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用穴位解剖基礎》是1990年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嚴振國。
基本介紹
- 作者:嚴振國 編
- ISBN:9787810100922
- 頁數:169
- 定價:18.40元
- 出版社:上海中醫藥大學出版社
- 出版時間:1990-3
- 裝幀:平裝
內容介紹,作品目錄,
內容介紹
《常用穴位解剖基礎(針灸必讀)》是一本解剖學與針灸學相結合的跨學科著作,體現出中西醫結合、臨床醫療與基礎學相結合的特點。《常用穴位解剖基礎(針灸必讀)》主要內容有十四經脈經徑路和穴位名稱,上肢套用解剖和上肢36個常用穴位斷面解剖,下肢套用解剖和下肢38個常用穴位斷面解剖,頭部套用解剖和頭部26個常用穴位斷面解剖,頸部套用解剖和頸部6個常用穴位斷面解剖,軀幹部套用解剖及軀幹部36個常用穴位斷面解剖,應慎重進針的穴位概述有及15個應慎重進針穴們的斷面解剖等,總計157個穴位。《常用穴位解剖基礎(針灸必讀)》中穴位解剖圖文資料主要參考由嚴振國主編的幾本《經穴斷面解剖圖解》和《經穴層次解剖圖解》等專著。常用穴位均以圖文密切配合的形式,較細緻地描述其形態結構特點,並闡明每一結構的神經支配及其中樞節段分布,對某些鄰近重要器官的穴位均明其安全針刺的深度、方向及角度,以免臨床上盲目針刺而發生意外。
《常用穴位解剖基礎(針灸必讀)》可供針灸醫師臨床套用、醫學院校和衛校師生套用於針灸教學、函授和夜大醫學生以及社會辦學和自學針灸者套用與參考。
作品目錄
目 錄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十四經脈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第一節 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手三陰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手太陰肺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手少陰心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三)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手三陽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手陽明大腸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三)手少陽三焦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第二節 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足三陰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足太陰脾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足少陰腎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三)足厥陰肝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足三陽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足陽明胃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三)足少陽膽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第三節 任脈和督脈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任脈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督脈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附:腧穴定位方法
第二章上肢
第一節 上肢套用解剖
一、肩部
(一)腋腔
(二)三角肌區
二、臂部
(一)臂前區和肘窩
(二)臂後區
三、前臂
(一)前臂前區
(二)前臂後區
四、腕和手
(一)腕前及手前區
(二)腕背及手背區
第二節 上肢常用穴位斷面解剖
一、巨骨
二、�俞
三、肩前
四、極泉
五、肩�
六、肩貞
七、肩�
八、臂�
九、肘�
十、天井
十一、曲池
十二、尺澤
十三、少海
十四、郄門
十五、溫溜
十六、間使
十七、支溝
十八、內關
十九、外關
二十、列缺
二十一、靈道
二十二、陽溪
二十三、陽池
二十四、太淵
二十五、大陵
二十六、神門
二十七、合谷
二十八、勞宮
二十九、外勞宮
三十、中渚
三十一、後溪
三十二、四縫
三十三、八邪
三十四、少商
三十五、少澤
三十六、十宣
第三章 下肢
第一節 下肢套用解剖
一、股部及臀
(一)股前區和股內側區
(二)臀部
(三)股後部及�窩
二、小腿及足
(一)小腿前面、外側面及足背
(二)小腿後部及足底
第二節 下肢常用穴位斷面解剖
一、居�
二、環跳
三、陰廉
四、承扶
五、殷門
六、風市
七、伏兔
八、血海
九、梁丘
十、曲泉
十一、犢鼻
十二、委中
十三、陰陵泉
十四、陽陵泉
十五、足三里
十六、膽囊穴
十七、闌尾穴
十八、上巨虛
十九、豐隆
二十、承山
二十一、�溝
二十二、築賓
二十三、三陰交
二十四、復溜
二十五、懸鐘
二十六、太溪
二十七、商丘
二十八、解溪
二十九、崑崙
三十、丘墟
三十一、足臨泣
三十二、公孫
三十三、太沖
三十四、湧泉
三十五、束骨
三十六、內庭
三十七、至陰
三十八、隱白
第四章 頭部
第一節 頭部套用解剖
一、顱部
(一)顱頂
(二)顳區
二、面部
(一)前部及外側部
(二)眶區
第二節 頭部常用穴位斷面解剖
一、百會
二、上星
三、頭維
四、頰車
五、印堂
六、陽白
七、攢竹
八、魚腰
九、絲竹空
十、球後
十一、瞳子�
十二、顴�
十三、迎香
十四、上迎香
十五 素�
十六、禾�
十七、翳風
十八、水溝
十九、地倉
二十、承漿
二十一、挾承漿
二十二、太陽
二十三、下關
二十四、聽會
二十五、耳門
二十六 聽宮
第五章 頸部
第一節 頸部套用解剖
一、頸前部
(一)頸前部淺層結構
(二)頸前區
(三)胸鎖乳突肌區
二、頸外側區和頸根部
(一)頸外側區
(二)頸根部一
第二節 頸部常用穴位斷面解剖
一、廉泉
二、扶突
三、翳明
四、天牖
五、天容
六、天柱
第六章 軀幹
第一節 軀幹部套用解剖
一、脊柱區
(一)脊柱區軟組織
(二)脊柱
二、胸部
(一)胸壁
(二)胸腔內臟體表投影
三、腹部
(一)腹前外側壁
(二)腹部重要臟器的位置和毗鄰
第二節 軀幹部常用穴位斷面解剖
一、中府
二、�璣
三、膻中
四、大椎
五、陶道
六、中脘
七、命門
八、腰陽關
九、氣海
十、關元
十一、中極
十二、曲骨
十三、長強
十四、期門
十五、章門
十六、天樞
十七、歸來
十八、子宮穴
十九、氣沖
二十、定喘
二十一、風門
二十二、肺俞
二十三、膈俞
二十四、曲垣
二十五、天宗
二十六、肝俞
二十七、膽俞
二十八、脾俞
二十九、胃俞
三十、腎俞
三十一、大腸俞
三十二、小腸俞
三十三、膀胱俞
三十四、上�
三十五、次�
三十六、秩邊
第七章 慎重進針的穴位
第一節 慎重進針穴位概述
第二節 慎重進針穴位的斷面解剖
一、睛明
二、承泣
三、四白
四、人迎
五、頸臂
六、缺盆
七、肩井
八、天突
九、風池
十、風府
十一、啞門
十二、乳根
十三、日月
十四、心俞
十五、盲門
前言
緒論
第一章 十四經脈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第一節 手三陰經和手三陽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手三陰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手太陰肺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手少陰心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三)手厥陰心包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手三陽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手陽明大腸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三)手少陽三焦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第二節 足三陰經和足三陽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足三陰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足太陰脾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足少陰腎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三)足厥陰肝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足三陽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足陽明胃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足太陽膀胱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三)足少陽膽經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第三節 任脈和督脈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一、任脈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二、督脈循行徑路和穴位名稱
附:腧穴定位方法
第二章上肢
第一節 上肢套用解剖
一、肩部
(一)腋腔
(二)三角肌區
二、臂部
(一)臂前區和肘窩
(二)臂後區
三、前臂
(一)前臂前區
(二)前臂後區
四、腕和手
(一)腕前及手前區
(二)腕背及手背區
第二節 上肢常用穴位斷面解剖
一、巨骨
二、�俞
三、肩前
四、極泉
五、肩�
六、肩貞
七、肩�
八、臂�
九、肘�
十、天井
十一、曲池
十二、尺澤
十三、少海
十四、郄門
十五、溫溜
十六、間使
十七、支溝
十八、內關
十九、外關
二十、列缺
二十一、靈道
二十二、陽溪
二十三、陽池
二十四、太淵
二十五、大陵
二十六、神門
二十七、合谷
二十八、勞宮
二十九、外勞宮
三十、中渚
三十一、後溪
三十二、四縫
三十三、八邪
三十四、少商
三十五、少澤
三十六、十宣
第三章 下肢
第一節 下肢套用解剖
一、股部及臀
(一)股前區和股內側區
(二)臀部
(三)股後部及�窩
二、小腿及足
(一)小腿前面、外側面及足背
(二)小腿後部及足底
第二節 下肢常用穴位斷面解剖
一、居�
二、環跳
三、陰廉
四、承扶
五、殷門
六、風市
七、伏兔
八、血海
九、梁丘
十、曲泉
十一、犢鼻
十二、委中
十三、陰陵泉
十四、陽陵泉
十五、足三里
十六、膽囊穴
十七、闌尾穴
十八、上巨虛
十九、豐隆
二十、承山
二十一、�溝
二十二、築賓
二十三、三陰交
二十四、復溜
二十五、懸鐘
二十六、太溪
二十七、商丘
二十八、解溪
二十九、崑崙
三十、丘墟
三十一、足臨泣
三十二、公孫
三十三、太沖
三十四、湧泉
三十五、束骨
三十六、內庭
三十七、至陰
三十八、隱白
第四章 頭部
第一節 頭部套用解剖
一、顱部
(一)顱頂
(二)顳區
二、面部
(一)前部及外側部
(二)眶區
第二節 頭部常用穴位斷面解剖
一、百會
二、上星
三、頭維
四、頰車
五、印堂
六、陽白
七、攢竹
八、魚腰
九、絲竹空
十、球後
十一、瞳子�
十二、顴�
十三、迎香
十四、上迎香
十五 素�
十六、禾�
十七、翳風
十八、水溝
十九、地倉
二十、承漿
二十一、挾承漿
二十二、太陽
二十三、下關
二十四、聽會
二十五、耳門
二十六 聽宮
第五章 頸部
第一節 頸部套用解剖
一、頸前部
(一)頸前部淺層結構
(二)頸前區
(三)胸鎖乳突肌區
二、頸外側區和頸根部
(一)頸外側區
(二)頸根部一
第二節 頸部常用穴位斷面解剖
一、廉泉
二、扶突
三、翳明
四、天牖
五、天容
六、天柱
第六章 軀幹
第一節 軀幹部套用解剖
一、脊柱區
(一)脊柱區軟組織
(二)脊柱
二、胸部
(一)胸壁
(二)胸腔內臟體表投影
三、腹部
(一)腹前外側壁
(二)腹部重要臟器的位置和毗鄰
第二節 軀幹部常用穴位斷面解剖
一、中府
二、�璣
三、膻中
四、大椎
五、陶道
六、中脘
七、命門
八、腰陽關
九、氣海
十、關元
十一、中極
十二、曲骨
十三、長強
十四、期門
十五、章門
十六、天樞
十七、歸來
十八、子宮穴
十九、氣沖
二十、定喘
二十一、風門
二十二、肺俞
二十三、膈俞
二十四、曲垣
二十五、天宗
二十六、肝俞
二十七、膽俞
二十八、脾俞
二十九、胃俞
三十、腎俞
三十一、大腸俞
三十二、小腸俞
三十三、膀胱俞
三十四、上�
三十五、次�
三十六、秩邊
第七章 慎重進針的穴位
第一節 慎重進針穴位概述
第二節 慎重進針穴位的斷面解剖
一、睛明
二、承泣
三、四白
四、人迎
五、頸臂
六、缺盆
七、肩井
八、天突
九、風池
十、風府
十一、啞門
十二、乳根
十三、日月
十四、心俞
十五、盲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