犬和貓的腦孢原蟲病是由兔腦孢原蟲引起的慢性原蟲病。兔腦孢原蟲是細胞內寄生的原蟲,屬微孢子門、微孢子綱、微孢子目、無包囊亞目。微孢子蟲現已知約100個屬,1000多種,它們感染昆蟲和所有脊椎動物。迄今為止,腦孢原蟲屬已記述了三個種:E.hellem、腸腦原蟲和兔腦原蟲。
基本介紹
- 西醫學名:腦孢原蟲病
- 所屬科室:內科 - 免疫內科
- 傳染性:有傳染性
- 是否進入醫保:否
病原形態,生活史和流行病學,病理變化,臨床症狀,診斷,治療,
病原形態
兔腦孢原蟲的成熟孢子呈卵圓形,很小,大小約1.5μm×2.5μm,內含清晰可見的極管或極絲,向外突出,該結構是微孢子蟲區別於其它所有原蟲的特徵。極管是用來協助含微孢子蟲細胞核的孢子原漿進入宿主的細胞內。成熟孢子內還有一個晚期空泡。孢子囊壁分三層:外層為糖蛋白衣殼;中層為幾丁質;內層是胞漿膜。
生活史和流行病學
生活史尚未闡明。一般認為哺乳動物的感染是因吞食或吸入由感染動物排出的受污染的糞或尿液,也可經胎盤和傷口感染。侵入宿主體內後,孢子的極管外翻,擠出孢子原漿,開始侵襲宿主的細胞,這個過程叫做出芽。兔腦孢原蟲在宿主細胞膜上的蟲體空泡中生長發育。無性繁殖時裂殖生殖或出芽生殖,然後進入孢子生殖。在蟲體成熟時,長出孢子外殼和細胞器。最後,宿主的細胞破裂,蟲體逸出,再次侵入新的細胞或者形成抵抗力強的孢子,隨糞便或尿液排到外界。犬和貓典型受感染的器官是腎、肝和大腦。
兔腦孢原蟲感染的宿主範圍較廣,包括兔、鼠、貓、犬、狐和人等。在兔腦孢原蟲的三個蟲株當中,蟲株Ⅰ最初是從兔分離出來;蟲株Ⅱ僅見鼠類;蟲株Ⅲ來自於犬和人。從蛋白質電泳、核糖體RNA小亞基基因序列分析和蛋白質免疫試驗都證實這三個蟲株之間有差異。蟲株Ⅰ最初是從兔分離出來的,但可以感染鼠、貓和綿羊,也可以感染人,表明蟲株Ⅰ是人獸共患株。目前兔腦孢原蟲蟲株之間的比較資料缺乏,所以各蟲株的宿主特異性仍不清楚。
犬、貓兔腦孢原蟲自然感染率很低。在倫敦對走失犬的調查發現,13.3%的犬有兔腦孢原蟲特異性抗體;在南非的意向調查中表明家犬的感染率僅為18%;圈養犬感染率可達70%,這可能是圈養限制了活動,與受污染的糞便和尿液密切接觸而致。自然感染兔腦孢原蟲的貓很罕見,沒有貓自然感染流行的報導。
出生犬和幼犬的兔腦孢原蟲感染具有臨床意義。幼犬經胎盤,或食入母犬排出的孢子而感染。年齡大些的犬除了食入孢子被感染外,還可因吞食了受感染的兔、鼠屍體而感染。在實驗室可以用注射的方法感染犬。採用腦內注射、皮下注射和口服的方法可以人工感染幼貓。貓和年齡較大的犬在感染後少見或沒有臨床症狀,但尿液中有兔腦孢原蟲的排出。實驗研究發現,兔腦孢原蟲病在免疫正常的動物是一種慢性感染或者隱性感染,只有當動物的T細胞免疫缺陷時,疾病才會加重甚至引起死亡。
病理變化
根據對實驗感染病例的觀察,可見犬腦孢原蟲病的肉眼病變有:肝腫大、多器官表面瘀斑、肺水腫和局灶性實變、纖維素性心包炎、局部的腸炎、心肌局灶性退化、腎腫大、出血性膀胱炎以及脾腫大等。腎臟有輕微瘀斑,皮質部有嚴重的囊泡和梗死;大腦腦膜血管血栓形成、局灶性腦軟化以及大腦實質出現囊狀空泡。在自然感染的藍狐,可見冠狀動脈壁結節狀增厚、淋巴結腫大等病變。
組織學觀察,非化膿性腦膜炎是本病特徵性的病變,大腦的小動脈和中動脈纖維素性壞死導致血栓形成和腦軟化;在神經膠質細胞蟲體的假膜。在犬、貓和狐的腎臟都可見到多發性、非化膿性的間質性腎炎。在腎小管上皮細胞內,可見蟲體集落。在心臟,可見心肌局灶性壞死、血管炎、小動脈和中動脈的纖維素性壞死;在血管內皮細胞、平滑肌細胞中都可以找到兔腦孢原蟲。實驗感染的犬和貓,肝臟可見囊泡狀的、局灶性和纖維素性壞死;淋巴細胞核漿細胞浸潤,在肝細胞核枯否氏細胞內可找到蟲體。在藍狐,由於睫狀動脈以及視網膜靜脈受損,導致眼睛病變。其它非特異性病變包括肺水腫、非化膿性間質性肺炎和腸炎、淋巴結腫大、脾臟的網狀內皮細胞增生和骨髓細胞增生等。
臨床症狀
1.犬 產後一周以內的犬可出現較明顯臨床症狀,在同窩犬內,受感染的犬生長發育遲緩,瘦弱。隨著病程的發展,病犬可能出現攻擊性表現,如敵視、撕咬和異常的嘶叫。
2.貓 貓科動物兔腦原蟲病臨床症狀變化較大。自然感染的貓,可見嚴重的肌肉痙攣、角膜表面感染並伴有眼瞼肌肉痙攣、精神沉鬱、麻痹甚至死亡,但實驗感染未見這些症狀。
診斷
只有人工感染犬的臨床檢查報告。貧血是常見檢查結果,這可能是由於腎臟的嚴重損傷,促紅細胞生成素下降所致;白細胞特別是淋巴細胞、單核細胞上升;骨髓細胞高度增生,以大單核細胞占多數。血清學檢查結果有:血清總蛋白上升,丙氨酸氨基轉移酶升高,鹼性磷酸酶上升,血液中尿素和肌酐含量變化較大。有神經症狀的病犬腦脊液中蛋白質和細胞增多,抗兔腦原蟲抗體水平也比血清中高。尿液分析可見血尿和膿尿。
可用間接血凝試驗或ELISA檢測正常動物抗兔腦孢原蟲特異性抗體。血凝試驗抗體效價大於1:20或更高時,就可判定兔腦孢原蟲陽性感染。不過這兩種血清學方法還不夠成熟。因此直接查找糞便、尿液和組織中的微孢子蟲孢子是可靠的診斷方法。
由於蟲體小,染色又不好,因此常規的寄生蟲學和組織學方法很難發現兔腦孢原蟲。在H.E染色片中,兔腦孢原蟲不易著色,很容易忽略。透射電子顯微鏡檢查是診斷兔腦孢原蟲病的特異方法,但是這種方法敏感性低、費用高、耗時,還要有專門的技術。
在感染期,對體液進行細胞學檢查是一種很重要的臨床診斷方法。因為寄生於腎小管上皮細胞的蟲體孢子隨尿液排出,用革蘭氏染色很容易在尿沉渣中發現蟲體。孢子染色是陽性,而正在增殖的蟲體是陰性。在糞便中,兔腦孢原蟲很難與革蘭氏陽性菌區別。兔腦孢原蟲與其它微孢子蟲都能看到十字形的極絲,在形態上都有雙折射率特性,這與球蟲、剛地弓形蟲和等孢球蟲不同。微孢子蟲用改良三色法染色很容易,染色後可見微孢子蟲呈亮粉紅色,其周圍粉紅色帶和一個清晰的後部空泡具有診斷意義,而細菌呈現抗染色現象;酵母也染成亮粉紅色,但沒有後部的空泡,而且酵母一般比微孢子蟲更圓更大;螢光染色也可用於檢查微孢子蟲,在紫外光顯微鏡下,微孢子蟲染成白色或青綠色、卵圓形並帶光暈。不過,這兩種染色方法不能區別微孢子蟲蟲種。用單克隆抗體或者超免疫多克隆抗血清做血凝試驗可以特異性地鑑別孢子蟲;多聚酶鏈聚合反應技術的發展也為診斷微孢子蟲病提供了一種敏感、特異、可靠的方法,不過這些方法還沒有實際套用。
治療
沒有治療犬、貓腦孢蟲的報導。體外試驗表明,煙麴黴菌能抑制蟲體的複製而不損害宿主細胞,可是這種藥物全身套用時對哺乳動物有毒害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