指邪熱入里,與腸中糟粕相搏,以腹滿硬痛、便秘及里熱熾盛症狀為主要表現的證。即六經辨證中的陽明腑實證,在衛氣營血辨證中屬於氣分證,在三焦辨證屬於中焦病證。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治法,常用中藥,常用腧穴,常見證型,預防調護,
病因
多因邪熱熾盛,汗出過多,或誤用汗劑,津液外泄,致使腸中乾燥,里熱更甚,燥屎內結而成。
病機
熱結腸道,氣機壅滯,腸中燥屎內結,腑氣不通,津液耗傷,腸道濕潤,故腹部硬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若燥屎內結,加之邪熱迫津下泄,故可見瀉下稀水,氣味惡臭,即所謂“熱結旁流”;大腸屬陽明經,故氣旺於日晡之時,故日晡潮熱;邪熱與燥屎膠結,火熱欲熾,上擾心神,故見神昏譫語;里熱蒸達,迫津外泄,故見高熱,汗出口渴,小便短黃。舌紅,苔黃厚而乾燥,或焦黑起刺,脈沉數有力,或沉遲有力均為里熱熾盛之象。
辨證要點
腹滿硬痛、便秘與里熱熾盛症狀共見。
治法
通腑瀉熱。
常用中藥
大黃、厚朴、枳實、芒硝。
常用腧穴
大腸腧、天樞、支溝、上巨虛、合谷、曲池等。
常見證型
腸熱腑實證 便秘
臨床表現:腹部硬滿疼痛,拒按,大便秘結,或熱結旁流,氣味惡臭,壯熱,或日晡潮熱,汗出口渴,甚則神昏譫語、狂亂,小便短黃,舌質紅,苔黃厚而燥,或焦黑起刺,脈沉數有力,或沉遲有力。
治法:通腑瀉熱。
方劑:大承氣湯。
針灸治療:大腸腧、天樞、支溝、上巨虛、合谷、曲池。
預防調護
1、一般可進半流質或細軟飲食,忌食辛辣、溫性、油膩、生冷食物。
2、腹痛患者應臥床休息,避免探視
3、腹痛診斷未明確者,一般僅用麻醉性止痛肌,如腹痛劇烈,肢冷汗出,面色蒼白,血壓下降,或嘔吐頻頻,應及時進項搶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