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腦

腸腦又稱為“第二腦”。它位於食管、胃臟、小腸與結腸內層組織的鞘中,含有神經細胞、神經傳遞質、蛋白質和複雜的環行線路。 關於腦的描述:通常認為,神經細胞是思考 和記憶的細胞。研究發現這種細胞不僅僅存 在於頭腦,也存在於人類的消化道。而且消 化道所擁有的神經細胞與脊髓內的神經元總數相當。所不同的是頭腦沒有微生物的直接 參與運行,而腸腦必須腸道微生物共生複合 才具有行為記憶功能。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腸腦
  • 別稱:第二腦
  • 位置:食管、胃臟、小腸的鞘中
  • 包含物:神經細胞、神經傳遞質、蛋白質等
基本信息,目前有證據證明,

基本信息

美國科學家聲稱,每人生來有兩個腦,即顱腦腸腦
腸腦位於食管、胃臟、小腸與結腸內層組織的鞘中,含有神經細胞、神經傳遞質、蛋白質和複雜的環行線路。結腸炎、過敏性腸綜合症等都與腸腦內產生的問題有關。腸腦中幾乎能找到顱腦賴以運轉和控制的所有物質,如血清素、多巴胺、谷氨酸、去甲腎上腺素、一氧化氮等。此外,腸腦中還存在多種被稱為神經肽的腦蛋白、腦啡肽以及對神經起顯著作用的化學物質。顱腦面臨驚恐時釋出的應激激素會衝擊胃臟以生痙攣;驚恐又引起交感神經影響腸腦的血清素分泌量。應激激素過分刺激還會導致腹瀉。當情緒壓抑時,食管神經受到高度刺激會感到吞咽困難;顱腦釋出的應激激素還會改變胃臟與食管間的神經功能,導致胃灼熱。最初的腦神經系統起始於管形動物,生存競爭需要更複雜的顱腦,從而發展了中樞神經系統。重要的腸神經系統不能進入頭顱與胃腸相聯,而為了適應高級動物進食和消化的需要,自然法則就保存了有獨立功能的腸神經系統。就人而言,早期胚胎髮育中產生的神經脊,一部分進入了中樞神經系統,另一部分變成腸神經系統,通過迷走神經連線兩者——顱腦和腸腦。
國內研究腸腦的是中科院心理研究所的科學家們,在多年的研究中,已經取得了不少的成果。

目前有證據證明

1.腸道的細菌相互學習細菌的交流是直來直去,不像哺乳動物那樣拐彎抹角。人類的相互溝通大多數是靠察言觀色,而微生物之間的交流靠基因信息或產物的交換,防禦機制的建立,酶消化系統以及其它特性。 例如,日本人特有的消化海苔細菌與美國人的差別;並非海苔的細菌定殖於日本人腸道內,而是海苔細菌的基因轉移到了日本人腸道細菌當中,而美國人因沒有類似的情況而導致不能吸收海苔多糖。
2. 腸道微生物代表人“第二腦”的功能·腸道擁有比脊柱或中樞神經系統更多的神經元,長期被誤以為僅控制消化和蠕動。 ·腸神經系統通過迷走神經直連頭腦,90%的神經纖維負責將信息從腸道傳播到頭腦。 ·腸腦負責向頭腦遞送全身所需95%的五羥色胺和50%的多巴胺。 ·很多行為本身並不一定是來自於我們自身,而可能來自於我們的腸道微生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