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骶椎結核經腹腔病灶清除術

腰骶椎結核經腹腔病灶清除術用於腰5、骶1椎體結核病灶清除術。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腰骶椎結核經腹腔病灶清除術
  • 外文名:Excision of lumbosacral tuberculosis via abdominal cavity
  • 別名:經腹腔腰骶部病灶清除術
  • 分類:骨科/骨與關節結核的手術治療
  • ICD編碼:77.6908
手術名稱,別名,分類,ICD編碼,症狀介紹,麻醉和體位,手術步驟,1.切口,2.顯露病灶,3.清除病灶,4.縫合,術中注意要點,術後處理,併發症,1.大血管損傷,2.腰神經乾損傷,

手術名稱

腰骶椎結核經腹腔病灶清除術

別名

經腹腔腰骶部病灶清除術

分類

骨科/骨與關節結核的手術治療/脊柱結核的手術治療/腰5、骶1椎體結核病灶清除術

ICD編碼

77.6908

症狀介紹

經腹腔入路進行結核病灶清除,容易引起腹腔內感染及腸管粘連,因此不要作為常規切口。但是,如果病人已做過多次手術或因混合感染,估計局部粘連嚴重,從腹膜外不易到達腰5骶1前方時,可採用該入路。手術相關解剖。

麻醉和體位

硬膜外阻滯麻醉。採用頭低腳高仰臥位,兩下肢用腿帶固定。

手術步驟

1.切口

左側下腹部中線旁切口,從臍平而至恥骨,沿切口方向切開腹膜。

2.顯露病灶

進入腹腔後用4塊鹽水紗布墊將小腸向上推開,乙狀結腸推向左側,將回盲部推向右側,膀胱(和子宮)推向下方,並放好拉鉤。用手指觸摸骶骨岬及左右髂總動靜脈的位置,認清大血管分叉下部的三角區,妥善保護髂總動靜脈。切開後腹膜,前縱韌帶及骨膜,做骨膜下分離。

3.清除病灶

切開膿腫時,防止膿液污染腹腔,吸淨膿汁後,用刮匙刮除乾酪樣物質、肉芽組織,死骨和椎間盤組織。並將椎體骨腔記憶體在的病灶刮除。病灶清除乾淨後用骨刀鑿一骨槽,取一塊髂骨嵌入腰椎與骶骨之間,使之融合。

4.縫合

沖洗傷口,紗布壓迫止血後,在骨腔內放入異煙肼200mg,取出紗布墊,使腹腔臟器回到原位,分層縫合切口。

術中注意要點

1.顯露腰5椎體時儘量在三角區靠右切口。這是因為三角區右緣為髂總動脈,管壁厚,搏動明顯,不易損傷。
2.個別病人大血管分叉較低,前方顯露椎體困難時可以從腰5側方開窗進入,向下鑿除腰5下緣直到腰骶部,但要處理好此處的腰升血管。或者從骶骨前方開窗,向上鑿除骶上緣,以達到腰骶部。
3.損傷的主要血管多為左側髂總靜脈或下腔靜脈分叉。一旦損傷,出血很多時,先用手指或紗布塊進行壓迫止血,吸淨血液仔細尋找血管破口處。如裂口小,可用細針線或無創傷縫合針線修補。如破口較大無法縫合修補時,可用2~3把長血管鉗夾住出血處,能結紮者進行結紮,不能結紮者可將血管鉗留在創口內,血管鉗柄留在皮外縫合傷口,經1周左右,再小心取出血管鉗。

術後處理

1.臥床4~5個月,植骨完全融合後,方可下地作腰部活動。
2.繼續抗結核治療。
3.禁食牛乳,防止腹脹。

併發症

1.大血管損傷

常見為大靜脈如下腔靜脈、髂總靜脈和分支。其血管壁薄,缺乏彈性,又沒有搏動等特點,因此極易損傷。大動脈因其管壁厚,有搏動,故不易被傷及,損傷原因多因牽拉過重,剝離失誤而造成。一旦損傷,可致大量出血,必須積極處理,其處理方法同前所述。

2.腰神經乾損傷

當從椎體前方入路時,刮除膿腫時易受損傷。如被切斷,則應立即縫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