腫瘤聲學造影

腫瘤聲學造影又稱超聲造影,是利用造影劑使後散射回聲增強,明顯提高超聲診斷的分辨力、敏感性和特異性的技術。隨著儀器性能的改進和新型聲學造影劑的出現超聲造影已能有效的增強心肌、肝、腎、腦等實質性器官的二維超聲影像和血流都卜勒信號,反映和觀察正常組織和病變組織的血流灌注情況,已成為超聲診斷的一個十分重要和很有前途的發展方向。

基本介紹

  • 名稱:腫瘤聲學造影
  • 所屬分類:超聲(B超、A超)
正常值,臨床意義,注意事項,檢查過程,相關疾病,相關症狀,

正常值

(1) 腫瘤定性診斷:腫瘤血流灌注的差異是良惡性腫瘤臨床鑑別診斷的一個極其重要的生物學特徵。超聲造影能清晰顯示腫瘤的微循環血流灌注特性,因此能對腫瘤良惡性做出明確的定性診斷。並可用於腫瘤介入治療後殘餘活性部分的判斷以及外科治療後的隨訪。 (2) 微小病灶的發現:由於達到了對腫瘤微循環顯影的水平,超聲造影能清晰顯示微小腫瘤或其他微小占位。大量研究表明其顯示率甚至優於增強CT,這對早期發現癌瘤有特別重要的臨床意義,尤其是肝硬化或者有惡性腫瘤病史的患者。 (3) 外周血管病變的診斷:超聲造影能清晰顯示血管狹窄、閉塞以及血管畸形等病變。 (4) 外傷的快速診斷:由於超聲造影能清晰顯示微循環的灌注,因此對於外傷引起的創傷性出血,能清晰顯示出出血部位和範圍。基於同樣原理,超聲造影亦能對手術後臟器切口處的癒合情況進行監測。 (5) 心臟功能的準確評估:因造影劑能增強整個心腔的顯影,故此心內膜邊緣會描繪得更加清晰,這些正是評價左心功能以及室壁節段運動功能的重要前提,同時造影劑也可以進入冠狀動脈微循環。

臨床意義

心臟聲學造影技術自上世紀60年代末套用於臨床以來發展很大,右心聲學造影在診斷先天性心臟病方面的價值已得到充分肯定。聲學造影在其他臟器(肝、腎、子宮、乳腺等)的臨床套用中,已證實在腫瘤的檢出和定性診斷中有著重要的意義。研究表明,在肝腫瘤數量的診斷方面,聲學造影優於常規超聲和Spiral CT。尤其在檢測1cm以下的亞厘米病灶方面,聲學造影的診斷能力可優於或至少與Spiral CT具有同樣的敏感性。與CT和MRI相比,聲學造影擁有更多的優越性,如安全性好、無過敏反應,實時性,檢查費用相對較低。 適應症: (1) 腹腔實質性臟器、小器官(甲狀腺、乳腺)以及腹膜後腫瘤的定性診斷以及早期發現。如肝臟腫瘤術前檢查可以判斷衛星病灶的數目、位置,避免“抓大放小”,提高治療效果。 (2) 血管狹窄、閉塞或血管畸形等的明確診斷,以及血栓子良惡性的判斷。 (3) 外傷性疾病的明確診斷,腹部閉合性床上懷疑肝脾非完全性破裂時行超聲造影可通過觀察肝脾實質內是否有造影劑異常灌注、聚集進行判斷。 (4) 引導和監測肝臟等實質臟器的微創介入治療,有助於選擇合適的介入治療窗,避免直接穿刺損傷肝包膜下腫瘤而造成難以控制的出血;腎臟囊腫介入治療前行超聲造影檢查可疑明確判斷囊性暗區與集合系二者之間的關係。 (5) 心臟二維圖像不理想、缺血性心臟病的診斷以及心臟占位病變如腫瘤、血栓等的檢測。

注意事項

檢查前:由於造影劑的無腎毒性和心臟毒性,無需皮試。 檢查時:只需遵照常規超聲檢查醫囑。 不適宜人群:由於價格較昂貴、設備操作複雜和有一定的併發症等因素影響,目前還不能做為腦血管病高危人群的普查手段。

檢查過程

超聲造影技術除了常規的造影諧波成像外,還有間歇式超聲成像、能量對比諧波成像、反脈衝諧波成像、受激聲波發射成像、低機械指數成像、造影劑爆破成像等方法。無論採用何種方法,對一台能進行造影的超聲設備必須具有足夠的頻寬、高動態範圍,能夠提供充分的參數,如:造影時間、MI和聲強,及實時動態硬碟存儲功能等。 (1) 造影劑爆破成像法 使用第一代造影劑時,為了觀察造影劑在血管臟器和組織中的分布信息,通常採用爆破微泡的方式,以獲取豐富的諧波。通過心電波觸發進行爆破對比諧波成像,可以獲取心肌灌注圖像;而在肝臟等腹部臟器時,則使用手動觸發,來獲取造影劑對腫瘤灌注的時相圖像。 (2) 低機械指數成像 當採用發射的超聲,其機械指數MI低於0.15時,稱為低機械指數。採用這種低於微泡被擊破時的能量的超音波進行的造影稱為低機械指數造影。這種方法可以實現血流連續諧波成像,也能減少組織諧波的干擾。該技術使用第二代造影劑。

相關疾病

膀胱腫瘤,小兒肝腫瘤,先天性腫瘤,腎盂腫瘤和輸尿管腫瘤,腫瘤性息肉,原發性肝癌,原發性心臟腫瘤,心包腫瘤,多發性遺傳性骨軟骨瘤,多發性軟骨瘤

相關症狀

肝區痛,肝淤血,肝轉移,肝葉萎縮,肝縮小,肝被膜血腫破裂 ,腎膿腫,膨脹性肝臟搏動,肝質地硬,腎臟受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