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氣虧虛證

腎氣虧虛證,中醫病證名。是指腎氣虧虛,失於封藏、固攝,以腰膝酸軟,小便、精液、經閉、胎氣不固等為主要表現的虛弱證候。根據病變臟腑不同,其證候類型及臨床表現多種多樣。

基本介紹

  • 中醫病名:腎氣虧虛證
  • 常見病因:年老體衰,或胎中失養,孕育不足,稟賦薄弱,久病不復
  • 常見症狀:閉經、虛勞、不孕症、解顱等
  • 常用中藥: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病因,病機,辨證要點,常用中藥,常用腧穴,常見病證,

病因

年老體衰,或胎中失養,孕育不足,稟賦薄弱,久病不復。

病機

腎氣不足,各臟腑失其濡養,機能活動減弱,故精神疲倦;臟腑機能減弱,氣血不能上榮於面,故面白少華;腎開竅於耳,腎氣虧虛,不能上充於耳,故聽力逐漸減退;骨為腎所主,腎氣虛則骨骼失於溫養,故腰膝酸軟無力;尿液在膀胱的貯存與排泄,有賴於腎氣的蒸化與固攝,腎氣不足,固攝無權,則膀胱失約,故小便頻數而清長,甚至遺尿而不能自禁;腎的藏精功能,有賴於腎氣的固攝,腎氣不足,則精關不固,故見遺精早泄;先天不足,少女腎氣未充,精氣未盛,或房勞多產,久病傷腎,以致腎精虧損,沖任氣血不足,血海不能滿溢,遂致月經停閉;舌淡苔白,脈沉弱無力,為腎氣虛弱之象。

辨證要點

精神倦怠,腰膝疲軟,舌淡苔白,脈沉弱。

常用中藥

熟地黃、山茱萸(制)、牡丹皮、山藥、茯苓、澤瀉。

常用腧穴

太溪、懸鐘、三陰交、腎腧、足三里等。

常見病證

1.腎氣虧虛證 閉經
臨床表現:月經初潮來遲,或月經後期量少,漸至閉經,頭暈耳鳴,腰酸腿軟,夜尿頻多,第二性徵發育不全,倦怠乏力,舌淡暗,苔薄白,脈沉細。
治法:補腎益氣,調理沖任。
常用方劑:加減蓯蓉菟絲子丸加淫羊藿、紫河車。
常用中藥:肉蓯蓉(酒浸)、菟絲子(酒蒸)、覆盆子、蛇床子、當歸(酒洗)、白芍藥(炒)、川芎、牡蠣(火煅)、烏賊骨、五味子、防風、黃芩、艾葉。
2.腎氣虧虛證 虛勞
臨床表現:神疲乏力,腰膝酸軟,小便頻數而清,白帶清稀,舌質淡,脈弱。
治法:益氣補腎。
方劑:大補元煎。
常用中藥:人參、山藥(炒)、熟地、杜仲、當歸、山茱萸、枸杞、炙甘草。
3.腎氣虧虛證 不孕症
臨床表現:婚久不孕,月經不調,經量或多或少,頭暈耳鳴,腰酸腿軟,精神疲倦,小便清長,舌淡,苔薄,脈沉細,兩尺尤甚。
治法:補腎益氣,填精益髓。
方劑:毓麟珠。
常用中藥:人參、白朮(土炒)、茯苓、芍藥(酒炒)、川芎、炙甘草、當歸、熟地(蒸,搗)、菟絲子(制)、杜仲(酒炒)、鹿角霜、川椒。
4.腎氣虧虛證 解顱
臨床表現:頭顱明顯增大,囟門寬裂,顱縫開解,面色淡白,神情呆鈍,目無神采,眼珠下垂呈"落日狀",頭大頸細,前傾不立,食少便溏,舌淡少苔,脈弱,指紋淡青。
治法:補益腎氣。
方劑:補天大造丸加減。
常用中藥:人參、黃芪(蜜炙)、白朮(陳土蒸)、當歸(酒蒸)、棗仁(去殼,炒)、遠志(去心,甘草水泡,炒)、白芍(酒炒)、山藥(乳蒸)、茯苓(乳蒸)、枸杞子(酒蒸)、大熟地(9蒸,曬)、河車(甘草水洗)、鹿角(熬膏)、龜版(與鹿角同熬膏)。
5.腎氣虧虛證 崩漏
臨床表現:多見青春期少女或經斷前後婦女出現經亂無期,出血量多勢急如崩,或淋漓日久不淨,或有崩而淋,由淋而崩反覆發作,色淡紅或淡暗,質清稀;面色晦暗,眼眶暗,小腹空墜,腰脊酸軟;舌淡暗,苔白潤,脈沉弱。
治法:補腎益氣,固沖止血。
方劑:加減蓯蓉菟絲子丸加黨參、黃芪、阿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