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脂垂炎是腸脂垂扭轉或引流靜脈自發性血栓形成,致腸脂垂脂肪壞死及炎症的疾病。此病為良性自限性疾病,是引起腹痛的少見原因之一。任何年齡均可發病,40歲為發病高峰期,男性略高於女性。
基本介紹
- 就診科室:消化內科
- 多發群體:任何年齡均可發病,40歲為發病高峰期,男性略高於女性
- 常見發病部位:大腸
- 常見病因:腸脂垂炎的發生原因主要是扭轉和梗死
- 常見症狀:腹痛突然發作,局限於病變部位,可表現為固定性或局限性腹痛,多位於下腹部,較劇烈
病因,臨床表現,檢查,診斷,治療,
病因
腸脂垂是除直腸、肛管及闌尾外,結腸和盲腸沿結腸帶兩側分布的許多小突起,由漿膜及其所包含的脂肪組織形成,偶可在闌尾上見到。腸脂垂常在結腸壁上排成兩行,一行在游離結腸帶的內側,另一行在網膜結腸帶的外側。腸脂垂炎的發生原因主要是扭轉和梗死。此病分為:①原發性:腸脂垂扭轉或自發的靜脈血栓性缺血所致,多見於肥胖患者;②繼發性:鄰近組織的炎症反應累及腸脂垂。
臨床表現
臨床表現取決於病變腸脂垂的部位,腹痛突然發作,局限於病變部位,可表現為固定性或局限性腹痛,多位於下腹部,較劇烈,少有噁心、嘔吐、腹瀉及局限性腹膜炎,無發熱。急性腸脂垂炎少見,發病症狀與急性闌尾炎相似,患者一般比較肥胖。
檢查
1.體檢:腹部可有局限性壓痛,部分患者可以觸及腫塊。
2.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多。
3.影像學檢查:X線檢查沒有特殊表現。腹部B超可見卵圓形團塊,周圍包繞高回聲薄層包膜。腹部CT可見直徑1.5~3.5cm的戒指樣或卵圓形低密度脂肪團塊影,比B超敏感,尤其對肥胖者。
2.實驗室檢查:血白細胞計數正常或輕度增多。
3.影像學檢查:X線檢查沒有特殊表現。腹部B超可見卵圓形團塊,周圍包繞高回聲薄層包膜。腹部CT可見直徑1.5~3.5cm的戒指樣或卵圓形低密度脂肪團塊影,比B超敏感,尤其對肥胖者。
診斷
根據腸脂垂扭轉或引流靜脈自發性血栓形成等病史,腹部局限性壓痛,偶可觸及腫塊,但無發熱、白細胞計數增多等表現,應考慮此病。診斷較困難,多為術中意外發現,影像學檢查技術的發展使非手術探查確診病例逐漸增多。
治療
原發性腸脂垂炎者症狀通常在1周內自行緩解,確診者不需手術和抗感染等治療。症狀嚴重需行手術治療者,應將病變腸脂垂根部完整切除,結紮其動脈,並行漿膜層包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