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7噬菌體是感染大腸桿菌(志賀氏菌屬和巴斯德菌屬也是T7宿主)的烈性噬菌體。
病原介紹,基本特性,
病原介紹
中文名稱
腸桿菌噬菌體T7
英文名稱
Enterobacteria phage T7
分類類型
種
分類
有尾噬菌體目>短尾噬菌體科>自複製短尾噬菌體亞科>T7樣噬菌體屬>腸桿菌噬菌體T7
GeneBank編號
[V01156]
基本特性
病毒顆粒有20面體的頭部和非常小的尾,結構較複雜。頭部由5個不同的蛋白質組成。基因組是40kb的線形雙鏈DNA,包裝在直徑為60nm的對稱聚頭蛋白殼腔內,這個腔也被從外殼注入DNA的一個蛋白質圓柱體所共有。頭尾頸圈或門結構是由一個蛋白多拷貝組成環形結構,占據聚頭噬菌體頭5重頂角,連線6重對稱尾結構。頸圈的中心孔是包裝DNA進入前頭和感染時離開頭的通道。
T7噬菌體和密切相關的T3是T系列噬菌體中最小的病毒,DNA分子約25×106(少於T4的1/4)。DNA分子小,相對好操作,它也成為分子水平上研究基因表達的重要材料。
T7噬菌體基因組是39936bp的線形雙鏈DNA分子,含有幾乎等量的四種鹼基,沒有異常鹼基,有160bp的末端冗餘,但不是環化互換排列序列。噬菌體帶有非常有效的信息裝入DNA,基因組已確定50個基因,編碼序列密堆積,但一般不重疊,幾乎90%的序列都用來編碼蛋白質。最長一段非編碼序列在分子兩端。如果把這個排除在外,95%的內部序列都編碼蛋白。T7噬菌體基因在基因組上的相對位置,最初19個基因用整數表示,後來的基因用小數表示。T7噬菌體的50個基因根據大小和功能聚集成3個類群,且按其執行功能的先後排列成連續的次序,在感染時協調錶達。I類基因或早期基因,由宿主RNA聚合酶轉錄,包括克服宿主限制和轉換宿主細胞代謝到產生噬菌體蛋白質功能的基因。II類基因參與DNA代謝功能。III類基因最後表達,其中包括噬菌體顆粒蛋白的基因和參與DNA成熟和包裝功能的基因。編碼序列在T7噬菌體DNA中有效包裝,50個基因都能被表達。編碼序列之間的間隔一般小於100bp,間隔區通常含有一個或多個啟動子、轉錄終止位點、RnaseIII切割位點或複製原點。幾乎半數基因,其蛋白質合成核糖體的結合和起始位點,至少部分位於前一個基因的編碼序列內。T7噬菌體DNA產生多聯體(concatemer),即一個長分子含有串聯重複的T7基因組。在多聯體中,臨近基因組之間的接頭最終在成熟基因組DNA的末端,位於一拷貝末端重複側面。在成熟核包裝時,產生成熟DNA末端。多聯體接頭的顯著特徵是末端重複每一側的核苷酸序列含有規則的重複序列陳列,臨近分子左端的陳列稱為SRL(左末端短重複),臨近分子右端的稱為SRR(右末端短重複)SRL核SRR含有12個拷貝的CCTAAAG或它的變種序列。SRL比SRR變化較小,有更規則的間隔。SRL為164bp,而SRR為159bpSRL從超過末端重複外的15bp開始,SRR在末端重複14bp之前結束。AO是RNA聚合酶的次要啟動子,它位於SRL內。左向轉錄在SRR內沒有相應的啟動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