腓骨滋養動脈(fibubar nutrient artery)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腓骨滋養動脈
- 外文名:fibubar nutrient artery
- 所屬學科:人體解剖學
- 公布時間:2014年
- 屬性:人體解剖學名詞
腓骨滋養動脈(fibubar nutrient artery)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
腓骨滋養動脈(fibubar nutrient artery)是2014年公布的人體解剖學名詞。定義在腓動脈起點下方發出的動脈。多為1支,出現率為92%。向外下行穿入腓骨滋養孔入骨內。出處《人體解剖學名詞》第二版。1...
此外,腓動脈通過分出的滋養動脈與弓狀動脈構成血管網,因而移植的腓骨瓣血供豐富,成活率高。③受區與供區相距甚遠,將病人置於仰臥位的條件下,即可由兩組手術人員同時進行手術。④作為管狀的腓骨,其直徑的均值為1.2cm,用以替代...
脛骨是連線股骨下方的支承體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連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並承擔1/6的承重。脛骨中下1/3處易於骨折。脛骨上1/3骨折移位,易壓迫膕動脈,造成小腿下段嚴重缺血壞死。脛骨中1/3骨折淤血瀦留在小腿的骨筋膜室,增加室內...
其中以脛骨幹單骨折最多,脛腓骨乾雙摺次之,腓骨幹單骨折最少。脛骨是連線股骨下方的支承體重的主要骨骼,腓骨是附連小腿肌肉的重要骨骼,並承擔1/6的承重。脛骨中下1/3處形態轉變,易於骨折,脛量上1/3骨折移位,易壓迫膕動脈,...
1.腓骨及皮膚的血液供應 腓骨的血供除腓骨頭由膝下外動脈和膕動脈等發出第一弓狀動脈供血外,全部均由腓動脈發出的滋養動脈和弓狀動脈骨膜支供血。小腿外側皮膚由弓狀動脈發出的肌間隔皮支和肌皮動脈穿支供應。肌間隔皮支是弓狀動脈...
腓骨滋養孔多為1個,可為多孔(2~7個),滋養動脈起自腓動脈,多為1支,次為2支,多為3支,其行走斜向下或水平向外,進入腓骨滋養孔。腓骨四周均有肌肉保護,雖不負重,但有支持脛骨的作用和增強踝關節的穩定度。骨折後移位常不...
①腓動脈:為脛後動脈的重要分支,起於脛後動脈的上部,沿腓骨的內側下行,分支營養鄰近諸肌和脛、腓骨。②脛骨滋養動脈,自脛骨滋養孔進入脛骨髓腔,為全身營養動脈最大者。脛骨滋養動脈在脛後動脈的起始部發出,在膕線下方沿脛骨後面...
腓骨體略呈四稜柱狀,有前緣、內側嵴後緣及骨間緣,滋養孔位於後面中分。其動脈來自膝下外動脈、腓骨滋養動脈、外踝後動脈及腓動脈穿支等。足骨 足骨由近側(後)到遠側(前)依次為跗骨、跖骨和趾骨,都可在皮外捫得。①跗骨7塊,位於...
分辨出腓骨滋養血管,予以標記保護。(3)切取腓骨:在腓骨上下選好截骨平面,用線鋸、電鋸或氣動鋸截斷腓骨。若骨段包括腓骨小頭時,也應將腓骨小頭從脛骨的關節處離斷。此後腓骨可被推向後方或前方,便於暴露腓骨的周圍組織,有利於...
(2)顯露血管:切開筋膜,沿腓骨長肌與比目魚肌間隙分離,在腓骨小頭及腓骨後面切斷比目魚肌的起點,向內側牽開肌肉,在腱弓處即可找到腓動、靜脈,保護其至腓骨及腓骨骨膜的滋養血管。切斷在腓骨上的肌肉,保留一薄層“肌鞘”。(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