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腓特烈一世
- 性別:男
- 登場作品:《萬國覺醒》
- 品質:傳說
- 定位:輸出、集結
- 獲得方式:金寶箱
角色背景
![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一世](/img/9/b1b/kTYwADN0YDOzMzYwAjNjdTN3QGNkNmYxkDMlJmZxIjZ2QTYwI2YidTYjZDZvMWaw9SbvNmLz9mYlNmYu4GZj5yZtl2ai9yL6MHc0RHa.jpg)
能力設定
武將技能
技能名稱 | 技能屬性 | 技能描述 |
---|---|---|
紅鬍子 | 主動 | 3秒內,每次攻擊80%機率打出800技能係數(最多共2400係數) |
重振旗鼓 | 被動 | 普通攻擊時,有10%機率,治療1000係數的輕傷兵量 |
入侵 | 被動 | 攻城曷,所有傷害+10% |
德意志之王 | 被動 | 部隊容量+15% |
暴怒紅鬍子(強化紅鬍子) | 覺醒 | 3秒內,每次攻擊100%打800係數,也就是2400傷害係數 |
技能名稱 | 技能屬性 | 技能描述 |
---|---|---|
紅鬍子 | 主動 | 3秒內,每次攻擊80%機率打出800技能係數(最多共2400係數) |
重振旗鼓 | 被動 | 普通攻擊時,有10%機率,治療1000係數的輕傷兵量 |
入侵 | 被動 | 攻城曷,所有傷害+10% |
德意志之王 | 被動 | 部隊容量+15% |
暴怒紅鬍子(強化紅鬍子) | 覺醒 | 3秒內,每次攻擊100%打800係數,也就是2400傷害係數 |
腓特烈一世(德語:Friedrich I;英語:Frederick I;1122年—1190年6月10日),綽號“紅鬍子”或“巴巴羅薩”(義大利語:Barbarossa;德語:Rotbart),是霍亨斯陶芬王朝的首位羅馬...
腓特烈一世的稱號是普魯士“里的”國王(König in Preußen)而不是布蘭登堡國王,也不是普魯士“之”國王(König von Preußen),因為第一:神聖羅馬帝國內除了一般由皇帝兼任的羅馬人民的國王和波希米亞國王以外不能有別的國王...
腓特烈一世,綽號“勝利者”,(1425.8.1,海德堡 ~ 1476.12.12,海德堡),維特爾斯巴赫家族的普法爾茨選侯(1451 ~ 1476)。生平 腓特烈是普法爾茨選侯路德維希三世與第二任妻子瑪蒂爾達(巴伐利亞的)所生次子。前任選侯,即兄長路德維希...
1、腓特烈二世,士瓦本公爵,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之父 2、康拉德三世,德意志國王 3、博爾的貝爾塔 4、艾麗卡 5、格特魯德 6、里奇爾迪斯 腓特烈·馮·斯陶芬是士瓦本-普法爾茨伯爵腓特烈.馮.布倫之子,母親是教宗利奧九世的外甥女...
腓特烈一世 Friedrich I (1371年9月21日~1440年9月20日) 德意志的紐倫堡伯爵(稱腓特烈六世,1397年~1427年在位)和布蘭登堡藩侯(也是選帝侯,1415年起)。他是霍亨索倫家族在布蘭登堡地區的第一個統治者。腓特烈是紐倫堡伯爵腓特烈五...
約翰·腓特烈一世,薩克森選帝侯(1532—1547)。生於托爾高。約翰(堅定者)長子。1532年繼父為薩克森選帝侯。施馬爾卡爾登同盟的領袖人物。在瑙姆堡(Naumburg)強行撤換天主教主教,與遠房兄弟薩克森公爵莫里斯之間的敵對行動促成德意志基督教...
腓特烈一世是手遊《萬國覺醒》中的武將。腓特烈一世為傳說品質武將,天賦配置為野戰、攻城。其設計原型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角色背景 腓特烈一世,又被稱為“紅鬍子”,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德意志歷史上著名的政治家和軍事家,也被...
腓特烈一世,是端游《鐵甲雄兵》中的一位武將角色。腓特烈一世使用雙手戰錘作為主武器,副武器為鐵飛斧,軍團同樣裝配重錘作為武器。軍團揮舞戰錘攻擊時,一次揮擊可擊打3個目標,近戰戰鬥力極強。背景故事 第四兵團 第四兵團來到聖域前線...
腓特烈遠征義大利指神聖羅馬帝國霍亨斯陶芬王朝君主腓特烈一世在1154年到1186年對義大利的入侵。德意志長期推行侵略義大利的政策,旨在控制教皇,獲得對義大利北部倫巴德及各城市的統治權。霍亨斯陶芬朝腓特烈一世執政後,更變本加厲地奉行這一...
神羅境內邦國林立,諸侯各行其是,腓特烈一世為此推行了不少方針來加強神羅的中央集權。 其一為頒布采邑法令,勒令所有接受采邑者為皇帝服兵役;其二為肢解大諸侯的封地,比如令奧地利從巴伐利亞獨立。 腓特烈一世的政策對後世影響長遠,導致...
腓特烈一世之子,腓特烈二世之父。他的父親腓特烈一世成功地使普魯士變為一個王國,而他本人則大大加強了這個王國的軍事力量。威廉二世 腓特烈·威廉二世(Friedrich WilhelmⅡ,1744年9月25日—1797年11月16日)霍亨索倫王朝的普魯士國王(...
腓特烈一世 腓特烈·威廉一世 腓特烈二世 腓特烈·威廉二世 腓特烈·威廉三世 腓特烈·威廉四世 威廉一世 腓特烈三世 威廉二世 領土變遷 13世紀至15世紀 古代普魯士地區僅包括立陶宛以南、波蘭東北部維斯瓦河河口以西、以但澤為中心的西普魯士...
普魯士國王(英語:King Of Prussia,德語:Der König von Preußen),是德意志北部普魯士王國的統治者,最早是腓特烈一世協助神聖羅馬帝國皇帝利奧波德一世參加西班牙王位繼承戰爭而獲得的稱號,並非普魯士地區的世襲統治君主。產生背景 170...
1191~1192年索倫伯爵腓特烈三世與紐倫堡(Nüremberg)伯爵聯姻,成為腓特烈一世。他的兩個兒子分割領地,康拉德三世獲紐倫堡伯爵領地。腓特烈四世獲士瓦本的原領地,從而形成信奉新教的弗蘭肯系和信奉天主教的士瓦本系兩支。霍亨索倫-弗蘭肯系...
1176年5月29日,腓特烈一世巴巴羅薩率領的神聖羅馬帝國軍在萊尼亞諾與北義大利的倫巴第聯盟軍隊交戰,結果倫巴第軍隊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這不止標誌著巴巴羅薩第五次入侵義大利的中止,也成為巴巴羅薩戎馬一生中最重要的義大利戰役的關鍵轉折點...
威尼斯和約(Venice Peace Treaty)是2012年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公布的世界歷史名詞。定義 1177年,德意志霍亨施陶芬王朝的皇帝紅鬍子腓特烈一世被迫與教皇亞歷山大三世及教皇的盟友倫巴底同盟在威尼斯簽訂的和約。腓特烈一世因為在1176年...
霍亨索倫-弗蘭肯系的腓特烈六世成為布蘭登堡(Brandenburg)選帝侯﹐稱選帝侯腓特烈一世。布蘭登堡伯爵領地由五部分組成:老馬克、普利希尼茨、中馬克、烏克馬克和新馬克。該地區土地貧瘠,主要是黑森林和沙石地,所以被戲稱神聖羅馬帝國的沙石罐...
腓特烈一世的兒子;1169年—1190年與父王共治;1190年—1197年在位為羅馬人民的國王;1191年加冕為神聖羅馬帝國皇帝。 - 腓特烈二世 弗雷德里希二世 (Friedrich II) 霍亨斯陶芬王朝 1196年12月 皇帝 — 1197年9月28日 被廢黜 亨利六世的...
他的父親是“紅鬍子”腓特烈一世,母為勃艮第女伯爵貝亞特麗斯一世。亨利六世出生於荷蘭的納梅亨(Nymwegen)。亨利六世大約是皇帝夫婦的第五個孩子,由於兄長的夭折成為王儲,在1190年當選為德意志國王。在1169年,4歲的亨利在其父的...
由腓特烈一世在1079年迎娶了皇帝亨利四世的女兒阿格尼絲公主並繼任士瓦本公爵起,是為霍亨斯陶芬王朝之始。和皇室聯姻使霍亨斯陶芬家族擠身於最高的統治階層,而且由於阿格尼絲公主的弟弟亨利五世沒有子嗣,法蘭克尼亞王朝告終。霍亨斯陶芬家族...
嚴格地說,帝國在12世紀中後期才稱之為神聖羅馬帝國;1512年後的神聖羅馬帝國其全名應為德意志民族神聖羅馬帝國,其皇帝頭銜始於奧托一世;但是在帝王世系的正式排列中,通常是將查理曼時代的歷代皇帝也包括在內。加洛林王朝的諸位皇帝,其...
威廉即位後,遭到各地貴族(男爵)們的反抗(據說是由於不滿他半穆斯林化的生活),同時教皇阿德里安四世、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腓特烈一世以及拜占庭皇帝曼紐爾一世也結成了反西西里同盟。1155年希臘大軍登入巴里,但1156年,威廉在布林迪西大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