疾病的患者,術後處理和緩解以上因素有助於降低術後切口疝的發生率。
此外,良好的切口設計和縫合技術、戒菸、減重等都有利於降低腹壁切口疝的發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