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腧穴解剖學》是邵水金、 楊茂有編著的醫學書籍,其中總論包括緒論、十四經脈循行及其腧穴、腧穴的定位方法、腧穴的解剖組織結構等內容。
基本介紹
- 書名:腧穴解剖學
- ISBN:9787547815731
- 頁數:232
- 定價:45.00元
- 出版時間:2013-1
內容介紹,編者推薦,目錄,
內容介紹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腧穴解剖學(供中醫、中西醫結合、針灸推拿、骨傷等專業用)》共有總論、頭部、頸部、胸部、腹部、脊柱區、上肢和下肢八章,其中總論包括緒論、十四經脈循行及其腧穴、腧穴的定位方法、腧穴的解剖組織結構等內容,其餘各章均包括概述、局部解剖綱要、腧穴解剖結構和腧穴解剖操作等內容。全書約25萬字,插圖231幅,其中大部分為套色插圖,做到了圖文並茂,文字與表格合理結合,重要名詞配有英文,每章後面均有腧穴解剖操作,極大地方便了教與學。
編者推薦
《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全國普通高等教育中醫藥類精編教材:腧穴解剖學(供中醫、中西醫結合、針灸推拿、骨傷等專業用)》選取了80個臨床常用腧穴,內容包括所屬經脈、體表定位、操作方法、臨床主治、進針層次、毗鄰結構、針刺意外與預防,78幅腧穴層次解剖彩圖均來源於《經穴斷面解剖圖解》(嚴振國主編,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2002年)。
目錄
第一章總論
第一節緒論
一、腧穴解剖學的定義和學習目的
二、腧穴解剖學的學習方法
三、腧穴解剖學的發展歷程
四、常用解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第一節緒論
一、腧穴解剖學的定義和學習目的
二、腧穴解剖學的學習方法
三、腧穴解剖學的發展歷程
四、常用解剖器械及其使用方法
五、腧穴的標記方法
六、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術
七、解剖操作的具體要求
第二節十四經脈循行及其腧穴
一、手太陰肺經循行及其腧穴
二、手陽明大腸經循行及其腧穴
三、足陽明胃經循行及其腧穴
四、足太陰脾經循行及其腧穴
五、手少陰心經循行及其腧穴
六、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及其腧穴
七、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及其腧穴
八、足少陰腎經循行及其腧穴
九、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及其腧穴
十、手少陽三焦經循行及其腧穴
十一、足少陽膽經循行及其腧穴
十二、足厥陰肝經循行及其腧穴
十三、督脈循行及其腧穴
十四、任脈循行及其腧穴
第三節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體表標誌法
六、解剖操作的基本技術
七、解剖操作的具體要求
第二節十四經脈循行及其腧穴
一、手太陰肺經循行及其腧穴
二、手陽明大腸經循行及其腧穴
三、足陽明胃經循行及其腧穴
四、足太陰脾經循行及其腧穴
五、手少陰心經循行及其腧穴
六、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及其腧穴
七、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及其腧穴
八、足少陰腎經循行及其腧穴
九、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及其腧穴
十、手少陽三焦經循行及其腧穴
十一、足少陽膽經循行及其腧穴
十二、足厥陰肝經循行及其腧穴
十三、督脈循行及其腧穴
十四、任脈循行及其腧穴
第三節腧穴的定位方法
一、骨度分寸法
二、體表標誌法
三、手指比量法
四、簡易取穴法
第四節腧穴的解剖組織結構
一、皮膚
二、皮下組織
三、深筋膜
四、骨骼肌
五、血管和淋巴管
六、神經和神經末梢
第二章頭部
第一節 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
二、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誌
(二)頭部標誌線
(三)體表投影
第二節局部解剖綱要
四、簡易取穴法
第四節腧穴的解剖組織結構
一、皮膚
二、皮下組織
三、深筋膜
四、骨骼肌
五、血管和淋巴管
六、神經和神經末梢
第二章頭部
第一節 概述
一、境界與分區
二、表面解剖
(一)體表標誌
(二)頭部標誌線
(三)體表投影
第二節局部解剖綱要
一、顱部
(一)額頂枕區
(二)顳區
二、面部
(一)面部淺層結構
(二)腮腺咬肌區
(三)面側深區
(四)眶區
第三節腧穴解剖結構
一、百會
二、攢竹
三、睛明
四、承泣
五、四白
六、迎香
七、水溝
八、地倉
九、大迎
十、頰車
十一、下關
十二、太陽
十三、聽宮
(一)額頂枕區
(二)顳區
二、面部
(一)面部淺層結構
(二)腮腺咬肌區
(三)面側深區
(四)眶區
第三節腧穴解剖結構
一、百會
二、攢竹
三、睛明
四、承泣
五、四白
六、迎香
七、水溝
八、地倉
九、大迎
十、頰車
十一、下關
十二、太陽
十三、聽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