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病因,臨床表現,臨床表現與其他瘤的區別,鞍部脊索瘤,鞍旁部脊索瘤,斜坡部脊索瘤,治療原則,
簡介
腦脊索就是腦內脊索瘤,它是顱內較少見的一種破壞性腫瘤,深在於顱底部位,臨床診斷主要根據神經症狀和典型的影像學的改變兩方面。要想啊治療腦脊索瘤,就得切除顱底脊索瘤,但是手術往往達不到全部切除的效果。
病因
脊索瘤起源於胚胎殘留的脊索組織。在胚胎期間,脊索上端分布於顱底的蝶骨和枕骨,部分達到顱內面,並與蝶鞍上方的硬腦膜相銜接,在枕骨部分可達該骨之下面(即舌咽面),一部分亦可位於顱底骨和咽壁之間,脊索的下端分布於骶尾部的中央及中央旁等部位。當胎兒發育至3個月的時候脊索開始退化和消失,僅在椎間盤內殘留,即所謂的髓核。如果脊索的胚胎殘留在上述部位滯留到出生後可逐漸演變成腫瘤。因此脊索瘤好發於這些部位,尤以顱底蝶枕部和骶尾部為最多見,脊柱型者次之。
臨床表現
腦脊索瘤為良性腫瘤,生長緩慢,病程較長,平均可在3年以上頭痛為最常見的症狀,約70%的病人有頭痛,有時在就醫前即已頭痛數年,常為全頭痛,也可向後枕部或頸部擴展。頭痛性質呈持續性鈍痛,一天中無顯著變化。如有顱內壓增高則勢必加重,脊索瘤的頭痛與緩慢持久的顱底骨浸潤有關,頭痛也可再發。
臨床表現與其他瘤的區別
鞍部脊索瘤
垂體功能低下主要表現在陽萎、閉經、身體發胖等。視神經受壓產生原發性視神經萎縮,視力減退以及雙顳側偏盲等。
鞍旁部脊索瘤
主要表現在Ⅲ、Ⅳ、Ⅵ腦神經麻痹,其中,以外展受累較為多見,這可能因為展神經行程過長,另外,展神經的近端常是腫瘤的起源部位,以致其發生率較高。一般均潛在緩慢進展甚至,要經1~2年。腦神經麻痹可為雙側,但常為單側,難以理解的是往往在左側。
斜坡部脊索瘤
主要表現為腦幹受壓症狀,即步行障礙,錐體束征第Ⅵ、Ⅶ腦神經障礙,其中,雙側展神經損害為其特徵。
治療原則
腦脊索瘤的傳統治療以手術切除為主,因為:①腫瘤位於顱底,部位深在,無論採用何種手術進路常不能達到理想的暴露,視野受限。②腫瘤往往與重要神經(如視、面和米走神經等)、血管(如頸內、椎和基底動脈等)及腦和腦幹緊密相連,給手術帶來困難和危險,一旦損傷這些結構,容易引起嚴重後果,甚至招致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