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精神疾病與藥物作用機制

腦、精神疾病與藥物作用機制

《腦、精神疾病與藥物作用機制》從細胞水平和受體水平分析了腦的結構與功能同精神疾病的關係,敘述了治療精神疾病典型藥物的作用機制,重點介紹了精神疾病藥物的一般研究思路和經典研究方法以及常用精神疾病藥物的藥理作用。

基本介紹

  • 書名:腦、精神疾病與藥物作用機制
  • 作者吳文惠
  • ISBN:9787030235312
  • 定價:45.00 元
  • 出版社:科學出版
  • 出版時間:2010年01月
  • 裝幀:平裝
  • 開本:16開
內容簡介,作者簡介,圖書目錄,

內容簡介

敘述了精神分裂、抑鬱、躁狂、焦慮、興奮、不安和自我等精神(情緒)異常之間的轉換和聯繫以及這些精神異常同腦結構與功能之間的關係,歸納了精神疾病、精神疾病治療藥物、腦結構與意識形成等方面的研究現狀與方向。《腦、精神疾病與藥物作用機制》闡明:精神疾病是一種常見的精神異常現象,人在一生中的某個階段可能會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擾;精神疾病的形成除了與環境因素有關之外,還與遺傳和腦代謝異常密切相關,精神疾病的形成具有神經生物學基礎;大部分精神疾病是一種持續時間比較短的疾病,採用藥物療法是治癒精神疾病的有效途徑,其他療法可以作為藥物療法的輔助;應關愛精神疾病患者,共同創造適合精神疾病患者康復的社會環境。
《腦、精神疾病與藥物作用機制》可供生理學、生物化學、藥物化學、精神疾病流行病學等研究領域的教學和科研人員以及其他感興趣的讀者參考和借鑑。

作者簡介

吳文惠,男,42歲,上海海洋大學教授。1986年大學本科畢業,2004年獲東京農工大學生物工學博士學位。專業領域涉及人體解剖生理學、藥理學、海洋藥物化學等學科,從事神經細胞分化、心血管病理學和海洋藥物化學等方面的研究,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在纖溶活性化合物發現及其作用機制研究以及神經細胞分化的探索方面卓有成效。
包斌,女,40歲,上海海洋大學副教授。1988年大學本科畢業,2002年獲食品科學碩士學位。在紐西蘭、美國等國家進行過深入而系統的科學研究,研究領域涉及毒理學、藥物化學和生理學等學科,發表學術論文60餘篇。

圖書目錄

前言
第1章 腦和神經遞質
1.1 腦神經元及其結構特徵
1.1.1 神經細胞
1.1.2 神經膠質細胞和動作電位
1.2 突觸間的神經信息傳遞
1.2.1 突觸的超微結構和突觸類型
1.2.2 神經遞質的種類與信息傳遞
1.3 神經遞質藥物的作用方式
1.4 典型的神經遞質乙醯膽鹼
1.4.1 受體
1.4.2 腦中主要神經遞質的特性及其信息傳遞
1.4.3 乙醯膽鹼與治療阿爾茨海默病
1.5 阿爾茨海默病的治療
1.5.1 膽鹼酯酶抑制劑
1.5.2 作用於NMDA受體的藥物
1.5.3 抗氧化劑
1.5.4 鈣離子拮抗劑
1.5.5 神經生長因子和神經幹細胞
1.5.6 Aβ疫苗
1.5.7 基因治療
第2章 鎮痛和欣快感
2.1 阿片對西方文明的貢獻
2.1.1 阿片的療效
2.1.2 阿片的作用機制
2.2 阿片受體及其分子生物學特性
2.2.1 經典型阿片受體
2.2.2 阿片受體樣受體與其他阿片受體
2.2.3 阿片受體的生物學功能和特性
2.3 阿片受體的特性
2.4 阿片受體和阿片的相互作用
2.4.1 鈉對阿片受體的影響
2.4.2 阿片受體的克隆及其他進展
2.5 局域化的阿片受體
2.5.1 阿片受體的分布
2.5.2 阿片產生的欣快感
2.6 阿片成癮及其研究現狀
2.6.1 阿片藥物成癮的形成
2.6.2 藥物成癮與表觀遺傳學
2.7 腦內嗎啡及其鎮痛作用
第3章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曙光
3.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徵和表現
3.1.1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特徵
3.1.2 精神分裂症患者的表現
3.2 精神分裂症的判斷標準及其成因
3.2.1 精神分裂症的判斷
3.2.2 精神分裂症的誘因
3.3 神經阻滯劑對精神分裂症的治療作用
3.4 神經阻滯劑的發現
3.5 神經阻滯劑與抗精神分裂症藥物的關係
3.6 利血平的抗精神分裂症作用
3.7 氯丙嗪藥物的帕金森病樣副作用和神經遞質多巴胺的關係
3.7.1 多巴胺的生物化學變化
3.7.2 多巴胺轉運蛋白與精神疾病的關係
3.8 治療精神分裂症的神經阻滯劑和多巴胺受體
3.9 多巴胺受體的研究
3.9.1 多巴胺受體的研究方法
3.9.2 多巴胺受體類型及其功能特性
3.10 多巴胺途徑
3.11 帕金森病患者的藥物治療
3.12 非典型抗精神疾病藥物的研究
3.12.1 選擇性多巴胺阻滯劑
3.12.2 多巴胺受體部分激動劑
3.12.3 5-羥色胺受體亞型阻滯劑
3.12.4 谷氨酸製劑
3.12.5 毒蕈鹼樣物質
3.12.6 蛋白激酶C抑制劑
3.12.7 苯二氮鶪類化合物類似物
3.12.8 神經肽
3.12.9 神經降壓素
3.12.10 加壓素
3.12.11 其他藥物
第4章 抑鬱症與躁狂症的治療
4.1 抑鬱症和躁狂症的共存
4.2 抗抑鬱藥物的發現
4.2.1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
4.2.2 異煙肼的非精神疾病治療作用
4.3 單胺氧化酶抑制劑的作用機制
4.4 三環類抗抑鬱藥
4.4.1 三環類抗抑鬱藥的特性
4.4.2 三環類抗抑鬱藥過量的危害
4.5 三環類藥物的抗抑鬱機制
4.6 抑鬱症成因假說
4.6.1 抑鬱症的單胺假說
4.6.2 抑鬱症的受體假說
4.7 抗抑鬱治療的延遲期現象與抗抑鬱藥物
4.7.1 延遲期現象
4.7.2 抗抑鬱藥物
4.8 治療躁狂症的金屬——鋰
4.8.1 躁狂症的特徵
4.8.2 躁狂症的形成因素
4.8.3 治療躁狂症的金屬鋰
第5章 興奮藥與社會
5.1 古柯鹼的發現與使用
5.2 古柯鹼的純化與成癮
5.2.1 古柯鹼的純化
5.2.2 古柯鹼的成癮
5.3 去甲麻黃素的濫用及其危害
5.4 興奮藥的作用特點
5.5 興奮藥與精神分裂症的關係
5.6 興奮藥的基本作用機制
5.6.1 去甲腎上腺素神經元的精神調節作用
5.6.2 興奮藥的基本作用方式
第6章 不安的減輕
6.1 不安的臨床表現
6.1.1 不安的發現與症狀
6.1.2 不安的類型及其表現
6.2 不安的治療
6.3 苯二氮鶪類藥物的特點
6.3.1 苯二氮鶪類化合物的抗不安作用
6.3.2 苯二氮鶪類藥物的副作用
6.4 苯二氮鶪類的作用機制
6.4.1 藥物的交叉耐性
6.4.2 苯二氮卓類藥物與其受體的結合
6.4.3 苯二氮鶪類藥物的戒斷症狀
6.5 苯二氮鶪類藥物的研究進展
第7章 自我的境界
7.1 致幻體驗
7.1.1 共感覺
7.1.2 致幻效應
7.2 致幻藥物所致精神症狀的重現
7.3 致幻藥物及其作用特徵
7.3.1 北美仙人球鹼
7.3.2 甲氧基苯丙胺
7.3.3 魔法蘑菇
7.3.4 麥角酸二乙醯胺
7.4 致幻藥物的作用機制
7.4.1 麥角酸二乙醯胺的致幻假說與檢驗
7.4.2 麥角酸二乙醯胺對縫線核和5-羥色胺神經元的影響
7.4.3 青斑核對致幻作用的貢獻
7.5 致幻劑的研究現狀
7.5.1 致幻劑的研究簡況
7.5.2 致幻劑的分類
7.5.3 致幻劑的藥理作用
7.5.4 致幻劑的研究方向
第8章 精神疾病及其治療藥物研究的展望
8.1 精神疾病治療藥物的誘變效應
8.1.1 精神藥物誘變效應的主要研究方法
8.1.2 精神藥物誘變效應的研究進展
8.1.3 今後的研究方向
8.2 研究精神疾病形成原因的新途徑
主要參考文獻
索引
彩圖
……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